智·行兩會 | 新華三助力礦企走上綠色智能可持續發展之路

「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技術研發,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

煤炭作為我國第一大能源,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50%以上。隨着高質量發展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煤炭行業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如何充分發揮煤炭在國家能源安全保障中的『國之大者』重要作用,統籌做好煤炭資源的清潔高效利用,是關乎社會經濟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

數字化、智能化已成為賦能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國家發改委等8部委印發的《關於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到,煤礦智能化發展成為了煤炭行業提質增效的核心手段。

主動應變,打造智慧礦山創新方案

作為國家戰略資源安全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數字化建設開啟煤礦「智能模式」,加快推動煤礦生產能力和安全管控水平整體提升也早已是大勢所趨。

深耕行業多年,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在智慧礦山領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精準洞察。新華三認為:智慧礦山的本質是以先進數字技術為動能,以煤礦高質量發展述求為咬合點,在智慧新形態下實現煤礦運行新模式。因此,實現煤礦智能化需雙管齊下,做好兩手抓的準備,一方面要打造先進數字化基礎設施,另一方面要積極構建以人為本的煤礦應用體系。

結合煤礦生產過程中的實際痛點和難點,同時依託多年服務煤礦企業的深厚積累,新華三集團創造性地打造了基於「5個一」架構的智慧礦山解決方案,即通過一個智能算力中心、一個礦山數據中樞、一個雲化支撐平台、一張融合通訊網絡和一套全面感知基礎,有效涵蓋生產業務、安全、保障、經營等各個流程與場景,為煤礦智能化轉型提供全面的數字化支撐,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建設安全、高效、綠色的生產之路。

乘勢而上,全面參與智慧礦山實踐

如今我國煤礦智能化建設速度已達到新的高度。據2022年煤礦智能化重大進展發佈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煤礦智能化採掘工作面由494個增至1019個,同比增加42%;智能化煤礦由242處增至572處,產能由8.5億噸增至19.36億噸。

新華三集團作為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不斷推動數字化技術深層次融入煤礦業務場景,為礦企插上了「智能+綠色」雙翼,助力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新華三廣泛參與了內蒙古、山東、陝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國內多個省份的煤礦智能化轉型升級建設,並打造了一系列行業標杆案例。

近年來,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有效推動煤炭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建設綠色煤礦成為了我國礦山領域發展的主旋律。尤其是在雙碳戰略的推動下,煤礦企業加快零碳智慧園區的建設,既是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礦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落實精準減排,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着力點。基於此,新華三集團率先提出了「1+4」頂層設計理念的零碳智慧園區解決方案,即「一個零碳智慧操作系統」和「源-探-管-服」四大治理框架,為不同園區的綠色轉型構建更契合的數字化底座。

在位於陝西省延安市的黃陵礦業集團,是國家首批智能化示範建設煤礦企業之一。2022年,新華三集團基於黃陵礦業集團礦區的現狀及需求,傾力打造了零碳智慧園區體系,通過以「零碳智慧操作系統+園區綜合管理平台」為核心,規劃礦區的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生態環保、智慧民生等模塊,實現礦區的整體智慧治理能級躍升,大幅度提高智慧礦山的運營效率的同時,通過對碳家底盤查,逐步優化碳排放,實現零碳智慧園區,極大提高了礦區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

蓄勢前行,提供可複製的經驗指南

煤礦智能化建設是一項長期且複雜的系統工程,無法一蹴而就。面對不同的煤礦,不同的階段,會出現不同的問題。為給行業提供先行先試的可複製、可推廣經驗,新華三集團通過梳理和總結自身在能源行業的數智轉型實踐,重磅發佈了《行業瞭望》礦山專刊。

煤礦數字化轉型的重點是什麼?煤礦系統、數據和業務如何實現全面打通?新一代技術融入煤礦場景難點有哪些?煤礦安全和穩定高標準怎樣實現……圍繞當前煤礦智能化建設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礦山專刊以前瞻的視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進行了系統性解讀,並通過全方位展示新華三「數字大腦」以及AI、5G、雲計算、大數據等創新技術優勢,為轉型升級指明方向,對行業加快煤礦智慧化轉型升級步伐具有重要參考和借鑒價值。

共謀煤礦智能化,共創智慧新時代。面向未來,新華三集團將始終在「雲智原生」戰略指引下,以「數字大腦」全棧實力助推煤礦智能化建設,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與綠色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