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記者丨李毅達 王語琤 孫釗 王紅強
編輯丨張莉 責任編輯丨魏孔明
據江西省、市、縣公安機關聯合工作專班1月29日通報,1月28日12時25分,鉛山縣公安局接到群眾電話報警稱,在河口鎮金雞山區域樹林中發現一具縊吊屍體。1月29日,公安機關經對死者生物檢材進行dna檢驗,確定死者系2022年10月14日在晚自習前失蹤的15歲高中生胡鑫宇。現場勘查過程中發現一支錄音筆,已送專業機構鑒定。
1月30日,胡鑫宇的家屬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們決定暫不火化遺體,正在等待警方和專業人員公布進一步的調查結果。
2月1日,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上一名曾參與搜尋胡鑫宇的當地救援人員張先生(化姓),他表示對於胡鑫宇的搜尋始終未停下,一直持續到官方發佈遺體被找到消息的前一天,遺體被發現的金雞山區域曾經被細緻搜尋過,每一棵樹都要摸到,但其中的糧庫屬於被管理的區域,搜救隊員無法進入。
此外,張先生還表示,網絡上一些網友腦洞大開的想法以及謠言也對搜救人員的思路和注意力有一定的混淆。
張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隊里的心理老師曾對胡鑫宇的行為進行過分析,他自己也曾看過胡鑫宇筆記本上所寫下的一些話語,結合胡鑫宇與其母親在電話中的哭訴,能明顯感覺他的情緒不正常。
範圍逐漸擴大的搜尋
張先生稱,胡鑫宇失蹤後第三天,他接到了鉛山救援人員的求助電話說在鉛山縣致遠中學失蹤了一名男生,他們對學校後面的山進行了搜索,也對附近街區的監控進行了排查,都找不到人,很迷惑,想聽一聽張先生的搜尋思路。
接到電話後,張先生按照以往的搜救經驗對這一情況進行了分析,「在沒有找到監控痕迹和目擊者提供線索的情況下,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人)還在校內,另一種是已經到了校外,在校外的話只能由近及遠進行尋找,離事發地越近(找到人的)可能性越大。」
張先生表示,另一方面也要分析失蹤之前胡鑫宇留下來的痕迹,和失蹤之前的一些行為,要尋訪周邊的人員,分析他想幹什麼,以前有沒有出去過,出去了之後是去哪裡,比如喜歡上網,跑出去到網吧打遊戲或者其他什麼的,以及他之前有沒有消極的念頭。
隨着輿論在網絡發酵,張先生對此事也越發關注。11月15日,胡鑫宇家屬花錢找來兩隻雲南搜救犬,在孩子可能出現的地方進行了搜尋,但無功而返,張先生稱他在搜救犬來的第二天就到了鉛山,準備協助救援。
「從我們作為搜救隊員的角度來說,搜救犬一般要在事發時間3天以內(才有作用),這時候氣味還沒消失,而且搜救犬進行搜救有很高的要求,一個是事發地不能夠下雨,另外失蹤者走過的這條路不能有別人走過,如果很多人的氣味混雜,搜救犬是無法進行搜救工作的。」
在搜救犬搜尋無果的幾天後,張先生又接到官方的通知,需要協助搜尋致遠中學西南角的水庫,但經過細緻地搜查,最終也無功而返。
張先生稱,當時在搜尋胡鑫宇時,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胡鑫宇是否投河上,「投河是一種很大的可能性,按照當時氣溫推算,人大概會在5天左右浮上來,或者順着河道漂流,我們也沿着鉛山下遊河道,開着衝鋒舟進行了大規模的搜尋,但都沒有發現。」
到了今年1月份,由於遲遲無法找到胡鑫宇,搜救力量擴大了搜尋範圍。擴大範圍,每一個單位獲得了官方分配的任務,附近幾乎所有的山體都有安排不同的部門、不同的搜救力量去搜索。
「我們一直沒有停止搜尋,一直在堅持,直到官方發佈遺體找到的前一天。我們的隊友7點半上山,下午4點50分下山,後來聽說中午12點左右就有人報案,說在金雞山那裡發現了屍體,正在等待官方的檢驗。
對於胡鑫宇是如何離開學校的問題,張先生稱,目前還需要等待公安調查的結論,但從搜救隊員的視角來看,大概率是從學校圍牆翻出。「正門監控看不到他,藉助其他交通工具的情況也不大,我們也走訪過他的同學和附近居民,得到消息說不止一個同學通過圍牆爬出去過。」
張先生說,此前校園內曾有一處圍牆較容易攀爬,但處於監控能看到的範圍內,在去年暑假時校方還曾經對此進行過修繕,安裝了鐵絲網,但整個圍牆的範圍較長,仍有其他地方可以翻越。
而對於網民關注的胡鑫宇可能是用鞋帶縊亡的情況,張先生也表示,他此前遇到過類似情況,「鞋帶上百天不斷沒有什麼問題,尼龍化纖質地,抗拉強度很高,抗腐蝕能力很強,潮濕等情況對它影響不大。」
「每一棵樹都要摸到」
張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對於金雞山的樹林,搜救人員進行了很詳細的搜索,山上植被很複雜,除了高處有喬木,地面有灌木,還會有一些雜草和藤蔓。沒有路的地方,行進是比較困難的,搜索的話要進行很多砍伐,每一棵樹都要摸到,而且也會特別注意樹枝被蓋住的地方,地面也要清理和搜索。「我們是有用gps的軟件,在出發之前我們就會在軟件上畫好方格,誰搜索經緯度從哪裡到哪裡的範圍。」
1月30日,紅星新聞記者在該片區域內進行了實地探訪,看到了許多搜救隊員曾留下的痕迹。山間沿途的樹木有很多被新近砍伐過的痕迹,路面上也隨處可見被砍倒的樹枝以及喝剩下的礦泉水瓶。
有知情人士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發現胡鑫宇遺體的具體位置是在儲糧倉庫和圍牆中間的樹林里,而非倉庫內部,倉庫較大,值班人員較少。「倉庫是一個大圍牆圍起來的,(遺體)是在倉庫旁邊的樹林里,在室外,不在室內,是個雜草叢生、沒人進去的地方,倉庫也擋住了那個樹林。」
對於這一糧庫區域,張先生表示搜救隊員進不去,因為它是屬於被管理的狀態,「但有家屬和老師到裏面進行過搜尋,也沒有找到。」
有知情人士向媒體介紹,糧倉進出需要嚴格手續。糧倉工作人員也向官方反映未發現任何異常。據澎湃新聞報道,一位接近調查的知情人士稱,之前大面積搜尋時曾詢問過倉庫工作人員,得知並未發現有外人進入後,就沒有進入倉庫內部搜尋。
筆記本上的話與異常情緒
張先生稱,搜救期間,隊里的心理老師也根據多年來處理學生失蹤事件的經驗,對胡鑫宇的行為進行了分析。「在我們救援隊員的眼裡,這個事情可能沒有大家想的那麼複雜。」通過胡鑫宇與其母親的溝通,能明顯感覺情緒不正常,在電話里哭,顯然他壓抑痛苦,表現出對高中生活的不適應。
「我親眼看到了胡鑫宇的筆記本,上面除了筆記以外還有一些話,比如『吐了,新環境真的難適應』,『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我近視會加深了,一直盯着桌上的書看,幾乎不抬頭看黑板。因為我怕老師看到我一臉茫然的樣子』之類的留言。」張先生表示,胡鑫宇的親屬也和他透露,胡鑫宇確實有上課不敢抬頭看老師的情況出現。
張先生還表示,他走訪過胡鑫宇的高中同學,他們都表示其並無翻牆去上網的情況。但有救援隊員聽學生說,胡鑫宇初中的時候比較喜歡玩遊戲。
1月7日,江西省、市、縣公安機關聯合工作專班在通報中指出,經調查,胡鑫宇就讀致遠中學後,多科測試成績在班級排名中下,本人曾向老師同學表示學習吃力、壓力大,注意力難以集中,存在睡眠問題、休息不好,想回家。胡鑫宇曾多次在書本、筆記本上寫下了失眠、失落、想回家等文字內容。
該通報還稱,9月27日,胡鑫宇曾與母親三次通話共43分鐘,哭訴不想讀書、想回家。
致遠中學副校長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搜尋胡鑫宇過程中,其班主任發現在胡鑫宇物理課本最後一頁寫着一句話:「如果我不活了,將會變得怎麼樣?」
個別網友「腦洞大開」的猜想
失蹤106天後,胡鑫宇的屍體在位於學校不遠處的地方被發現,張先生稱確實很遺憾,但此前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並非罕見。「我們到處去發尋人啟事,滿大街到處去找,去查別人店鋪的監控,其實就在我們眼皮底下。」
此外,張先生還表示,救援工作受到了網絡自媒體主播和一些網絡輿論的干擾,「當地很多網絡主播到處拿着手機開直播到處跑,我覺得不是在搜救,是在吸引眼球;也有一些網友腦洞大開的猜想,混淆了一部分搜救人員的思路和注意力。如果是刑事案件,是不是我們要依靠公安來進行破案。」
據了解,胡鑫宇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後,網絡上出現了不少缺乏確鑿依據的謠言和揣測,也有不少主播在社交媒體平台上以尋找胡鑫宇為由頭拍攝視頻。1月7日,江西省、市、縣公安機關聯合工作專班就在通報中指出,經查,網傳信息「二樓白布裹屍」「後山發現帶血衣被」「後山發現實驗室」「化糞池發現碎骨」「被光頭老師殺害」「被化學老師用藥水化掉」「被人帶進醫院割去器官後拋屍河內」「suv汽車運人」等均系謠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