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開發QQ之後,發現根本賣不出去,如今反因此成為千億富豪

很多人成功其實都是有偶然的因素。馬雲創辦阿里巴巴的時候,他的目的不過是賺50套房子,可是後來阿里巴巴越做越大,馬雲的野心也是越來越大。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其實一開始並沒有很大的夢想,他們都是一步一步做出來的。王健林也說了,先定一個小目標,然後再慢慢做大。


如今很多年輕人創業,一開始就高喊要改變世界,其實創業第一步最關鍵就是賺錢,當你賺到1塊錢後,你就想辦法把1塊錢變成10塊錢,之後再變成100塊錢。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馬化騰當年也曾經經歷了非常困難的日子。如今在中國說到馬化騰跟騰訊,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馬化騰也是坐擁千億的大富豪。這一切自然也是因為QQ這個軟件。


騰訊最厲害的就是社交,從QQ到微信,從PC端到移動端,騰訊都是市場的老大。在社交方面的成功,也是騰訊可以有幾萬億市值的關鍵。



騰訊市值暴漲,也是讓馬化騰的個人身家暴漲的關鍵。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當年馬化騰開發QQ並不是為了自己發展。最初的時候,馬化騰跟其他同事一起開發QQ,其實就是想要賣出去的。


馬化騰等幾個合伙人基本都是程序員出身,所以他們最初模仿別人開發了QQ,其實是想要賣給其他公司,然後直接賺一筆錢的。可是後來馬化騰發現QQ一直賣不出去,當時深圳電信局曾經出價,可是馬化騰覺得價格太低了,於是沒有賣成功。


馬化騰自己運營QQ,其實也是被迫的,因為軟件一直賣不出去,所以只能自己運營。QQ運營之後,用戶量上漲得很快,可是馬化騰卻找不到賺錢的辦法。公司也是難以為繼。後來馬化騰很幸運,他拿到了李嘉誠兒子李澤楷跟IDG公司的總計1000萬美元的投資。

當時兩家公司各自投資了500萬美元,然後各自拿了20%的股份。馬化騰有了這筆錢才度過了最難的日子。後來馬化騰想了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那就是靠着QQ秀來賺錢。這個就是中國最早的增值服務的概念。


80後、90後可能都記得,那個偷偷用家裡電話去充值Q幣的時代。當時充值Q幣就是為了買一個漂亮的QQ秀,其實這個就好像如今遊戲的買皮膚一樣。



靠着增值服務,馬化騰賺到了第一桶金。隨後馬化騰開始發現社交軟件的力量,最大的優勢就是用戶沉澱。於是馬化騰開始做遊戲、媒體等等產業,把社交軟件的流量導出去。


騰訊的業務也開始開枝散葉。2004年騰訊成功在香港上市。騰訊也開始走上了軌道。不過沒有人知道,隨着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騰訊的發展竟然會這麼快。其實騰訊真正的爆發還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


因為移動互聯網,人人都有手機,用戶量就瘋狂暴漲,騰訊的利潤也是節節攀升,最高的時候,騰訊的年度利潤超過了2000億。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當年馬化騰把QQ給賣掉了,那麼說不定就沒有如今的騰訊。


如果當年QQ被馬化騰成功賣掉了,那麼馬化騰就可能不會走自主發展的路子,他可能就會繼續做其他軟件去銷售了。所以這個世界很多事情都是說不清楚的,可以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至。馬化騰如今也是身家千億的大富豪,這都是源自於當年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