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一號GPU」正式量產,倪光南院士期待被實現,外媒:太快了

你一定聽說過「缺芯少魂」四個字,這就是中國科技產業最大的兩個短板。「芯」代表的就是半導體產業,「魂」代表的就是操作系統產業。芯片這個話題已經談論很多了,今天就來說說操作系統的話題。

關於操作系統, 手機操作系統領域,要不是有鴻蒙系統撐門面,谷歌安卓和蘋果iOS系統就兩分天下了。而在電腦操作系統方面,英特爾蘋果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國內操作系統領域幾乎就是空白。

但因為斷芯和「卡脖」的刺激,國內科技企業終於意識到自主研發的重要性。倪光南院士曾經多次呼籲國內科技企業要多元化布局,且要支持開源軟件,建立完善的國產軟件產業體系。值得慶幸的是,國內科技企業沒有令人失望,倪光南院士的期待被實現。

經過國內科技企業的共同努力,我國在操作系統領域有了0的突破,除了鴻蒙外,還有統信UOS、歐拉以及銀河麒麟操作系統。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務器顯卡領域,國內科技企業也有了新的突破和創新。

近日,國內GPU廠商芯動科技傳來了好消息,「風華一號GPU」正式量產。這是中國首款服務器級顯卡GPU芯片,也是國內首款支持4K高性能信創桌面GPU。它不僅能夠兼容國外的主流CPU,也能適配國內的主流CPU,比如Linux以及統信等。

據芯動科技官方透露,「風華一號GPU」的量產只是國產服務器顯卡里程碑的開端,公司還計劃在2022年就實現5nm加光追技術,國產服務器顯卡技術將會有進一步的突破。

不可否認,無論芯片、操作系統還是服務器顯卡等領域,中國科技企業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發展速度相當快,快到連外媒都忍不住感嘆——「Amazing」。

在過去幾十年里,中國科技和西方科技之間的差距很大,和起步晚有很大的關係。西方國家已經在各行各業都給我們樹立了技術壁壘,要完成突破和創新都不再容易,所以我們也只能委曲求全,選擇「造不如買」的道路。

但當「卡脖」事件出現後,有些路是走不通的了。以芯片為例,中國市場每年向美企採購的芯片額高達4000億美元,然而卻換來了中企被制裁的結果,很顯然,西方國家是打心底里瞧不上中國科技企業,並且也會不惜一切代價阻止中國科技企業崛起,華為就是實例。

既然一切都已經清晰,就不需要再「裝傻」了,買不到核心技術,就只能自己研發,這也是倪光南院士的期待。國內科技企業除了要加快中國芯的研發外,也不能忘記操作系統、工業軟件、服務器顯卡等短板,多元化布局,加強自主研發,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就不怕輩人「卡脖」了。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