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2.8萬億,台積電的「寒冬」開始來了,張忠謀卻不願回頭?


從去年到現在,全球芯片市場可謂是「冰火兩重天」。由於美國不斷修改規則,芯片行業在2021年遭遇了嚴重的產能短缺危機,再加上有些人惡意囤貨,導致芯片價格一路飆升,原來賣幾塊錢的芯片,一度被炒到了3位數,這讓不少需求客戶都直呼「高攀不起」。

然而,進入2022年後,芯片行業就開始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這種戲劇性的反轉讓國際上各大頭部企業都苦不堪言,為了清理庫存、回籠資金,他們不得不開啟「清倉」模式,例如意法半導體的一款價值約260元的芯片,如今只賣20塊錢,可即便如此,客戶們還對此愛答不理。

「銷量下滑、價格腰斬」的現象幾乎就是2022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縮影,而以出口為主的美芯,自然也免不了這頓「毒打」。

就在近日,AMD英特爾、英偉達、微軟、費城半導體等美芯片巨頭的股價再次暴跌,一夜之間美半導體市場累計蒸發了上千億美元!對此,不少網友都表示活該,如果不是美國限制出貨,這些美企未必會遭此「橫禍」。

在美芯「節節敗退」的同時,台積電的「寒冬」似乎也開始來了。

據公開資料顯示,台積電在2021年的巔峰市值一度超過了7500億美元,可不知不覺間,台積電的「身價」經過連續下滑,如今僅有3500億美元左右,短短一年時間,就損失了4千億美元,約2.8萬億元!相當於跌掉了一個阿里巴巴。

而且,由於AMD、英偉達等美企不斷砍單,台積電先進制程利用率的下滑幅度創下了歷史新高。再加上蘋果暫緩對3nm工藝的使用,即便台積電已關閉了部分EUV光刻機來節省運營成本,可依然難掩頹勢。

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失去華為這個第二大客戶後,台積電還遭到了蘋果等美企的「落井下石」,蘋果、英偉達的拒絕險些讓台積電2023年的漲價計劃泡湯,儘管在僵持數天之後,鬧劇最終以蘋果妥協告終,可台積電在供應鏈中的話語權顯然已經出現了動搖。

造成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台積電對美國技術和美國芯片訂單太過依賴,甚至是卑躬屈膝,可老美卻並沒有把它當做自己人,反而妄圖轉移其核心技術。

這從台積電赴美建廠之後遭遇的一系列不公平待遇就能看出端倪,不僅被奪走了EUV設備優先採購權,而且獲得的建廠補貼資金也遠不如英特爾,甚至就連出貨許可方面,也落後於SK海力士三星等韓企。

在10月12日,SK海力士發佈了一份公告,聲稱與老美與達成協議,在不獲取個別許可的前提下,可以確保一年內為中國工廠供應所需的半導體生產設備或元器件,從而維持在中國市場的生產經營。

據彭博社報道的消息顯示,三星電子也同樣獲得了老美的臨時「豁免」。反觀台積電,卻不能在大陸市場擴大產能。或許在老美眼裡,英特爾和三星等韓企更容易把控,故而對其特殊照顧,有意扶持他們取代台積電的位置。

在外界看來,台積電若想挺直腰板、儘快告別「寒冬」,最好的選擇就是攜手大陸市場,逐漸減輕對美技術的依賴。

不可否認,台積電的業務佔比大部分是美芯片市場,大陸市場僅有10%左右,但需要明白的是,美芯最終銷處仍是大陸市場。也就是說,能夠為台積電撐起「一片天」的,還得是國內同胞。

我國擁有着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台積電如果能認清誰才是真正的「爹娘」,做出正確的選擇,吃個「大飽」絕對不成問題。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近日接受CBS採訪之時,卻絲毫不再掩飾對國人的排斥,叫囂着如果有人想通過動武來使台積電國營化,最終只會得到一片廢墟。這顯然是不願意回頭了。

富士康的前車之鑒還歷歷在目,不知道台積電面對美國無度的索取和對其核心技術的貪婪,還能撐得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