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望所歸,國內企業傳來消息,外媒:擋不住了

在受到技術封鎖的影響下,從工業時代我們就已經落後了,這也導致在科技發展中處處受限。

華為斷供後,「缺芯少魂」的話題再一次成為國內半導體的熱門話題。華為事件讓我們明白,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也讓我們知道,我們在操作系統和芯片領域還存在很大的空白。

於是,在最近兩年里,我們加大了操作系統和芯片領域的研發投入。

操作系統方面,自華為2019年推出鴻蒙系統至今,其裝機量已經達到3億,頗有後來者居上的趨勢,更是得到了央視的點贊好評。

另外,在華為布局下,鴻蒙系統各方面的生態都已經構建完成,鴻蒙系統實現了多終端操作,應用場景也是多元化的,這樣說吧,只要生態全方位覆蓋,所有的電子設備都可以接入鴻蒙系統,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一機在手,掌控所有。

值得強調的是,鴻蒙系統已經在智能家居、終端家居、金融及互聯網等領域得到了應用,未來的應用前景是非常廣闊的,這些都是安卓和蘋果的IOS所不具備的功能。

另外,鴻蒙系統的多元化和多功能使其成為目前全球最有發展潛力的操作系統。同時也是半導體產業鏈國產化道路上至關重要的。

半導體芯片方面,我們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知道,芯片指令集架構是整個芯片製造的基礎。龍芯中科為LoongArch架構構建生態環境,需要注意的是,LoongArch架構完全是由我們自主研發的,有了龍芯中科為其鋪設市場,未來的前景也是不可估量的。

另一方面,倪光南院士一直呼籲大家轉變思路所建議的RISC-V架構也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中科院的香山也迎來了突破,由阿里巴巴獨自研發的無劍600也走在世界的前列。

在芯片製造方面,中芯國際已經實現14nm的量產,上海方面的企業也都相繼公布最新的技術突破,光刻機技術也突破90nm。

10月9日,龍芯中科傳來消息正式宣布,已經完成OpenHARMonyOS操作系統與龍芯2K0500開發板的適配驗證。

龍芯中科的這一消息是我們實現芯片產業鏈國產化道路上最具劃時代意義的,這也是眾多國人所期許的,鴻蒙系統和國產芯片的連接開啟了國產產業鏈去美化的新篇章,這是眾望所歸的結果。

對我國半導體領域的限制,老美還在不斷地加碼,鴻蒙系統一定是未來國內操作系統的主流。鴻蒙系統是開源的,加上可以在多終端使用,未來也會在國外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場景。

要知道,在4年前,全球市場芯片架構還是被英國的ARM和美國的英特爾壟斷着,我們還沒有自己的指令集架構,一切都要依靠進口。現在我們自研LoongArch架構,而且已經為其建立了生態,在RISC-V架構上的發展也是令美企望塵莫及。

另外,鴻蒙系統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目前,國內各大機構和企業都在關注鴻蒙系統,也都在盡全力幫助鴻蒙站穩腳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央視為華為鴻蒙點贊外,國內院士倪光南也為其發聲了,倪光南表態,鴻蒙已經研發很多年了,我們應該去歡迎它,通過競爭來進行正確的發展,如果華為有一天頂不住了,這些核心技術也同樣會消失,最終會給國內科技發展帶造成嚴重的影響。

華為的好消息最近也是不斷傳來,海思着手設計3nm芯片,鴻蒙成為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統。

在過去的十年時間裏,國產科技企業不斷創新,我們和海外的差距逐步縮小,在國產手機、芯片、操作系統等方面已經完成逆襲。

華為作為民營企業,敢於向蘋果、高通谷歌等全球頂尖的企業發起挑戰,在困境中逐漸成長,很顯然,華為的這種絕境求生存的做法更符合目前國內科技的發展需求。

從中科院到阿里巴巴,再到龍芯中科,還有中芯國際,我們看到的都是在往好的方面發展的。我們最近幾年取得的科技突破,令外媒都感覺不可思議,感嘆,擋不住了,沒想到一切來得這麼快

期待着有更多想華為這樣的國內企業站出來,也更期許國內半導體相關企業聯合起來,讓國貨真正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