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蘋果想要「去中國化」的計劃,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其實不算是一個秘密了,早在2016年的時候,蘋果就被要求將組裝廠轉移到美本土去。只不過因為種種因素蘋果供應鏈轉移並沒有進一步的成功。但儘管如此,蘋果並沒有放棄將產業鏈轉移。
其中印度是蘋果比較看好的一個轉移重心,在2017年的時候,蘋果就曾要求供應廠商跟隨着蘋果一起赴印建立工廠,此後在印度蘋果的供應商就處於一個迅速增加的狀態。不過,一開始蘋果將重心轉移到印度市場上並不被看好,因為印度製造的iPhone產品在時間上比較延遲,同時印度製造的iPhone在市場上的反響也很不樂觀。
只不過,隨着時間的發展似乎這個局勢有些變動。近日,根據知情人士稱,從今年的4月以來的5個月當中,蘋果從印度出口的iPhone產品就突破了10億美元的大關。很顯然,印度製造的iPhone產品正在不斷的被市場接納。
但這並不代表着庫克的「去中國化」計劃成功了。甚至連外媒都表示:這組數據出爐,是否在釋放一個庫克「去中國化」失敗的信號。
之所以這樣說,首先雖然從數據上來說,印度出口的iPhone產品數量正在逐步的增加,但實際上從這個地區出口的產品在市場上也飽受詬病,甚至不少的用戶直言他們不願意採用印製造的iPhone產品。說白了,還是現在該市場上製造的iPhone產品並沒有真正的被市場接納。相當於說從這個市場上出口的產品越多,蘋果在市場上的口碑影響越來越強烈。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更加釋放了一個「失敗」的信號。當然了,憑藉這一組數據我們並不能全然定論這個理念,還是要用其他的方面來佐證。比如說,在近段時間蘋果公布的供應鏈名單當中,就有7家中企在裏面。不出意外的話,在未來長江存儲可能也會加入到蘋果的供應鏈中。這意味着我們中企在蘋果供應鏈中的核心價值越來越重。而在印製造的iPhone產品只是為工廠組裝,那麼很顯然,遷移的蘋果還是沒有在核心的東西上真正的「去中國化」。這也相當於說新出爐的數據其實是在釋放一個失敗的信號。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關鍵點。蘋果對中國代工的依賴程度依舊很高,看上去印度製造的數據並不小,但是有超過90%的iPhone產品仍然在中國製造。與此同時,iPhone的供應鏈在中國相當的完善,想要移除10%的生產線都需要經過8年的時間。可想而知,這組數據對比下有多麼的微不足道。由此可見,其實這也釋放了一個同樣的信號。
其實就個人覺得,可能現在的庫克已經放棄了「去中國化」了。只是,提前的計劃已經走上了一半,庫克不想輕易的放棄才會繼續選擇在該地區進行iPhone產品的製造。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點贊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