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人形智能機械人發佈,月薪高達5萬的中國造船工人有了競爭

美國加州時間 9 月 30 日晚六時,特斯拉 AI Day 準時開始,特斯拉 CEO 伊隆 · 馬斯克隆重推出人形機械人。在隨後的 Demo 視頻中特斯拉展示了機械人搬運箱子,給花澆水,在特斯拉超級工廠里工作的畫面。馬斯克表示,將來,在機械人的參與下,人們可以自由選擇工作,其中簡單的重複性工作可交由機械人完成,這類工作對於人類而言將成為一種選擇,而不是必須。如果我們可以使用機械人來實現更低的勞動力成本,終將帶來更快速的經濟發展。



據國際船舶海工網了解,不僅僅是在汽車製造業,目前在中國造船等重工行業,勞動資源緊缺狀況越來越嚴重,一方面是低端的工人沒有人干,另外一方面是高端的技能工人成本非常高,目前一些造船廠的高級工人,月薪高達5萬人民幣,有的還成為人大代表,各方面待遇超過了船廠管理幹部。隨着高端機械人的推廣應用,可以預見,未來將有大量機械人替代高中低技能的產業工人。

這是特斯拉第一次展示這款機械人Optimus 人形機械人的實體,沒有任何連線或者後援,實際上以前在實驗室里也沒這麼做過,這是只用半年多就完成的工作。它緩緩走了出來向現場的人們打了個招呼:

不過之後也沒有做跳舞或回答問題之類的表演,相比波士頓動力的 Atlas 似乎還差點意思。

「這機械人實際上能做很多事,不止是出來走走,」馬斯克說道。隨後的 Demo 視頻中特斯拉展示了機械人搬運箱子,給花澆水,在特斯拉超級工廠里工作的畫面。機械人導航用的 Autopilot 系統和特斯拉汽車上的是類似的系統。


它有一個容量為 2.3KWh 的電池組,足以工作一整天,計算設備是一個 Tesla SOC,可進行 WiFi 和 4G 網絡連接,各種電源控制系統都被集成到了一個 PCB 中。

特斯拉工程師說:「雖然人類可以僅靠少量食物維持生命,但我們不能在不工作時停止新陳代謝,機械人就不一樣了。」

整體而言,Optimus 具有破壞性控制、適合量產的結構、集成式結構控制設計、受人類啟發的膝關節、基於任務的膝蓋需求、以及為高效致動器進行優化的關節,每隻手可以提起 20 磅重的物體。

具體到手部細節,它有 6 個致動器、11 自由度、自適應抓握以及不可反向驅動的手指。在性能方面,能夠抓起 20 磅的包、使用工具以及精準地抓取小部件等。

特斯拉表示,很多特斯拉汽車的經驗已被應用於構建 Optimus 機械人。

視覺深度學習模型是直接從汽車移植到機械人上的。在室內導航時 GPS 基本不可用,所以需要通過傳感器接收更多點位以提高精度,不過測量周圍可通行區域的機制也是和汽車自動駕駛通用的。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介紹,未來,擎天柱的生產規模可達幾百萬台,售價可低於2萬美元。預計3到5年間,即可量產上市。


擎天柱有哪些使用場景?辦公室內,它能靈活地提起水壺澆花、雙手搬運物料至目標位置、準確定位周圍人員並主動避讓;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廠中,擎天柱已經開始投入簡單工作,工程師為其規划了相應行動路線。

擎天柱身體共有28個自由度,在此之前,小米發佈的首款機械人為21個自由度。擎天柱的關節採用仿生學關節設計,模擬人類關節與肌腱形態,手部則採用人體工程學設計,擁有11個自由度。而在「感官」上,在經過完全自動駕駛能力系統的實際應用驗證後,特斯拉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已可直接應用於機械人。


目前,擎天柱已經可以完成行走、上樓梯、下蹲、拿取物體等動作,也能在少量外部干擾的情況下依舊保持平衡。現場視頻中,特斯拉還展示了擎天柱被工作人員用木棍戳刺上半身,但並未摔倒或長時間搖晃,僅稍微前傾後便穩住姿態,出色地應對了挑戰。

構建機械人「大腦」

「機械人需要有『大腦』,也就是人工智能。」馬斯克說。在設計、訓練與製造擎天柱的過程中,特斯拉大量應用了人工智能技術,並在現場介紹了擎天柱的中央計算機。

「其實,特斯拉車輛已經安裝了fsd(完全自動駕駛)電腦,我們希望可以將自動駕駛經驗與人形平台相結合。」特斯拉工程師表示:「但機械人的實際需求和形式都與汽車存在差異,所以我們還需要適當調整。」

同時,擎天柱也通過動作捕捉「學習」人類。以搬運物品為例,特斯拉工作人員通過穿戴式設備輸入動作,機械人通過神經網絡學習,從在同一地點完成相同的動作,到進化推演出在其他場景下的方案,從而學會在不同環境中搬運不同的物品。

「談到機械人就會想到經濟發展。經濟的根本要素是勞動力,如果我們可以使用機械人來實現更低的勞動力成本,終將帶來更快速的經濟發展。」馬斯克表示,將來,在機械人的參與下,人們可以自由選擇工作,其中簡單的重複性工作可交由機械人完成,這類工作對於人類而言將成為一種選擇,而不是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