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打造行業最強保價服務?然而帶動行業發展更重要

圖源:京東物流


不得不說,素以服務為重點的京東物流,這一次真的看到了用戶最迫切的需求。快遞行業發展到今天已經非常成熟,小雷和身邊的人平時也會用快遞郵寄一些貴重物品,一般來說,郵寄貴重物品時,會購買價保服務,以防止物品在運送過程中出現問題,但現有的保價規則,問題實在太多了。


快遞行業,需要京東站出來


先說一下目前國內快遞行業的格局,從營收數據來看,2021年順豐力壓群雄,總營收大約是京東物流的2倍,京東物流的營收與韻達、圓通等企業相比,又是斷層式的差距。在快遞行業,京東物流的獨特之處在於背後有京東購物平台和眾多直營店支持,擁有極為穩定的客源。


儘管京東物流成立時間不長,但藉助京東購物平台,儼然成了物流行業的龐然大物。今年京東物流正式收購德邦物流,讓京東物流的實力愈發強大。現在,京東已經有資格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去改變行業的某些規則。


圖源:京東物流


話題回到快遞保價,大部分快遞公司的最高保價在20000元~30000元之間,如果你想保價更高,他們可能會勸你使用其他方式運送。京東物流不同,單票保價最高30萬元,德邦物流被收購之後,國內物流公司應該沒有比這更高的數字了。


當然,這還不是重點,因為絕大多數人郵寄的商品價值一般不會超過20000元,其他物流公司保價範圍足夠了。更重要的是,京東物流承諾的保價損毀服務。去網上隨便一搜,就能找到一堆各大物流公司損毀或丟失快遞後,卻不按照保價規則賠償的消息。


圖源:pixabay


簡單舉個例子,今年9月10日杭州蕭山劉先生將20g黃金寄給客戶,選擇了某快遞的同城快送,而且還特地購買了8000元保價服務。結果取件後不久,快遞員就給出了快件丟失的消息,如果能按照保價賠償,那倒沒什麼,但這家快遞公司卻表示僅能賠付2000元。


這種事情不是孤例,在黑貓投訴平台,頭部物流公司收到的投訴都有數萬條,包括推出全額保的京東物流。全額保能否真正解決用戶使用快遞物流時遇到的問題,不在於全額保本身,而在於快遞行業能否能有一套完整且可以落實的規則,在快件出現問題時,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覆。


圖源:pixabay


再說一個快遞出現問題的例子,北京王先生在網上買了一個價值17000元的手辦,寄送時購買了18000元的保價,但手辦卻在運輸過程中損壞。因售賣方稱手辦無法修復,王先生向快遞公司索賠,然而快遞公司不認同手辦的貶值程度,只願意賠付500元。


這種情況同樣不少見,物品直接丟失,我們的理由還充分一些,與快遞公司談論賠付金額更有底氣,但運送的物品損壞,究竟貶值了多少,我們就很難說得准了。大多數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快遞公司都同時擔當了選手和裁判的角色,他們說貶值多少就是貶值多少。


由此可見,丟件和損壞後的賠償問題已經成為了用戶與物流公司的主要矛盾,矛盾無法被解決反而持續惡化,用戶越來越不信任物流公司。如何緩和與用戶的矛盾,是所有物流公司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圖源:pixabay


我們需要的,或者說整個快遞行業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公正中立的平台,可以給出雙方都願意接受,或具有法律效益的價值變更報告。讓我們在維權時,可以有依據與支撐。其實最簡單的解決方案是快遞公司全額賠付,並把物品拿走,相當於快遞公司買下物品,但快遞公司大概率不願意,因為他們也明白,自己願意賠付的錢,肯定遠遠低於物品損失的價值。


中立鑒別平台的建立,可以有效減少扯皮現象,但不能完全杜絕,想要建立更為完善的規則,還需要監管部門入場。國家郵政局有快遞投訴渠道,但很多人並不了解,許多人也不喜歡扯皮,這才讓快遞物流公司產生了僥倖心理,遇到問題總想着消磨我們的耐心,讓我們放棄大額賠付。


圖源:國家郵政局


監管部門肯定會站在我們這邊,但國內法律知識普及不夠到位,許多人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上文所舉的快遞黃金就是經典案例,價值非常容易估算,而且購買了8000元的保價,但快遞公司依然只願意賠付2000元,還好警方幫助劉先生挽回了損失。


在服務層面,京東物流與順豐、EMS合稱「海軍三大將」,EMS不用多說,郵政親兒子的身份就證明了它至高無上的地位。對於個人用戶來說,京東物流獨特的模式,讓它可以在京東激烈的快遞行業持續發展,但想要真正做大做強,個人場景必須完善。


京東推出全額保,就是發出一個信號,要完善個人用戶場景。無獨有偶,京東物流全額保上線的同時,順豐也升級了保價服務,而且保價賠付速度比京東物流更誇張,最快半日內全額賠付。看來,物流公司都認識到了個人場景的服務質量問題,打算從保價規則入手,為用戶更完善的保障體系。


京東與順豐,能否帶動行業轉變


京東物流與順豐開始轉變,打算用質量和服務競爭,但大多數物流公司還沒有表態。這點容易理解,物流公司同樣存在惰性,不願意跳出舒適圈,那麼京東物流與順豐能夠帶動整個行業的轉變嗎?


可以預見的是,京東物流與順豐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再加上網友們反映的快遞問題越來越多,相關部門必然也會介入進來,進一步規範快遞行業。小雷期待的中立物品價值鑒定平台未必不會出現,等到行業真的走到了那一步,其他物流企業不可能不加入,否則就會被消費者拋棄。


以京東物流與順豐的體量,前期只有他們有實力普及保障措施,兩大巨頭已經起到了帶頭作用,距離其他物流公司加入不會遠了。四通一達時代,順豐和京東物流名聲還不夠響亮,結果到現在,四通一達已經有部分掉隊,順豐和京東物流卻成為兩大巨頭,服務一直都是順豐與京東物流的絕招,價格上漲了,只要服務跟得上,我們依然願意用錢投票。


圖源:順豐


反觀其他快遞,曾經有幾家公司為了搶佔市場盲目壓價,最後被義烏郵政管理局罰款。說實話,如果相關部門不罰款,虧得才是他們,1件不到1元的價格,已經不可能盈利。


極兔快遞更是一個經典的例子,初期依靠低廉的價格與拼多多平台的許多電商達成了合作,但完全沒有利潤的生意,自然難以長久。今年極兔快遞接連曝出罷工、欠薪等事件,用戶口碑更是位列郵政快遞服務公眾滿意度排名倒數。


這些快遞公司都應該變通,低價戰術的時代過去了,否則每年配送快遞不如圓通、申通、韻達的順豐和京東,營收怎麼能超過他們數倍呢,這個時代,服務質量才是關鍵。


圖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