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合併是弊大於利的嗎?

北京時間2022年9月15日14時44分,以太坊實現了階段性的跨越,正式完成「合併」。

以太坊合併是以太坊2.0升級過程中的重要步驟之一,這個步驟中主網將與信標鏈權益證明系統的合併,而在此之後,以太坊將推出分片鏈,標誌着以太坊工作證明的淘汰以及向權益證明的完全過渡。

合併後以太坊的能源消耗減少約99.95%,這意味着以太坊網絡的維持基本消除了對能源的需求,而是使用質押的 ETH 來保護網絡,為主網提供更高的可擴展性、安全性和可持續性。

簡單了解一下合併之後,我們先來想一個問題,以太坊為什麼要合併?

1.交易處理速度更快。因為以太坊1.0每秒僅能處理15筆交易(TPS),由於交易的快速增長,1.0無法承載以太坊快速增長的交易規模,為此,以太坊基金會一直致力於網絡升級,試圖提高以太坊網絡的安全性、速度、效率和可擴展性。此次合併過後,PoS(權益證明)將取代以太坊現有 PoW(工作量證明)。在 PoS 區塊鏈上,質押是積极參与交易驗證的過程,有望實現每秒100000 TPS 的處理速度,甚至遠超傳統金融支付服務,大大擴展了可以在以太坊區塊鏈上構建的項目和應用程序的廣度。甚至合併後,以太坊的區塊出塊時間(一個區塊被添加到以太坊區塊鏈的頻率)確實會稍微變快一些,從 13.6 秒的平均區塊時間到 12 秒。這意味着交易能力增加了 12%,因此也減少了12%的 gas 成本。

2.減少能源消耗。工作量證明是值得信賴和可靠的,但也有缺點。第一個缺點是能源消耗,PoW鏈上,驗證者(也稱為「k工」)互相競賽,計算加密方程,得到答案後驗證下一批交易。如果你第一個求出解,就會得到一些以太幣。如果你沒有最先進的硬件,就不可能贏得計算競賽,而且會白白增加電費。 由於硬件至關重要,這些操作會消耗大量的電力。雖然世界貨幣的美元與黃金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但挖k的能耗也絕對不算小。而當以太坊從PoW切換到PoS時,能源使用量預計會下降99.98%。不需要大規模的采k,只要有一台筆記本電腦就可以運行權益驗證,並且他們不再需要競賽,做海量的計算,所以不會出現大量無用的能源消耗。運行驗證節點的計算機和正常使用時消耗的電量差不太多。

我們不得不承認,以太坊的確是合併成功了,但是究其根本,以太坊合併是否真正取得了成功?

首先以太坊合併並沒有吸引新用戶。任何東西要想發展壯大,就必須不斷地吸引新的支持者,新的追隨者和使用者。儘管現在斷言這一點還為時尚早,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正處於加密冬天,數據顯示以太坊的合併並沒有給它的生態系統帶來任何新用戶。

其次也沒有刺激到交易量的增加,從 Coin Metrics的鏈上數據可以看出,在合併之後,以太坊的平均交易數幾乎沒有變化。

交易成本確實有所減少,但數據表明,從去年開始以太坊的gas價格已經大幅下跌。並且, Gas成本降低會導致項目的利息損失,這可能與其標的資產價格的損失有關。

以太坊 2.0 降低能耗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據估計,能源使用量下降了 95% - 99%。儘管這是否會以生態系統的安全性、審查阻力和其他可能的未知後果為代價尚不確定,但這種減少是合併的基石,雖然它的積極影響可能在一段時間內看不到,但它肯定會加強以太坊的長期成功,因為全球只會加強其節能法規。隨着世界變得更加環保,這也可能是未來吸引更多人加入的原因。

這是合併中最重要的方面,即使所有其他希望都落空了,能源方面將被證明越來越重要,並在未來幾十年使以太受益,我們甚至還沒有開始看到它的影響。因此,如果僅出於這個原因合併也算成功。

以太坊合併後影響:

以太坊合併的積極影響我們不再詳細贅述,主要簡單闡明一些我對以太坊合併的擔憂。

1.市場中存在不確定風險。合併導致的任何故障,特別是如果用戶資金受到損害,都可能導致以太坊網絡的聲譽風險和貶值。這種貶值可能不僅限於以太坊,而且可能會擾亂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導致加密市場寒冬持續時間、嚴重程度均大幅增加。我注意到,受此事件的波及,在此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除了大量焦頭爛額的「k工」發愁手裡囤積的顯卡要如何處理之外,近幾年意氣風發的英偉達,也受到了這一加密貨幣巨頭「大改」所帶來的影響。

自8月中旬開始,伴隨着以太坊「合併」的日期將近,以及多家媒體的密集報道,已經「跌跌不休」近一年的英偉達美股不僅沒能遏制住持續下滑的趨勢,反而以更明顯的「跳水」勢頭持續走低,繼續降低着這家全球科技巨頭的整體市值。無疑問的是,以太坊的「合併」,最先直接影響的就是「k廠」,而連帶被波及的就是以英偉達為首的顯卡廠商。

2.ETH 發行量的減少

合併後將使每年的 ETH 發行量從 4.3% 減少到 0.43%。這是因為 PoS 共識機制帶來了效率的根本性提升。PoS 旨在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高級別的區塊鏈安全性,並且通過減少為支付安全性而需要發行的 ETH 數量,將這些節省的資金轉入 ETH。

3.質押的權力越來越集中

我和眾多朋友一樣最大的擔憂是質押的權力越來越集中。隨着Lido和Coinbase等公司的推出質押服務,大量的ETH被少數驗證者鎖定。信標鏈上有240,000個驗證者,但其中質押的ETH只對應了少數幾個質押者。僅Lido就擁有大約30%的質押量。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如果有人囤積了所有質押ETH的51%,或者如果一些質押者串通,惡意收購其餘的ETH,51%攻擊就會出現。目前沒有明確的方法防止51%攻擊,我們只能分散地選擇質押池,或運行自己的驗證節點。長期以來,Lido是流動質押的唯一選擇,但現在隨着其它質押池的出現,例如RocketPool和Coinbase即將推出的cbETH流動質押代幣,可以減少Lido對市場的影響。對我來說,這是最大的擔憂,以太坊社區需要儘快找到解決方案。目前Lido沒有任何惡意行為,但也沒有理由讓權力集中在少數網絡運營商手中。

4.更加不去中心化

權益證明之下,用戶可以通過質押ETH獲得被動收益。質押的ETH越多,獲得的ETH就越多(但每個人的APR都一樣)。所以一些大戶在權益證明下將會越來越富有,致使財富愈加集中,去中心化將受到衝擊。

簡而言之,以太坊的合併是一個歷史性的一步,整體上來說是有諸多優點,例如,交易處理速度更快以及減少能源消耗,但這也帶來了一些令人擔憂的缺點:市場中存在不確定風險、ETH 發行量的減少、質押的權力越來越集中以及更加不去中心化。但我仍然希望ETH的合併是一個好的發展,我們的憂慮只是杞人憂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