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單400億!美國芯片巨頭被迫轉型,外媒:沒想到制裁來的這麼快

原創 科技 Run琳威

為了壓制中國高新科技的發展,美國的手段可謂是層出不窮。當然,最核心的還是在圍繞「芯片」做文章,畢竟芯片可謂是現代工業文明的基石,是現代科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美國對華進行各類制裁,不光是中國企業受到了衝擊,連美國本土的芯片行業也出現了動蕩。

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我國今年前7個月的芯片進口量下降了430億塊,平均每個月減少了60多億塊芯片。而對外出口芯片,則上升了20%,這意味着我國對芯片進口的依賴性正在逐漸減少,而自給率又在不斷提高。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芯片採購國,我國大量減少芯片採購量,讓不少外國企業失去了訂單和市場份額。對於美國來說更是如此,因為美國佔據全球芯片市場近50%的份額。如美國的芯片巨頭高通,面對緊縮的市場需求被迫轉型。

眾所周知,美國本土的製造業情況不容樂觀,流失程度很高。芯片算是目前美國製造業中,為數不多佔有較高優勢的產業了。前兩年靠着制裁華為,美國芯片行業的企業過上了差不多2年的好日子,但是從今年開始卻遭遇了「寒冬」。

芯片產能過剩讓美國芯片企業都倍感壓力,手機、電視、汽車還有家電等行業的需求急劇下滑,各個市場都出現了大規模的砍單撤單情況。尤其是射頻芯片和模擬芯片企業,更是在高庫存的壓力下低價賤賣自家的產品,最高降價幅度能接近90%!

Intel英特爾)、AMDNVIDIA(英偉達)這些赫赫有名的行業巨頭,也出現了不同的業績下滑和虧損。

即便是作為美國芯片行業領軍者的高通,雖然沒有出現業績虧損,但是它面對的壓力同樣也不小。

高通當了全球手機芯片市場十幾年的老大,地位卻在近兩年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中國市場對驍龍芯片的需求開始不斷減少,各大品牌更加青睞聯發科天璣芯片

高通在取得向華為供應4G芯片後的許可後,並沒有將最新款的芯片定製給華為。但是在面對聯發科的競爭壓力後,它是迫不及待就向華為提供了驍龍8G1芯片,可見其焦慮。

但即便多了華為這個大客戶,高通似乎也沒有辦法在手機芯片行業佔據主導的位置。為此,高通重操舊業,開始向PC處理器、服務器芯片市場進軍。

不過高通進軍服務器芯片市場,在2018年的時候就嘗試過,但是當時的效果並不理想,僅僅一年的時間就宣布失敗。後來雖然推出了驍龍8 CX的PC處理器,但同樣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手機芯片沒了往日的絕對競爭力,PC處理器又沒掀起什麼風浪,可見高通現在的創新能力着實沒達到市場頂級的水平。

而高通的困境就如同是美國芯片行業的一個縮影,缺乏技術創新,缺乏科技革命,只能靠其他手段來維持市場地位。而中國的科技企業,正在美國的封鎖下積極發展,不斷打破一條又一條封鎖鏈。芯片自給率的提升,也能從側面證明中國科技行業取得的進展。

本以為鎖死ASML光刻機的和各大代工廠的出貨,甚至不惜破壞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正常秩序,能夠對中國科技行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但現在中國不斷下降的芯片進口需求,顯然也出乎了美國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