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15分鐘送達,無人機配送要取代外賣騎手?

放眼城市的大街小巷,頻繁能看見身穿藍衣、黃衣的外賣騎手從你身邊穿梭而過,外賣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元素。即便你正餐不吃外賣,下午三點鐘也會忍不住想點一杯奶茶,在炎炎夏日中找尋一點涼爽。與前幾年相比,如今外賣的配送速度已有了質的提升,正常情況下都能在半小時左右送達,那種苦等一兩個小時的日子終於結束了。


不過,外賣平台顯然還不滿足於當前的配送速度,兩大平台仍舊在持續擴大外賣騎手的規模,提升外賣配送速度,以帶給消費者更優質的服務體驗。除此之外,美團更是積極布局無人配送服務,無人機、無人配送車相繼投入使用。目前,美團無人機已在深圳4個商圈落地啟用,為20000戶居民提供服務,截至6月底累計完成訂單超5.8萬單。在深圳龍華區部署的首條無人機常態化試運營航線上,百貨商超產品實現3公里範圍內15分鐘送達。


(圖源:美團無人機官微)


在外賣騎手和無人配送系統的共同配合下,外賣平台的服務質量和體驗都有了顯著提升。消費者能更快取到餐品,吃上熱乎的食物,騎手們也能將更多運力投入到無人機覆蓋不到區域,減輕用餐高峰期時的訂單壓力。這種人工+機器協力合作的方式,可能會成為未來配送行業的新模式。


十年了,外賣配送速度仍不盡人意


不知不覺中外賣行業已發展了10多年,徹底滲透入大家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除了點餐,外賣也提供買葯、買菜、跑腿等更多服務,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在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小雷最早是在2013年接觸外賣,那時候還在上大學,外賣平台除了餓了么、美團,還有一個百度外賣。幾大平台為了吸引用戶、搶佔市場,均給出特別豐厚的補貼優惠,滿10-6、滿20-12基本是常態,8塊錢就能吃撐,別提有多幸福。


(圖源:美團外賣官微)


當時外賣尚未大範圍普及,騎手人數不多,很多店鋪都是店內員工自己配送,一到用餐高峰期訂單量暴增,往往需要等待1~2個小時才能吃上飯。那時候最煎熬的事情就是等外賣了,因為商家自行配送你看不到他的實時定位,只能間隔十幾分鐘打個電話催促一下,為了白嫖平台的優惠吃一頓便宜午餐,真的是痛並快樂着。


往後幾年裡,隨着外賣騎手規模不斷擴大,配送時間有了較大的改善,基本可以在1小時內送達。速度確實快了不少,但對於急着用餐、用藥的用戶而言,等待時間還是太漫長了。而且,很多配送距離較近訂單,有時候送達的時間反而特別久,騎手可能覺得配送時間充足就優先處理緊急的訂單,也可能考慮到該訂單要進入小區或辦公樓,等待電梯會佔用過多的時間,就將訂單優先級降低,這種情況引發大量消費者的強烈不滿。

(圖源:美團外賣官微)


經過外賣平台對派單系統的持續優化,同時在運力緊張的區域投入更多騎手後,這種情況才有了顯著改善。但小雷在與騎手隨意的交流中還是了解到,確實有某些場所可能會被騎手列入「黑名單」。這些地方一般有以下幾個共同點:商家出餐太慢、場所進出麻煩、等待電梯時間特別久等,如高檔小區、商場或大型辦公樓。一旦碰到符合以上條件的訂單,很多騎手都不太願意接單,因為這一單可能耗時特別久,得不償失。


對於這種情況,繼續增派騎手已很難解決問題,如何服務好外賣配送這「最後一公里」,成了兩家外賣平台亟待解決的難題,於是,無人配送系統就隨之誕生了。2016年,美團內部成立W項目組,專門研發特定場景下的無人車配送。19年,美團就開始在部分區域進行試運營,次年隨着「魔袋20」自動配送車發佈,美團無人配送的服務範圍也不斷擴大。除了無人配送車,美團在去年又發佈了自研無人機產品,並披露自主研發的城市低空物流模式,計劃打造3公里內、15分鐘送達的低空物流網絡。


(圖源:大眾點評官微)


餓了么也在2017年首次公開亮相外賣無人機E7,次年就在部分區域開闢配送航線並投入商業運營,平均20分鐘即可送達。不過,近兩年餓了么無人機似乎銷聲匿跡,我們也不了解內部的具體原因。無人配送確實很方便,但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比較多,適用場景相對有限,或許餓了么有更深遠的布局吧,倒是美團無人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外賣行業快速發展的十年里,確實改變了大家傳統的生活方式,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其中仍存在很多難題沒有解決,除了上述的小區/辦公樓末端配送問題,食品安全同樣急需重視。外賣行業想要更進一步發展,邁上新的台階,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還是挺多的。


無人配送是外賣行業的未來?


外賣平台已經熬過了砸錢搶用戶、搶佔份額的初期階段,市場基本處於穩定,沒有第三方平台介入的話很難打破當前的格局。所以,外賣行業的競爭也將進入全新賽道,到了比拼服務質量、提升消費者體驗以及提高品牌影響力的時候了。而無人配送車、無人機的加入,顯然為此增色不少。


(圖源:美團無人機官微)


對於在大型辦公樓內的上班族、高檔小區內的住戶而言,他們往往不會太在意外賣平台給你多少優惠,而更注重配送的速度和服務質量。無人配送系統能實現15分鐘快速送達,且通過無人機這種更具科技感的配送方式,自然能給這些用戶群體帶來更新奇的體驗,對提升服務質量、增強用戶粘性都有較大的幫助。享受過美食從天而降的欣喜感後,相信你以後還想多來幾次這樣的體驗。


相較於傳統人力配送,無人配送一方面解決了騎手運力不足,特殊場所服務體驗較差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外賣平台優化人力成本。投資銀行中金公司曾在專題報告中預測,2023年後無人配送每單成本將降至1.5元,一台無人車服務超10個月成本就比招聘一個騎手更便宜。所以,美團大力發展無人機、無人車配送,也是平台降本增效的手段之一。


當然,無人配送想要真正規模商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首先,無人配送過程中安全、監管等方面就面臨很多問題,目前很多城市道路/建築群都比較複雜,無人配送很難保證將食物完好無損的送達到客戶手中。其次,針對無人配送的法律法規也並不完善,配送過程中遭遇意外責任到底歸誰,也很容易引發糾紛。最後還有用戶接受度問題,可能某些用戶可能不願到指定地點取餐,必須要求送餐上門,那無人車就無法配上用場了。

(圖源:美團無人機官微)


站在行業角度上看,無人配送確實是一種更高效、便捷的配送方式,對提昇平台服務質量、行業影響力都有極大的幫助,也更具未來科幻感。但對於消費者而言,無人機可能只是一種較為有趣的體驗,新鮮感一過大家的熱情就會消退。在無人車、無人機無法解決送餐上門問題之前,單純只是速度上的領先,很難徹底代替外賣騎手。


現階段,無人配送很難大範圍商用,基礎設施條件、管理規範並不完善,消費者可能也不太願意買賬,更多還是停留在平檯布局和謀劃階段,為以後做準備。或許,隨着未來各方面條件成熟,無人配送會成為外賣行業主要的配送方式之一,但目前小雷還是更願意相信外賣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