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產業,進入「天津時間」


第六屆世界智能大會觀察團出品

©數字光年丨來源

邵陽丨作者

姜成丨編輯





6月24日-25日,第六屆世界智能大會在多次延期後,終於在天津舉行。

作為大會觀察團的一名成員,藉助於這次現場探訪,得以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觀察天津,在我的眼裡,天津開始變得真切和鮮活了起來。

過去很長時間,天津都藏在一些標籤甚至偏見之下。

比如,天津是中國現代工業的發祥地、新中國工業的搖籃,是全國工業產業體系最完備的城市,也是北方工業中心城市,是中國的經濟中心之一。

再比如,作為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雖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天津都有着獨特的經濟和政治地位,但籠罩在天津身上的身份標籤,似乎永遠都是「北京的後花園」「首都的門戶」諸如此類。

天津的光芒被掩蓋了。

殊不知,國家給予天津這個老牌工業重鎮的城市定位,是「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從傳統工業製造業中心的城市基座,到先進制造研發的新定位,幾個字的演變背後,是天津這座城市所承載的新使命。

背後的抓手,正是智能產業。


更「聰明」的城市


學生身體不適,去生態城醫院就診,相關信息將快速反饋到學校,老師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健康狀況;當校園發生火情等突髮狀況時,現場情況將在第一時間反饋至「城市大腦」,「大腦」將快速啟動應急處置;

利用氣象網絡內的智能氣象微站,以及無人機、智能網聯車觀測氣象,組成空天地一體的多維觀測網絡,氣象數據匯總至「城市大腦」,從而形成網格化氣象觀測網絡;

環保巡查人員可以指揮無人機自動起飛,沿100多個航標點進行畫面、數據的採集,開展提醒喊話、視頻監控、空氣監測等;在早晚高峰,可以通過無人機實現路況巡查。

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天津生態城,是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戰略性合作項目,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間合作開發建設的生態城市

在過去,天津生態城是一座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提供積極探討和典型示範的生態特區,是一座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型和諧社區。

現在,它的身份更加豐富而多元。比如,天津還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是國家首批智慧城市試點,藉助於智能產業在天津的落地生根,生態城的城市管理和運營開始有了「智慧大腦」的加持。

上述案例,便是天津生態城在「智慧大腦」的指揮下,城市管理由「被動處置」到「主動干預」升級的具體體現。

實際上,如今,在生態城的「城市大腦」里已經匯聚了建設、環境、醫療、教育、養老、應急等18個領域的數據。

隨着「城市大腦」里智慧模塊的逐漸增多,「大腦」的城市感知能力、智慧決策能力、數據匯聚能力、精準服務能力、應急處置能力和協同支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做到了「心中有數」,還需做到越來越「智慧」。

5G建設為例,截至2021年底,天津共建成5G基站4萬個,全市城市家庭千兆光纖網絡覆蓋率等3項指標全國第一,固定寬帶用戶下載速率躍居全國第二,入選全國首批千兆城市。

在天津生態城,智慧城市運營中心與中新友好圖書館之間的2.5公里道路,被建設打造成了5G+V2X車路協同示範路段,讓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和5G的網融合成一體。

同時,5G建設的提速,成為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國聯通董事長劉烈宏在智能大會的視頻演講中透露,在天津港,中國聯通為港口裝上「智能手臂」,在天津港打造了5G全連接碼頭,操作人員身處碼頭中控室,就可以遠程控制岸橋吊車,讓裝卸區的「機械手臂」有序運轉。

在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全球首次實現了無人駕駛電動集卡編組整船作業,並全球首創傳統碼頭全流程自動化改造,綜合效能提升40%以上。

據報道,近年來,天津已建成丹佛斯海爾5G工廠、長榮科技等200個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培育了紫光雲、中汽研、宜科電子等一批行業工業互聯網平台,推動工業企業上雲超過8000家。

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智能大會現場演講中表示,人工智能與製造、交通、醫療、民生等領域加速融合,不斷創造出新業態、新模式、新市場,有力地推動了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可以說,智能產業的發展,已經全面滲透到了一個市民的日常生活、一座工廠的智能化生產,乃至一座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運營。

藉助於智能產業的發展,天津這座城市正在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智慧」。


更務實的「城市主人」


如果說智能產業的發展,是天津推動先進制造研發落地的抓手,那麼,數量龐大的科技企業和企業家們,則是撬動天津智能產業落地的重要支點。

放在智能產業的發展上,通過優勢企業的落地和高端企業人才的引入,能夠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可以說,聚集效應的背後,是乘法效應和倍數效應,帶來的必然是指數級的爆髮式增長。

每年一屆的世界智能大會,變成了天津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吸引智能企業落地,推動智能產業發展的舞台和樞紐。

在今年的智能大會上,IBM微軟、GE、中國聯通等老牌科技巨頭,以及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新興明星智能企業的負責人們齊聚,為天津乃至中國的智能產業發展建言獻策,暢談智能產業的現狀和未來。

作為世界智能大會的老朋友,360集團董事長周鴻禕是天津的常客,現在,他也是天津這座城市「新市民」中的一員。

2019年,360集團總部落戶天津。從基礎軟件開發到軟件安全防護產品部署,從個人信息安全到企業級信息安全、政府級信息安全領域,雙方攜手打造適應全市場需求的信息安全產業鏈。

比如,在天津生態城,雙方合作成立了「天津智慧城市數字安全研究院」,並組建了智慧城市數字安全領域智庫,並引入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安全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在生態城設立科研合作單位,共同為生態城「城市大腦」構築安全盾牌。

這一次世界智能大會,周鴻禕還帶着新的任務。在他看來,「中國走在全球數字化經濟發展的潮頭,數字化已經成為中國的國家戰略。」

周鴻禕表示,中小微企業社會貢獻巨大,但是當前,許多中小微企業面對數字化轉型仍然心有餘而力不足。為此,今年,360將拿出200億元,扶持100萬家中小微企業數字化。

在過去一段時間,由於城市資源稟賦及自身發展等原因,天津一方面流失了部分人口,但另一方面,藉助於「製造業立市」,智能產業先行以及「海河英才計劃」等一系列招才引智組合拳,天津吸引了大批優秀智能企業和人才的落地。

在由天津港保稅區科大訊飛聯合打造的智匯谷,運營4年來,累計引育孵化企業超過250家,孵化企業累計產值超過125億元。在天津,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達86家,在孵企業4300家;市級以上眾創空間達206家,常駐企業和團隊6200個。

藉助於百億級智能製造專項資金,天津至今已累計支持2998個項目,全市安排資金91.9億元,帶動投資超過1200億元。

去年,天津智能科技產業營業收入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和限額以上信息服務業比重達到24.8%,其中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累計增長9.1%,信創、集成電路產業鏈增速分別達到31%和24%,智能製造成為支撐天津製造業立市的新動能。

360集團董事長周鴻禕、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等人深有感觸,「參加首屆大會時,我們還只是天津的客人,現在已經落地天津,成了本土企業和主人。」

這批人和這批企業的紛紛落地,共同組成了「逆行者」群體。從這一點上來說,天津需要有更多的「周鴻禕們」,而天津也正在朝着這個方向努力。

在剛剛結束的智能大會上,總計簽約項目136個,總投資額約849億元,領域主要集中在信創、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

如果說,過去,很多頂級舞台,變成了大佬們的個人秀場,那麼如今的智能大會,與會的政府管理者、專業領域的專家、企業的負責人們,他們關注問題的角度則更多元,更加務實了。

他們的眼裡,既有星空,也有大地;他們的腳步,既有遠方,也關照當下;他們既關心這座城市的現狀,也思考着這座城市的未來。

他們共同組成了天津這座城市的「新市民」群體,他們也是這座城市新的主人。


結語:相信時間的複利


正如不少行業人士所認同的那樣,天津歷經過輝煌的歲月,也曾錯失過誘人的風口,但天津抓住了下一個百年的戰略先機,那便是智能製造。

天津自然有底氣,成為引領中國智能產業發展,帶領中國智能產業從此進入「天津時間」的支柱力量,這是天津這座城市的歷史積澱、城市發展動能及未來的戰略圖景所決定的。

只是現在,還遠不到談論成功的時候。

在經濟學領域有一個概念,叫做「複利」,即指在計算利息時,某一計息周期的利息,是由本金加上先前周期所積累利息總額來計算的計息方式,這也是大家通常所說的"利說利""利滾利"。

「複利」所帶來的,便是滾雪球式的增長效應,追逐複利的力量,是人乃至世界所有生物的本能所在,自此引申出「時間複利」的概念,即只需在正確的事情上,不斷投入更多的資產,包括技術、資本和時間。

剩下的,便是靜靜等待,因為等待,就是時間複利的過程。

推動智能產業的發展,亦同此理。在這件正確的事情上,天津要做的,便是躬身入局,持續投入,其他的只需交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