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克如何續寫喬布斯逝世10周年後的蘋果帝國傳奇?

自從《喬布斯傳》被奉為創業者必讀的如《聖經》一般的傳記類書籍,在喬布斯去世後,我們鮮少看到有關蘋果的書籍。喬布斯如同一個神話一般鑄就了蘋果的靈魂,而在他去世之後,實現這一偉大願景的使命和重任就落在了庫克身上。在喬布斯之後的蘋果又遇到了哪些問題,又是如何應對和解決的呢?

這本由《華爾街日報》資深記者深入蘋果內部,進行為期3年的跟蹤報道,完全從第三人的角度來進行客觀闡述,20個章節講述蘋果的20個故事。可以看到一個全球化的公司在面對全球多樣性文化的背景下仍然保持自己獨特的風格和一如既往的創新動力。這就是蘋果塑造的傳奇。

在蘋果發佈新款iPhone之際讀完這本《後帝國時代》,在喬布斯逝世10周年之際,蘋果在庫克的帶領下仍然著寫着一個又一個傳奇。

精彩書摘:

庫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泰然自若,正好與反覆無常的喬布斯形成完美互補。

與前任副總裁不同,庫克沒有和業務團隊坐在一起,而是申請了一間位於執行官辦公樓層、斜對着喬布斯辦公室的小房間。這是很精明的一步棋。顯然他已經明白,要想準確理解老闆的思路,就必須離老闆足夠近。當時沒有人多想,但後來人們回想時,才從中看出了庫克想要成為下一任領導者的雄心壯志。

庫克是典型的受過蘋果乃至美國公司過濾的領導人物。蘋果看待世界的方式是已經完全為庫克所吸納。而且他還精通物流學。他從不假裝自己是一位革新者或願景家。他的天賦讓他深入到了供應鏈的內部,而不是用來展望未來。

「在任何環境、任何市場中都有能夠拖垮一個公司的各種力量。」他所說的力量是指公司的自滿情緒或者競爭對手帶來的業績壓力。「蘋果長期以來的做法都與商業物理學的規律背道而馳。他們創造了一個高度優化的機器。」

但這種策略的問題在於,一旦消費者不再關注蘋果實現了最優化領域,比如設計,那麼他們就可能會關注這個公司不太擅長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