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下午,番禺區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發展圓桌會議在萬博商務區舉行。該會議是2020年小谷圍國際產業人才大會暨科技創新大會同期活動之一,開啟了一場匯聚地方政府決策者、院校專家研究員、科技發展引路者、商業實踐開創者的思想盛宴。
今年8月,廣州市提出舉全市之力推動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打造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會上,番禺區委副書記、區長陳德俊介紹番禺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具有的良好基礎。他指出,番禺擁有華南地區科教和創新資源最為集中的廣州大學城,廣州大學城是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核心片區,創新資源豐富,有望形成發展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核心引擎;依託大學城片區,番禺在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方面的布局發展將直接影響到廣州市乃至廣東省在相關領域的發展,番禺區委、區政府將全力建設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廣州大學城片區,努力搶佔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依託2020年小谷圍國際產業人才大會平台,本次圓桌會議廣邀各界專家顧問代表到場,共議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大勢,獻策番禺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路徑,既有從技術層面、科研成果轉化、技術與地方經濟相結合、人才培養等方面給出發展建議,也有圍繞數字營銷、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等相關行業的發展趨勢暢談獨到見解,還有就園區孵化、科研成果轉化、風投創投等方面提出專業意見。
會上,番禺區委、區政府向廣東省(廣州)人工智能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李遠清,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陳俊龍,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總工程師杜雲飛等共9位相關領域專家頒發廣州智匯穀人才聯盟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智庫顧問聘書,並重點發佈《番禺區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行動計劃》。該《行動計劃》共計十條,包括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協同創新、促進成果轉化、優化創新生態、加快重大產業平台建設、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大數據和數字文化產業、加大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開放力度、推動大學城南岸地區融入廣州試驗區發展、拓寬金融服務渠道,闡明了番禺階段性發展規劃和相應布局。
近年來,番禺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迅猛,2019年全區數字經濟(規上互聯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總營收338.5億元,增長12.4%;2020年前三季度全區數字經濟總營收289.9億元,增長13.7%,佔GDP的比重上升為5%。全區涉及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的產業主要涵蓋電子信息、高技術服務、航空航天、生物與新醫藥、先進制造與自動化、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資源與環境等領域,其中高新技術企業446家,占高企總數的23.5%。446家高企中,2019年營收百億以上企業1家、十億以上企業6家、億元以上企業29家、千萬元以上企業161家。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智核」,番禺大學城片區優勢突出,匯聚了12所高等院校,國家、省、市相關重點實驗室超100家,集聚了院士(含雙聘)67名、長江學者38名、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60餘名、博導1400餘名等一大批高端人才,建有3個國家級孵化器、2個省級創新創業示範基地、4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創新創業示範點,培育出包括移動互聯網、健康醫藥、電子芯片、大數據應用、人工智能聚集的「垂直產業鏈」,吸引近千個創新創業和成果轉化項目孵化成長。目前已引入中關村集團合作運營北亭廣場「青創匯」,計劃建成58.4萬平方米的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大學城區產業孵化基地。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肖桂來 通訊員 樊芸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波 肖桂來 通訊員 樊芸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彭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