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程維妙)11月20日,在證券日報主辦的2020數字經濟領航者峰會上,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信息統計部主任張莉談及如何更有效地引導和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時表示,最為緊迫的工作就是培養數字人才。
「從前,我們認為數字化只是某些特定行業的事情,但經歷了這場疫情後,我們發現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對所有行業都顯得非常緊迫、非常關鍵。對企業而言,加速數字化已經從未來的轉型趨勢,變為了現實的、事關生死的競爭壓力。」張莉稱。
而我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還面臨著諸多的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關鍵核心技術缺失、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數字技術專業技能人才缺乏,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領域各產業的融合程度不高等三方面。
張莉稱,受以上因素制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一時陷入了「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困境。為了更加有效地引導和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可以從三方面來努力:
「首先,也是最為緊迫的工作就是培養數字人才,既包括管理人才也包括技術人才。」她表示,在這方面,高校可開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學科的試點,企業與高校構建長期高效的人才孵化機制。歐美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這是個有效的突破口。
其次是做好推廣數字經濟的標準體系,讓推進智能製造的關鍵創新找到合適的土壤。張莉稱,一方面政府層面出台有利於數字經濟發展的財政支持政策,落實好相關稅收減免和扶持政策及融資服務;另一方面,企業也要主動利用激勵制度,為關鍵項目、關鍵產品開綠燈,為特殊人才做好股權激勵等措施。
第三是着力共性技術研發,頭部企業要做好數字化轉型領頭羊。可以優先建設一批開放共享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台,以聚焦核心業務和共性業務數字化轉型方案為槓桿,撬動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同時,頭部企業應發揮其社會價值,集中資源打造轉型標杆,讓其他企業在轉型中少走彎路、降低風險。在數字化領頭羊的帶動下,可以從個體轉型上升到產業協同轉型,進而形成矩陣效應。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維妙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