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直播帶貨,首先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營銷方式。隨着短視頻直播平台興起,而形成的一種產物。
任何產品流通,其實更重要的,是知名度以及流量渠道。平台電商流量有限,而且購買流量成本過高。線下實體,缺乏流量,以及常規的營銷手段已經不適合時代發展了。社交網站雖然有流量,但是卻沒能夠有效進行資源整合,規範,早些年微商本來是一種很好的營銷模式的,但是平台卻缺乏監管引導規範,逐漸要變成一種變相互聯網傳銷。而且微信營銷只是適用於熟人營銷。自從阿里巴巴收購了微博以後,微博已經從一個博主發表個人觀點的社交論壇,演變成一個淘寶天貓站外推廣引流的平台。隨着互聯網的發展,中國人的社交理念已經,從熟人社交圈子,演變成虛擬社交,不再局限於某個圈子。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自媒體直播帶貨,又成為了眾多商家的營銷方式。很多人認為,其實自媒體直播帶貨,其實就是電視購物的2.0版本,其實兩者之間看似有點相同,但也不完全是相同,首先,電視購物,電視台是自帶流量的,商家只要購買廣告播放時段,開展電視營銷推廣。自媒體直播帶貨,是需要圈粉,引流,個人本身是沒有自帶流量的,只有粉絲數量過多,或者引流才可以進行直播帶貨。
最近,我相信大家都有關注一件事,汪涵直播帶貨,董明珠直播帶貨,李佳琦直播帶貨,綜合以上因素,首先,我們發現主播都是自帶流量的,粉絲數量眾多,商家通過他們直播帶貨,給予一定傭金就可以了,當然董明珠直播帶貨是銷售自己公司的產品,這個就不需要傭金了。
直播帶貨,成本核算其實很重要,網紅直播帶貨,雖然不缺流量,但是這裏面會存在一個轉化率以及簽收率的問題。觀眾人數較多,但是有多少人有購買慾望的,無法轉化成訂單成交,就沒有盈利的空間。平台直播帶貨也是需要一定的傭金的。轉化率低自然成本就高。簽收率,如果簽收率過低,退件率過高,也會產生一定的成本。所以不是人人都可以從事直播帶貨的。首先主播得對產品足夠了解,他的粉絲是不是有這方面的需求。比如他的粉絲都是女性為主,主播直播賣男裝,自然轉化率就低!
直播帶貨的興起,似乎已經變得常態化,網紅經濟是否會衝擊實體也是引起人們討論關注的話題!
自從互聯網興起,網紅就一直存在,某些素人,甚至粉絲可以達到某些明星的水平。還記得當年非誠勿擾當紅時代,馬諾的一句寧願坐在寶馬里哭,不願意坐在單車上笑,就圈粉幾百萬!出場費甚至達到二線明星水平!隨着互聯網發展,人民的獲取資訊方式越來越多,不僅僅再僅局限於電視,報紙等。現在的生活壓力過大,產生了許多宅男宅女,他們更加喜歡通過互聯網關注其他人的生活、以及情感,所以也就誕生網紅這一產物!
現在把話題回到網紅經濟會不會動搖實體經濟根基,首先,自媒體直播帶貨只是一種營銷手段,作為其他營銷方式的一種補充。短時間內也許會對實體經濟有一定的衝擊,存在於某一階段,又將會受到新的營銷方式取代!網紅直播帶貨,也僅僅是把線下面對面營銷這種方式複製到網上。
每一種營銷方式都有它的優點缺點,只有吸收各種營銷方式優點才能發展壯大。很多粉絲是衝著自己的偶像去購買的,購買過來的產品性價比如何,產品適不適合使用還是一個問題。直播帶貨也許會對實體店有一定的影響,但如果實體店能夠跟得上潮流,適應時代發展,逐步完善營銷機制是可以很好地應對直播帶貨帶來的衝擊的!未來,隨着新零售發展,線下線上融合發展,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我們不出社區,或者當地一個活動區域就可以購買到自己想要的產品了,網紅直播帶貨也就沒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