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韋博雅)5月13日,在新京報貝殼財經聯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辦的「人形機械人」高端閉門會上,北京機械人創新中心cto唐劍肯定了人形機械人馬拉松對機械人硬件測試和運動能力測試的意義,其表示,未來天工機械人將在軟硬件、自主導航、大小腦等方面實現升級。
今年4月,北京機械人創新中心的人形機械人天工ultra在全球首個人形機械人半程馬拉松上奪冠。唐劍透露,為了此次比賽,在硬件上,創新中心增加了機械人腿部的長度、並將腳踝、膝關節往上移,減輕腿部重量。同時,整機做了輕量化設計,並對關節進行了優化、對腳底做了緩衝。在軟件上,通過模仿學習和強化學習,並將機械人放到實際環境中不斷試錯,讓它能夠應對馬拉松道路上的各類地形。
唐劍表示,馬拉松是對機械人硬件的可靠性、穩定性以及運動能力的一次極限測試,「就像訓練一個足球運動員,如果他連90分鐘都跑不下來,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運動員的。人形機械人要實現產業化落地,我們肯定需要它7×24小時工作,那麼它的可靠性、穩定性要非常好才行。」
半程馬拉松比賽後,天工機械人將實現何種升級?唐劍表示,一方面,創新中心會持續迭代和升級機械人軟硬件,全面提升機械人的可靠性、穩定性。另一方面,創新中心將把人形機械人全自主導航作為研發的重點。
「人形機械人全自主導航是肯定可以做的,但現在汽車上的自動駕駛方案,並不能直接應用到人形機械人上,汽車只有四個輪子,而人形機械人有幾十個關節,規劃路徑很難,同時,業內還沒有一套相對成熟的自主導航解決方案,比如如何架設傳感器,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唐劍說。
除此之外,唐劍透露,未來機械人的大小腦也將持續迭代升級,為了讓機械人實現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具身智能的多模態大模型和視覺模型,以及全身控制的vla(視覺語言動作模型)、全身控制器wbc等,都將是創新中心研發的重點。
唐劍還指出,當前人形機械人的測試體系和相關標準不夠完善,需要業內共同努力建設。今年,創新中心也將在機械人實際產業落地上做更多探索。
北京機械人創新中心cto唐劍。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