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在ToB領域的實踐表明,設計師不僅需要洞察用戶需求,還要理解業務邏輯,通過統一的視覺語言、交互模式和價值傳遞體系,構建順暢且統一的用戶體驗旅程。

隨着數字化產品的普及,設計職能從早期的交互設計(Interaction Design)和視覺設計(Visual Design),逐漸演變為更全面的體驗設計(User Experience Design)。這一演變背後有三大核心驅動力:
- 用戶需求升級。用戶不再滿足於單一功能場景,轉而追求全流程的體驗感知、情感共鳴與品牌認同。
- 多終端融合(電腦、移動設備、智能穿戴)與新興技術(如AI)的興起,推動設計突破單一場景局限,轉向跨邊界體驗的構建。
- 商業競爭加劇。在同質化嚴重的市場環境中,用戶體驗已成為產品差異化的關鍵競爭要素,優秀的體驗設計既能吸引用戶,更能實現長期留存。
與此同時,設計工具的成熟與流程的標準化,使設計師能夠更系統、高效地推動創新。體驗設計的本質,是從傳統的」問題解決」向」價值創造」的範式轉移。這對設計師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兼具用戶洞察、業務理解、產品思維和商業敏感度,通過體系化思考實現機會挖掘與價值創新。
在商業組織中,體驗設計如何創造可持續價值?基於釘釘在ToB領域的實踐,我們總結了一些經驗,本文就這些經驗做一些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同學,也希望能夠給到大家一些啟發。
產品商品的差異,設計思維的轉變
首先需要明確產品(Product)與商品(Commodity)的區別。
產品聚焦功能實現,通過技術手段解決特定場景下的用戶需求。其核心是建立基礎體驗閉環,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通常以免費形式存在。例如,釘釘通過「已讀未讀」「DING一下」「音視頻會議」「企業賬號」等功能,構建職場溝通中的即時反饋與信息安全訴求,構建了獨特的產品競爭力。
而商品不僅是功能實現,背後更是價值傳遞。通過高階功能組合呈現解決方案背後的理念。其本質是用戶需求的升華與商業價值的封裝。例如,釘釘專屬版基於基礎產品,開發數據看板、雲端存儲加密、暗水印解析、行業化等功能,並整合為企業數字化升級解決方案,其售賣的不再是功能模塊,而是對數字化轉型的深度理解。
Airbnb:它不僅僅是一個住宿預訂平台(產品),而是通過精心設計的信任體系、評價機制和社區氛圍,打造了一種全新的旅行生活方式(商品)。這種商業化思維使其從眾多類似的短租平台中脫穎而出,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價值。
優秀的設計需要辯證看待二者關係,持續思考:哪些體驗應作為基礎產品?哪些可轉化為付費商品?二者的邊界與協同關係如何設計,如何在確保基礎產品的市場競爭和活力的情況下,挖掘客戶背後的場景價值,洞察商品的新機會?一個功能在設計之初,它從免費產品到付費商品的進階之路應該是怎樣的?
分享一個案例,在客戶進行商業付費的進程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客戶對付完費後的感知不深,究其原因是ToB大部分商品都是以高階功能或者更高容量存儲為主,前者的使用者是企業中少部分,後者更是無從感知。而通常決定企業是否要付費的KP(老闆)往往並不是付費功能的使用者,這就導致了信息差,客戶往往會問「我們買了嗎?好像沒感知」。所以在ToB商業場景中,客戶的付費感知尤為重要,特別是對關鍵KP的觸達,要讓關鍵角色能夠快速的感知到變化,因此我們提出了從設計上的」付費獲得感」這一命題,通過界面視覺上的變化,讓客戶感知到與免費版的不同,同時我們又將界面視覺的變化與客戶的企業品牌和文化有效的結合,向客戶傳遞出企業品牌化解決方案,打造客戶自己的APP。

商品體驗的構建,順暢統一的旅程
剛才提到,商品通常是高階功能組合呈現解決方案,這就意味着客戶通常會接收到一系列同類型或不同類型的商品功能,那麼接下來對體驗設計的要求,就是要確保商品功能體驗的順暢和統一。客戶在使用付費功能時,能夠無障礙的完成目標,流程順暢,同時,當客戶學會使用一個功能時,他可以輕鬆的上手其他同類型的功能,「只要學一遍」。順暢和統一,兩者共同構成了完整的商品功能體驗旅程。
要實現統一,我們需要建立全面的設計系統(Design System),包括統一的視覺語言、交互模式和文案風格,例如,Apple自研的APP,從應用圖標到界面到交互架構,都保持着高度一致的統一和用戶友好理念。這種統一性不僅強化了品牌認知,也降低了用戶的學習成本。
要實現順暢,需要通過細緻的用戶旅程地圖(User Journey Mapping)來識別和優化各個環節。例如,亞馬遜的一鍵下單(1-Click Ordering)徹底簡化了購買流程,解決了傳統電商結賬過程繁瑣的痛點,展示了順暢體驗的商業價值
同樣分享一個我們的經驗,釘釘專屬版的商品功能基本以後台配置為主,涵蓋安全、權限、規則、指標等不同類型的流程配置,我們將釘釘專屬版所有的配置化流程總結為兩個,輕量化的卡片開關配置和複雜的分人群規則配置,所有商品功能的配置均使用兩個交互流程中的一個,並使用統一的UI組件,確保客戶在使用商品功能時的體驗順暢和統一,客戶會用一個,就會用另一個,通過交互體驗流程的統一,降低客戶的使用門檻,也能側面提升商品功能的滲透。

對客價值傳遞,全鏈路的商業設計
我們始終向團隊傳遞一個核心理念:功能設計僅是商業價值的起點,要構建從價值創造到傳遞的全鏈路體驗體系。這要求設計師機不僅要是價值創造者(Maker),洞察客戶場景機會,也要是價值傳遞者(Sales),構建客戶可感知的價值表達
例如,針對ToB產品複雜功能的價值傳遞困境:客戶認知門檻高、解決方案感知弱、決策路徑長。我們構建了價值傳遞路徑:
- 數字化體驗樣板間:通過將一個個複雜的商品功能,串聯成一個通俗易懂的故事化腳本,通過線上虛擬空間實現」零成本體驗」,客戶無需開通即可沉浸式感知解決方案帶來的變革價值。
- 智能試用報告:在免費試用環節階段,自動生成含關鍵指標的可視化報告,用數據說話,支持一鍵導出PDF,客戶可以一鍵下載PDF,方便客戶在內部進行彙報或溝通,縮短客戶內部決策共識周期。
ToB商業的核心同樣在於銷售與服務的高效協同,設計師要有貫穿OMO(Online-Merge-Offline)的商業設計洞察,例如,統一價值表達的彈藥庫:設計標準化商品手冊與銷售工具包,確保客戶在線上線下全觸點獲得一致的價值認知,幫助銷售更好服務客戶

在商業數字化浪潮中,優秀的設計師必須同時駕馭:場景洞察的深度、體驗流暢的精度、價值傳遞的準度。而隨着AI技術爆發,我們正站在新的起跑線上,如何借力AI實現更精準的需求洞察?如何構建更具預見性的體驗系統?這既是時代賦予設計者的新使命,也是推動行業持續進化的永恆命題,AI時代,我們又一次站在了時代變革的浪潮之上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釘釘用戶體驗】,微信公眾號:【釘釘用戶體驗】,原創/授權 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