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不少人問過為什麼大廠不做平頭塞,這裡其實應該問的是為什麼大廠現在不做平頭塞。因為在大概15年前左右,所謂的國際大廠也都做平頭塞的。
只是後來平頭塞受眾相對小很多了,考慮到投入與產出對大廠而言是不划算的。大廠產品線本來就多,為市場容量有限、同時競爭又很激烈的平頭塞重開一條線甚至多條線,很容易造成虧錢的局面。
就比如森海塞爾,雖然現在還能買到MX365、375之類的,但官方几年前就沒賣了。再說這些平頭塞本身,本身價格很低,模具還是最最普通的傳統公模,而且包括聲音和森海早期的MX500之類的相比也是黯然失色。
這也是為什麼像凱聲啊音可若瓦啊瑞弦等廠商可以做出高端平頭塞來,別人十年如一日就干平頭塞,深耕小眾市場,粉絲、經驗、口碑、調音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今天給各位聊一下音可若瓦去年上市的高端平頭塞星牛,有興趣可以關注下俺,個人這兩年手裡又攢了不少平頭塞,可聊的話題多。
說回這款星牛,型號為RW4000,往前追溯還有RW3000天牛、RW2000野牛、RW1000大牛等等,相比各位也看出了音可若瓦把產品型號命名和牛扯上了關係,這樣利於傳播,但是問題也來了,如果還有高端的怎麼取名,牛魔王,又或者是重新開一個系列?
而且就這款RW4000叫做星牛就有點牽強,哪怕官方解釋它是音可若瓦牛之系列的高端之作,星空高度那般高。但星牛終究非通用名詞,不知道這是否也影響了RW4000後來的命運。
▲因為星牛的高端定位,其配件檔次也不低,比如這皮質收納盒,容量大、做工好,是不是真皮就不知道,顏值沒話說。
▲星牛的線材也是相當精細,為細八芯單晶銅鍍銀混編線,主線有一定粗,質感較軟,無彈性,收納指數出色,佩戴時的聽診器效應控制極好。在平頭塞里線材的質感非常重要,因為現在不少平頭塞的腔體為金屬的,佩戴是有壓力的,線材影響很大,星牛這根線材足夠軟,搭配非常好。
▲換線方案為MMCX,標註左右的線頭上有方便插拔的加固設計,做工很良心。
▲插頭也是可自己更換的,3.5mm、2.5mm以及4.4的都備齊了,不過這裡感覺它的插頭不夠緊,有過兩次扯掉出來的經歷。
▲說回耳機腔體本身,別看照片有點怪,其實腔體很小,只不過是雙層塔式結構。其後腔的存在是保證低頻的澎湃與通透,而且整體對佩戴的影響並不大。
此外注意的是RW4000的這種聲腔架構是有自己專利技術的,和市面上的雙層塔式結構的平頭塞是有不同之處的。
▲其腔體需要注意的第二點是材質,它採用的是超輕量化航空鈦鋁合金(TL),目前還不知道它和鈦合金的差別,感覺比鈦要輕一點,質感不好說,音可若瓦這款星牛加工的是很精細,表層很細膩。
▲在說個人主觀聽感之前還是簡單介紹下星牛的腔體,官方顯示這裡15mm的動圈振膜搭載的是尖端對的振膜磁鼓設計,不僅採用了高端定製的膜片,並有六通道磁鼓,以此保證聲音的勁道、沉穩,同時兼具通透與華麗。
所以這裡先說一下平頭塞的常見風格,上古神塞一般是溫潤的,但也是難推的,音色偏暗的,有點古香古色的圈味;後來也流行過一陣高亮度高解析的風格,必然是刺激的或有些刺激的。
再後來,經過兩個極端的折騰,必然得回歸均衡的,有樂感的甚至有素質的,當然也是高端平頭塞哈。
總的說來,現在不少平頭塞都擺脫了低頻大殘的毛病,而且多少還有些素質。
▲個人主觀聽感以及搭配
音可若瓦的星牛必然走的是均衡路線,音色偏暖,飽滿、通透,解析細膩,整體略寬鬆。用官方的話概括是低頻震撼、高頻絲滑,但是注意這是在前端搭配到位才有的,至少在小耳放上,它的低頻還不足以震撼,只能說相對較完整,量感較自然;但你若整個播放器,其低頻還會有幾分震撼,如果是台機,那效果更不必說。
如果你看到官方文案顯示星牛是易推的,和我這裡說的是需要專業播放器或者台機才推得理想是不是衝突的。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因為它的中頻是很容易驅動的,有三分溫潤、四分素質加三分舒展,音色明亮、柔和,入耳很舒適。包括它的高頻也較容易驅動,寬鬆、舒展、亮麗,延伸明顯,毛刺控制自然。
▲最後以山靈M5 Ultra為前端,分享一下個人的主觀聽感。
星牛插頭為4.4平衡頭,音量開接近3成即可。
低頻部分,下潛不算深,相對於平頭塞算不錯了,尤其凝聚感較為結實,鼓點乾淨、有力,彈性出色,再加上解析質量不錯、 整體聲場開闊呈現出來的寬鬆感,不管是打擊樂還是流行樂,它的低頻展現出來的通透感是有層次、有空間感的。
星牛的量感雖然不算勁猛,但也不會讓你覺得太少,即使聆聽BEYOND《陴面派對》這種低頻為主的快節奏也相當有動感。
我估計這是平頭塞里最適合聽LIVE音樂的,以伍佰的「雙面對決」為例。在人聲響起的時候,器樂自然退居幕後,但幕後的幕後還有層次,現場觀眾的合唱的距離、輪廓是如此的清晰,伴奏的器樂呈現出來的空間感又是那麼立體。
星牛的人聲是一耳朵的好聽,如我在前文所說,三分溫潤、四分素質感還有三分舒展,解析不俗,甚至有時會有把它歸為高解析風格的衝動,但那份舒展與柔和又讓你如沐春風。而且我還感覺它底子是中正的,哪怕暖聲還挺明顯,但音染不重,整體的氣氛偏淡,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溫婉、動聽。
再說星牛的高頻,相對平頭塞來說絕對是驚喜。
首先是整體的動態、瞬態均有不俗表現,不管是大編製的古典或交響樂,又或者是小編製的管弦樂,在這兩點上星牛表現的是遊刃有餘。
以阿卡多的《魔鬼的顫音》為例,星牛展示的動態有着循序漸進的自然感,瞬態也是絲毫不拖泥帶水的。小提琴的毛刺感、暗啞都不甚明顯,延伸反而是明顯的,顫音和擦弦的空氣感也是明顯的,缺點是缺點靈動,但是樂感挺明顯。
▲整體總結部分
儘管音可若瓦星牛的售價達到了3K,但耳機本身從開箱到試聽的第一感都是充滿好感的。其外觀延續了音可若瓦牛之系列的外觀風格,顏值評價可能略有不同,但是佩戴比看上去要好的多。耳機的做工和用料都屬於上乘,這一點值得肯定。
最重要的聲音部分,大盤穩健、通透、好聽,還有不錯的完整性,對得起其高端定位,更重要的是符合平頭塞愛好者的聽感審美。而且哪怕你是喜歡高解析的,星牛也可以讓你覺得非同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