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車一哥」奔馳的2024年並不好過。
日前,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奔馳」)披露了2024財年業績。數據顯示,2024年奔馳的營業額為1456億歐元,較2023年的1524億歐元下滑4.5%;息稅前利潤(EBIT)為136億歐元,較2023年的197億歐元下滑30.8%;凈利潤為104億歐元,較2023年的145.3億歐元同比下降28.4%。
此外,奔馳還預警,2025年收入低於2024年,且息稅前利潤和自由現金流皆預計會「遠低於」2024年,其中息稅前利潤將比2024年下滑超15%。
此前,包括寶馬、奧迪、保時捷等豪華品牌的2024年銷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以奔馳為代表的豪華品牌,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中國成銷量降幅最大市場
奔馳去年收入下降,與其銷量下滑關係密切。
2024年,奔馳全球銷量為238.9萬輛,同比下滑4%。
從細分品牌來看,奔馳汽車(乘用車)全年銷量198.34萬輛,同比下滑3%。其中,奔馳汽車純電動汽車的銷量18.5萬輛,同比下滑23%。
從車型類型來看,奔馳去年高端車型銷量下滑14.2%,從2023年的32.8萬輛降至2024年的28.1萬輛,高端車型在總銷量中的佔比也從16.1%降至14.2%。入門級車型銷量下滑13.6%,從2023年的61.9萬輛降至2024年的53.4萬輛,入門級車型在總銷量中的佔比從30.3%降至27%。

從細分市場來看,歐洲市場銷量64.18萬輛,同比下滑3%;北美市場銷量36.54萬輛,同比增長8%;亞洲市場銷量89.2萬輛,同比下滑7%。在中國市場,奔馳的銷量同比減少了7%至68.36萬輛,是全球降幅最大的單一市場。
銷量下滑之下,奔馳在中國市場的收入也自然下滑。2024年,奔馳在中國市場的營收為231.39億歐元,較2023年的252.84億歐元同比下降8.5%。
將為中國市場打造多款專屬車型
雖然在華業績下滑,不過奔馳仍然非常重視中國市場。
奔馳在2024年年報中表示,中國始終是其全球戰略中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將持續加大在華投入。
據奔馳官方透露,從2025年起將在三年內推出覆蓋所有細分市場和驅動形式的新車型,並且將為中國市場打造多款專屬車型。
其中,2025年北京奔馳將投產全新純電長軸距CLA車型,搭載由中國團隊主導研發的「無圖」L2++高階智能駕駛系統;2026年,奔馳將投產長軸距GLE SUV新車型;2027年,福建奔馳將基於VAN.EA平台推出豪華純電MPV。

不過,中國汽車市場早已今非昔比。
當下,多個自主車企均推出豪華新能源品牌,對奔馳等傳統豪華汽車品牌帶來不少挑戰。
汽車分析師、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接受《消費者報道》採訪時表示:「奔馳想要深耕中國市場,需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儘快淘汰一些銷量不佳的燃油車型,並去開發與國內頭部自主新能源車型對標的豪華新能源車型,才能持續在中國市場立足。」
電動化轉型前路漫漫
據乘聯會統計,2024年新能源乘用車國內市場滲透率達47.6%,且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這也導致了燃油車佔據重要地位的德系豪車奔馳在華優勢減弱,從而銷量遇冷,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下滑態勢。
當然,奔馳並未坐以待斃。除了推出新車以外,奔馳將繼續推進全系產品的電動化和智能化升級。目前,奔馳有EQA、EQB、EQE、EQS等純電車型在售,並在去年11月推出純電奔馳G級,開始將更多經典車型引入新能源產品序列。

張翔認為,奔馳的電動化轉型,將會採取「純電+插混」的戰略路徑。「作為傳統燃油豪華汽車品牌,奔馳的電動化轉型不會只發展純電車型,也會在插混車型上發力,這樣可以更大程度地避免電動化轉型所遇到的風險,也更能適應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實際上,奔馳面臨的挑戰,也是多家傳統豪華汽車品牌所共同遇到的困境。
2024年,寶馬全球銷量為245.1萬輛,同比下滑4%;奧迪全球銷量為167.1萬輛,同比下滑近12%,是BBA中銷量跌幅最大的品牌;保時捷在全球範圍內共交付31.07萬輛新車,同比下滑3%。在中國市場,上述豪華品牌的銷量也同樣出現下滑。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加速崛起。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86.8萬輛和1286.6萬輛,分別同比增長34.4%和35.5%。與此同時,強勢崛起的國產豪華品牌正在瓜分豪華車市場的份額,理想汽車、問界、極氪、小米汽車等品牌均對外資豪華品牌帶來巨大衝擊,蠶食着外資豪華品牌的市場份額。
「躺賺」的日子一去不返,以奔馳為代表的豪華汽車品牌,是時候該作出自己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