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5月17日消息,今日,在「騰訊雲生成式AI產業應用峰會」上,騰訊對外披露了混元大模型的最新升級進展,並推出多款智能工具和場景應用。
騰訊表示,騰訊混元大模型目前整體性能已居國內第一梯隊,部分中文能力已追平GPT-4。騰訊混元支持文生視頻、圖生視頻、圖文生視頻、視頻生視頻等多種視頻生成能力,已經支持16s視頻生成。騰訊混元已布局文/圖生3D,單圖僅需30秒即可生成3D模型。
在騰訊雲上,混元大模型也提供了萬億參數hunyuan-pro、千億參數hunyuan-standard、百億參數hunyuan-lite等多種尺寸的模型服務,目前已面向企業及個人開發者全量開放。其中,hunyuan-standard最新上線了支持256k超長上下文窗口的長文模型,具備單次處理超過38萬字符的超長文本能力,
據悉,多種尺寸的騰訊混元MoE模型也即將對外開源,可分別支持手機端、PC端、雲/數據中心等多樣化的部署場景。
此外,騰訊雲推出了三款PaaS產品——「大模型知識引擎」、「大模型圖像創作引擎」和「大模型視頻創作引擎」。其中的知識引擎,在RAG(檢索增強生成)技術架構基礎上,整合了OCR文檔解析、向量檢索、大語言模型、多模態大模型等技術,為企業打造使用門檻低的模型應用開發平台。
大模型落地加速,「產業實用」成為發展共識。「大模型的打造只是起點,把技術落地到產業場景、創造價值才是目標。」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CEO湯道生表示,騰訊始終將「產業實用」作為發展大模型的核心戰略。
據悉,目前混元大模型已經在騰訊內部600多個業務和場景中落地測試,包括微信讀書、騰訊會議等產品都已接入。
騰訊副總裁蔣傑還宣布,基於混元大模型研發的C端App騰訊元寶將於5月30號發佈。
此外,全球首個大熊貓行為智能識別模型及智慧管理系統在會上正式亮相,該系統可以連續24小時記錄大熊貓進食喝水等行為,減輕飼養員大量重複工作。未來還能基於監測行為自動生成分析表格,為飼養員提供大熊貓當天的健康提示和飼養建議。
「我們對(落地)進展保持充分樂觀」,騰訊雲副總裁吳運聲在會後採訪中稱,「技術的突破一定會帶來更多商業化機會,甚至是跨越式的增長。」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編輯 楊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