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車:出口驅動下的業績,難掩隱憂

2023年07月17日18:21:15 科技 5144
奇瑞汽車:出口驅動下的業績,難掩隱憂 - 天天要聞

花朵財經觀察出品

作者 | 謝達

編輯 | 鐸子

2023年,堪稱汽車史上最「卷」的一年。年初,特斯拉以全系大降價,送來新年祝福。緊接着,一家家車企開始大打價格促銷戰。

在競爭激烈、超級內卷的環境中,奇瑞汽車卻仍向市場交出了優良的答卷,保持着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

根據奇瑞近期發佈的銷量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奇瑞集團累計銷售汽車74萬輛,同比增長56%,刷新了歷史記錄。

不過,在奇瑞交出的這份答卷中,存在的隱憂不少。無論是出海市場逐步變化,或是屢次被曝質量等問題,都將可能影響奇瑞未來的走勢。

出口市場巨變

2021年,被視為中國汽車的出口元年。當年,中國汽車出口量為201.5萬輛,首次突破200萬大關。

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出口量同比增長75.7%,半年就達到214萬輛,甚至超越日本,成了世界汽車出口第一大國。

奇瑞汽車上半年之所以能夠交出亮眼的答卷,也主要依賴於出口。上半年,奇瑞出口量達39.4萬輛,同比增長1.7倍,占集團整體銷量比例高達53.2%。

據中汽協披露數據,2023年1-6月,在整車出口前十企業中,上汽出口量48.3萬輛,排名第一,奇瑞僅次於上汽,排在第二位。

奇瑞汽車:出口驅動下的業績,難掩隱憂 - 天天要聞

上半年整車出口前十企業 圖源:中汽協

能夠在海外市場取得如此成績,與奇瑞早早出海不無關係。早在2001年,第一批奇瑞「風雲」轎車就從天津出口到敘利亞,開啟了國產車出口的先河。

不同於其他車企,生產、研發基地主要集中在國內市場,奇瑞不僅出海時間早,還將生產、研發基地拓展到了海外市場,讓其更易觸及海外消費者。

目前,奇瑞已建立包括北美、歐洲、上海等六大研發中心在內的全球研發體系。同時,已將整車、CKD散件、發動機以及整車製造技術和裝備出口至國外的汽車企業,在俄羅斯、巴西、埃及等國家已建立10個海外生產基地。

系列操作下來,奇瑞在全球市場佔盡優勢。目前,奇瑞汽車業務遍布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全球用戶達1200萬,連續20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

不過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沒有永遠致勝的法則,隨着時代的變化,該變的終究還是會變。

2020年之後,新能源汽車飛速發展,已成為我國汽車出口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2023年1-6月,新能源汽車出口53.4萬輛,同比增長1.6倍。

但據乘聯會2023年6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數據,奇瑞新能源汽車銷量僅有9600輛,占集團整體銷量比例低至6.61%,遠低於一眾競爭對手。

奇瑞汽車:出口驅動下的業績,難掩隱憂 - 天天要聞

奇瑞新能源汽車銷量遠低於同行 圖源:乘聯會

同時,大批中國新能源車企在加速謀求出海。其中,不乏比亞迪、埃安、蔚來、哪吒、極氪、賽力斯、小鵬等。加速「外卷」,不可避免。

可預見的是,儘管現在奇瑞仍在整車出口數據上佔據優勢,但如果奇瑞新能源汽車繼續表現較弱的話,接下來奇瑞汽車的出口情況很可能不會樂觀。

發力新能源壓力不少

奇瑞,似乎也意識到了這點。

站在全球汽車行業進入新能源時代的關鍵節點,去年9月,奇瑞正式發佈了「瑤光2025」前瞻科技戰略。

根據奇瑞「瑤光2025」計劃,未來五年將在研發領域投入超過1000億資金,同時加速培養軟件開發人才,組建一個2萬餘人的軟件開發人才隊伍。

在此基礎上,奇瑞將打造包含平台架構、三電、智能駕駛、智雲平台等在內的13項核心技術,進而實現在新時代的技術領先優勢。

在「瑤光2025」戰略引領下,奇瑞於今年4月發佈了全新的電混系統「鯤鵬超性能電混C-DM」。

根據官方宣傳,鯤鵬超性能電混 C-DM凝聚了奇瑞在混動領域18年的技術積累,以行業首創的「3擋9模11速」突破行業天花板,帶來了「熱效率>44.5%、綜合續航1400+km、百公里加速4.26s、百公里饋電油耗4.2L」等六大核心優勢。

奇瑞、捷途、星途搭載該技術的車型將於今年第四季度上市,到2024年,奇瑞集團將推出20款以上C-DM車型,開啟奇瑞全面新能源化新階段。

不過,花朵財經梳理髮現,奇瑞的新混動似乎來得有點太遲了。要知道,早在2021年1月比亞迪就發佈了DM-i超級混動平台,此外吉利雷神電混,長城檸檬DHT混動,長安、理想增程式等混動系統也在百花齊放,這或都將給到奇瑞混動不少的競爭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奇瑞鯤鵬超性能電混 C-DM帶來熱效率>44.5%,明顯高於已量產裝車的比亞迪DM-i混動驍雲-插混專用1.5L發動機的熱效率43.04%、吉利雷神Hi·X混動1.5T發動機的熱效率43.32%,但百公里饋電油耗卻達到4.2L,明顯高於比亞迪DM-i的3.8L/100km、吉利雷神智擎Hi·X的3.6L/100km。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混動賽道中,作為後來者的奇瑞,即便有鯤鵬超性能電混 C-DM的加持,究竟能贏得多少消費者的信任,猶未可知。

畢竟長期以來,奇瑞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表現,總給人一種低端的印象,銷量一直依賴於指導價在6.50-9.40萬元,以及指導價在2.99-5.75萬元的低端微型電動車奇瑞小螞蟻和奇瑞QQ雪糕。

2022年,奇瑞新能源銷量為23.2萬輛。其中,奇瑞小螞蟻和奇瑞QQ雪糕,貢獻了超過80%的銷量,分別實現銷量9.4萬輛和9.7萬輛。

奇瑞汽車:出口驅動下的業績,難掩隱憂 - 天天要聞

奇瑞QQ 圖源:網絡

為擺脫新能源產品結構問題,奇瑞也做了一些嘗試,向更高的價格帶衝擊,曾相續推出定價在10萬元以上的大螞蟻和艾瑞澤e等。

但是,奇瑞大螞蟻月銷量長期未超過200輛,艾瑞澤e的月銷量也不過400多輛。

內部管理問題突出

衝擊中高端屢屢失利背後,奇瑞的品質也一直被消費者詬病。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的2023上半年國內汽車召回排行榜,奇瑞因旗下的瑞虎8PRO集成制動控制器軟件問題引發的車型召回數量為16640輛,排在第17名。

奇瑞昔日賣得比較好的小螞蟻,也曾被召回。於2018年6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因部分車輛的制動主缸內部零件生產過程中防護不規範,導致制動主缸活塞因磕碰受損,召回共計8067輛。

今年3月,還有車主反映稱,自己哥哥於去年11月購買了一輛奇瑞小螞蟻,僅行駛2000多公里,就出現了方向機漏油,電機異響的問題。

但4S店一直都沒有給自己修車,而是說要等廠家回復,而且廠家又說要和4S店溝通,就這樣,自己被廠家和4S店來回踢,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有意思的是,奇瑞在自家官網赫然寫着:「客戶至上」。要求永遠把客戶擺在第一位,及時有效識別客戶的需求或期望。然而,奇瑞是否做到了所述呢?

奇瑞汽車:出口驅動下的業績,難掩隱憂 - 天天要聞

官方宣傳客戶至上 圖源:奇瑞汽車官網

產品質量和服務決定用戶口碑,用戶口碑決定市場份額。對此,奇瑞該如何突圍?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實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理應是管理體系的問題,畢竟只有管理好了,質量和服務才能迎來有力的保障,造出優秀的產品。然而,奇瑞的內部管理問題,是較為突出的。

知乎上有個問題,在奇瑞工作是一種什麼體驗?

有網友回復稱:「領導的心思不在員工和項目身上,就想着升職搞人事,勾心鬥角挺多的;計劃做的也不行,執行起來亂七八糟,沒好項目,都是小改車;而且領導想法反反覆復,還有很多個領導,是個人(跨部門也)都可以發佈命令。」

此外,網友還爆料奇瑞存在着「加班情況嚴重;工資行業內墊底且漲幅小;80%的人會被打C,來之前HR說你工作努力打A多拿 ,結果大部分人都是C少拿錢等各種問題。」

奇瑞汽車:出口驅動下的業績,難掩隱憂 - 天天要聞

網友針對奇瑞評價 圖源:知乎

無風不起浪。無論傳言是否屬實,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車市中,如果沒有過硬的品質和良好的售後服務,僅憑一腔熱忱和「前瞻戰略」,奇瑞真能再創佳績嗎?

(文章來源:花朵財經觀察)

*本文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佈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佈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積架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