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開車的人都有個觀念:四驅就一定比兩驅貴。這其實是由成本決定的,因為多了傳動軸、差速器、分動箱等裝置。又由於增加零部件的同時也增加了車重,那油耗自然就會高一些。而隨着新能源車型的大行其道,有工程師就會想,如果前輪依舊用發動機驅動,讓電機驅動後輪,成本先不提,至少可以把油耗降下來。於是就出現了比亞迪的電四驅,豐田的E-Four和今天要提的長城汽車全新Hi4。大家目標一致,但走的路有些區別。

四驅系統應用的場景其實挺多的,比如冰雪、雨水、砂石、沙灘路面、爛泥地等等。再加上現在很多地庫都採用了環氧地坪漆,遇到下雨天還會讓輪胎打滑,車輛止不住得往下滑。(PS:我自己都遇到好幾次,還好每次都驚險過關)這個時候,對駕駛技術一般的你來說,最需要的其實就是反應夠快而已。而在反應方面,電腦總是比人腦要快的,這也是為什麼「傻瓜式」、「一鍵式」的操作受人追捧了。四驅系統也是如此,以全新Hi4為例,其大腦就是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統。可以通過毫秒級頻次快速分析駕駛者動力需求、車速、駕駛模式、道路坡道、方向盤轉角、電機轉速、橫擺角速度等駕駛員操作及車輛狀態信息,並融合攝像頭、雷達等路況信息,智能識別不同的用車場景,進行最優的前後橋扭矩分配,全時域、全場景進行最優的前後橋扭矩分配,實現整車經濟性、動力性及操穩性的平衡。

打個比方,在過彎場景下,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統可以通過智能前後橋扭矩分配策略與車輛動態控制系統(VDC)融合,智能修正車輛行駛狀態,實現入彎時精準增加後軸扭矩,實現快速入彎,轉彎時實時測算行駛軌跡與駕駛者意圖的匹配度,循跡性強,出彎時增加前軸扭矩,提高穩定性。一般前驅車的推頭和後驅車的甩尾現象,基本都沒有可能做出來。

下面再來說說燃油經濟性,這就是混合動力車型的基本盤了。這裡有個「專有名詞」,叫混動專用發動機,其實就是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的燃燒原理很特別,即在進氣行程中帶有預點火的混合氣進入燃燒室,並且通過點火後儲存在燃燒室中的較高溫度和較高壓力,使混合氣更加迅速地燃燒,從而提高了燃燒效率。此外,這種發動機還通過控制氣門切換時間和汽油噴射量等措施,進一步提高了發動機的整體效率。但其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動力性能並不突出,放在燃油車上或許比較雞肋,但一旦和電機結合起來,那就是絕配,在省油的前提下還能獲得足夠的動力!

同樣以全新Hi4舉例,可以根據路況智能調用前後軸雙電機、混動專用發動機,實現純電兩驅模式、純電四驅、串聯模式、1擋直驅、2擋直驅、並聯兩驅、並聯四驅、單軸能量回收、雙軸能量回收9種模式的智能切換。就好比武術比賽和自由搏擊,玩套路的固然好看,但打起來還是搏擊更實用。也許,這就是「不講武德」吧!
寫在最後:
中國製造有個很牛的精神,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只要我吃透了先進技術,那大家都賣白菜價吧!」以剛上市的,搭載了全新Hi4的哈弗梟龍MAX來說,15.98萬元就能開上四驅的SUV。這價格一出,消費者根本就沒機會在購車時糾結是買兩驅高配還是四驅低配了。國內新能源車龍頭車企沒做到的事,長城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