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半導體的神,沒了!

2023年03月25日21:57:20 科技 7561

剛剛,半導體的神,沒了! - 天天要聞

作 者熊劍輝

華商韜略出品id:hstl8888

音 頻點擊小程序邊聽邊看

ai、量子計算、chatgpt……

斷供、霸權、芯片極限……

當半導體走到嶄新的時代拐點,一手開創了時代的天才、巨人與教父們也紛紛走到自己的終點。3月24日,指引行業大半個世紀的一代傳奇,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也走了。

與他交好超過60年的張忠謀因此感嘆:「我的半導體第一代共同奮鬥的朋友,已所剩無幾」。

1929年1月3日,戈登·摩爾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出生。父親是警察,母親只有中學學歷,摩爾拿到的是典型的「窮二代」劇本。

摩爾細緻縝密的個性,卻受到了爺爺的影響。爺爺曾在海上記錄航行日誌,熱衷於測量、分析、統計,並將所有細節記錄下來,以隨時應對各種難以預知的變化。

這讓摩爾也養成了一絲不苟筆記、思考的習慣。

3歲看大、7歲看老。這樣的性格,讓摩爾足以沉穩地應對未來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

11歲的時候,摩爾的鄰家玩伴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聖誕禮物:一套真正的化學裝置和化學試劑。孩子們完全可以自制許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包括炸藥。

這讓摩爾對化學徹底着了迷。1954年,他如願從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獲得化學和物理學博士學位。

大學期間,摩爾與妻子貝蒂相知相遇,成為從大學牽手到相伴終老的深情伉儷。

1956年,摩爾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進入「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工作。

作為鼎鼎大名的「晶體管之父」,肖克利於1956年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能追隨這位天才人物,自然是無上榮耀。當時,肖克利將包括摩爾在內的八位青年才俊納入麾下,都摩拳擦掌憋着要干一番大事業。

但肖克利卻對公司管理一竅不通,而且自以為是,經營目標也一變再變。結果折騰一年多,什麼也沒幹出來。

性子急、火力壯的「八才俊」覺得,再也不能這麼混下去了。

1957年9月18日,「八才俊」正式提出辭職,將這位學術泰斗惹得勃然大怒。肖克利認為,「八才俊」剛掌握晶體管技術就叛出師門,簡直「欺師滅祖」,直斥其為「八叛徒」。

剛剛,半導體的神,沒了! - 天天要聞

▲著名的硅谷「八叛徒」,左一為戈登·摩爾

叛徒就叛徒吧!畢竟,世界是年輕人的。

「八叛徒」火速另起爐灶,成立了「仙童半導體」,短短半年後就開始盈利。但1959年,「八叛徒」也開始了分崩離析。

直到1968年,摩爾和諾伊斯、格魯夫才一起離開了仙童,創辦了一家存儲芯片公司。這就是日後威震世界的英特爾。

作為半導體行業的先驅,摩爾由此開始掀起了一場前所未見的芯片革命。

2005年,功成身退的摩爾在接受《財富》雜誌採訪時,自稱其實是一位「偶然的企業家」。

共創英特爾摩爾和諾伊斯、格魯夫,號稱「三駕馬車」。其中,格羅夫掌管公司管理運營,是「踢屁股的人」;諾伊斯擁有堅實的芯片工程理論基礎;摩爾則是天生的實幹家,善於將諾伊斯天馬行空的創意真正落在實地。

「三位一體」的完美架構,讓英特爾在微處理器領域橫勇無敵,為pc時代開闢了未有人走過的道路。

更有人認為,摩爾是「八叛徒」之中最具天賦遠見的技術領袖。

剛剛,半導體的神,沒了! - 天天要聞

因為1979年,直到摩爾成為英特爾董事長兼ceo,才開始真正展現出其商業領袖的決斷能力。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在半導體內存領域實現對美國的反超,導致英特爾高層在戰略上產生了巨大的分歧:究竟是在內存領域發起一場「新太平洋戰爭」,跟日本人殊死一搏;還是另闢蹊徑,進行差異化競爭?

但這是一個爭論不出結果的問題。

1985年的一天,格魯夫走進了摩爾的辦公室。他凝望望着窗外向摩爾問計:「如果我們被裁,董事會請來一位新ceo,你覺得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摩爾稍加猶豫答道:「他會放棄半導體內存。」

格魯夫想了想:「那就讓我們親自來做這件事吧。」

就這樣,英特爾壯士斷腕,徹底放棄了內存,將戰略衝鋒口集中在微處理器(cpu)上。

這不啻為一場「豪賭」。但事後證明,在這個英特爾生死攸關的戰略轉折點,格魯夫和摩爾「賭」對了。

兩年後,英特爾聯合康柏推出比ibm快三倍的386計算機,再次成為芯片霸主。

整個摩爾時代,英特爾在微處理器賽道上成了一騎絕塵的存在。

有人因此評價,沒有諾伊斯,英特爾成不了大公司;沒有格魯夫,英特爾難有高效率;沒有摩爾,英特爾則實現不了技術領先。

1989年,摩爾「深藏功與名」,從英特爾董事會主席的位置上退了下來。

但此後長達30多年的時光里,人們依然見證了英特爾從486、奔騰(pentium)到i5、i7的強勢崛起。

因為整個半導體行業,根本逃不脫「摩爾定律」。

1965年,在創立英特爾之前,摩爾就提出了大名鼎鼎的「摩爾定律」,即:

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的數目,大概每隔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剛剛,半導體的神,沒了! - 天天要聞

實際上,摩爾只是想通過「摩爾定律」傳達出一個重要信息,隨着芯片上的晶體管越來越多,電子產品都會變得越來越便宜。

雖然並不是物理定律,但半個世紀以來,「摩爾定律」成為了統治半導體行業進化速度的「天條」。

所有硅谷公司,都緊盯着「摩爾定律」這個「節拍器」。一旦你能跟上節奏,說明能取得成功;否則競爭對手將迅速超越你。

幸運的是,它幾乎完美揭示了半導體技術的進步速度。加上激烈的行業競爭,「摩爾定律」甚至成為驅動半導體行業指數級增長的動力,直接引爆了pc和互聯網時代。

對於「摩爾定律」的應驗,摩爾在2005年接受採訪時曾深表欣慰:

能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方,真是太好了……從我們無法製造單個硅晶體管的時代,成長到將17億個硅晶體管放在一個芯片上的時代!這是一次非凡的旅程。」

但近年來,伴隨半導體工藝逼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出現放緩,甚至不乏「摩爾定律已死」的聲音。

其中,又以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的看法最堅定。

在黃仁勛看來,芯片製程正接近物理極限,1nm對於硅基芯片而言就是終點。越先進的製程意味着越高的成本,摩爾定律已經不適用。

事實也確如黃仁勛所言。14nm以下的先進制程,晶體管密度增速在放緩,芯片主頻提升速度在變慢。2005年之前的20年,微處理器性能提升了近1000倍;但此後十多年,芯片性能的提升已然失速。

而對「摩爾定律已死」的說法,摩爾本人不但極盡謙卑,也不以為意。

2008年,當被問及「您的什麼成就可以傳承」時,摩爾略加思索後表示:「只要不是摩爾定律就行。」

2015年,「摩爾定律」發表50周年之際,摩爾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再度直言不諱:「摩爾定律」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但英特爾現任ceo基辛格卻堅定不同意,認為「摩爾定律」依然「活」得很好。

哪怕摩爾大神仙逝了,基辛格在悼詞中依然表示「要持續不斷繼續研究它,直到元素周期表耗盡為止」。

剛剛,半導體的神,沒了! - 天天要聞

為了證明「摩爾定律」活得越來越好,英特爾還提出idm 2.0戰略,要開啟製程工藝大跨越,保持摩爾定律有效性,並在2025年重新取得製程技術的領先地位。

但其他人顯然不這麼認為。

因為伴隨ai、量子計算等新技術的加速,人們對「摩爾定律」有了新的定義。

比如,ibm在2019年宣布量子性能的「摩爾定律」:如果要在10年內實現量子霸權,要每年將「量子體積」至少增加一倍。

伴隨chatgpt爆火,「chatgpt之父」、openai 首席執行官山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也在今年2月表示:「新版摩爾定律很快就要來了,宇宙中的ai智能每18個月要翻一倍。」

剛剛,半導體的神,沒了! - 天天要聞

在「後摩爾時代」,超越摩爾定律,才是對摩爾最大的致敬。

1996年,正逢微處理器發明25周年,英特爾決定讓ceo格魯夫在世界計算機博覽會(comdex)上發表一下對未來的行業預測。

本來是一場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懇談會,但一聊到晶體管絕緣層厚度的專業問題時,格魯夫卻和一位憨憨的院士產生了巨大分歧,當眾展開了一場唇槍舌戰的交鋒,場面一度非常難堪。

最後,還是摩爾這位「大長老」親自出手,通過冷靜深邃地闡述洞見,讓所有人在心悅誠服中,終結了這場差點失控的論戰。

對於摩爾的人格魅力,英特爾全球研究院前院長王文漢博士的評價是:

「他是正派的好人,真正的大師中的大師。」

在英特爾,格魯夫強悍的統治風格,深深地烙印在企業文化的基因里。但與此同時,「摩爾定律」又是不容置疑的「公司聖經」。

這讓英特爾既具備格魯夫強悍進取的作風,使之極具前進的野心和動力,又不至於因為過於狂暴而翻車,因為摩爾的深邃冷靜能對其有所約束。

因此,摩爾才被英特爾視為最具卓越領導力和謙遜正派品質的靈魂人物。

這樣的評價,並非言過其實。

2022年,摩爾以95億美元財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214位。他大部分的財富,都來自英特爾的股權。

但早在2000年,摩爾就和妻子創立了「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不斷剝離資產,捐贈股票。2012年,摩爾更承諾將一半以上財富捐獻給慈善事業。

剛剛,半導體的神,沒了! - 天天要聞

如今,摩爾駕鶴西去。基金會的總資產達到了80億美元,累計捐贈高達51億美元。

當然,摩爾的一生也並不是算無遺策。

上世紀80年代,張忠謀返回中國台灣創立台積電,創意出芯片代工產業找摩爾支持,摩爾毫不掩飾地給予了否定:

「你提過很多好主意,但這個概念不算。」

戲劇的是,三十年後,當台積電不斷將芯片製程推向巔峰之後,張忠謀也直接了當:

摩爾定律已死。

[1]《94歲的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去世,為「摩爾定律」提出者》界面新聞

[2]《戈登·摩爾去世了,他提出的這條定律長久的影響着世界》第一財經

[3]《摩爾神話》:硅基經濟的掃地僧戈登·摩爾,四維碎片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佈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佈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積架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