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初,特斯拉就給了國內汽車市場一大驚喜,旗下的model 3和model y大降價,降價幅度都是好幾萬,甚至引發了很多剛提車的車主去維權。不過特斯拉降價之後的效應也非常明顯,短短7天,全國的門店就增加了將近9萬張訂單,這是很多國內新能源品牌一年都達不到的銷量。
特斯拉降價搶走了大批電動車市場的客戶,本來目前的電動車市場就不怎麼大,特斯拉這一招讓很多國內的電動車生產商也坐不住了,前幾天還商量漲價來着,特斯拉降價之後,很多品牌也硬着頭皮跟着降,但是效果跟特斯拉比起來卻沒有那麼明顯。
這對於國產電動車來說還不是最壞的消息,最壞的消息是特斯拉在前幾天表明美國加州工廠的4680電池產量取得了重大突破,加州的這個弗里蒙特工廠,每周的4680電池產能,能夠裝配1000輛model y,雖然這個產能還遠遠趕不上特斯拉上海工廠的裝機量,但是產能爬升之後,滿足美國和德國的特斯拉工廠應該是沒問題的。
重要的不是4680的產能,而是4680電池大規模量產帶來的成本下降。4680電池相比於之前的2170電池來說,雖然體積更大,但是能量密度提升了5倍,製造成本降低了14%,在相同的電池包容量下,需要4680電池的數量更少,更利於散熱。
按照馬斯克的說法,除了量產的4680電池會降低成本,車身的設計和材料的改進也會進一步降低成本,綜合起來,將來的特斯拉的生產成本最高降幅能夠達到54%。這並不是表面文章,說說而已,目前特斯拉採用的一體壓鑄式車身,對於降低成本的確起到了非常明顯的作用。
生產成本的大幅降低,也就意味着特斯拉以後的終端售價很可能還會再次下調。本來很多人以為這次特斯拉降價兩三萬就已經是底線了,沒想到還有這麼大的下降空間。4680電池將來在國內裝機以後,價格下調是肯定的。但即使今年4680電池不在國內裝機,特斯拉依舊有可能再次下調售價。特斯拉之前跟上海簽的協議中就有,在2023年年底開始向上海每年繳納3.23億美元稅費這一條,根據部分業內人士分析,特斯拉每個月至少保證5萬輛以上銷量,才能履行和上海的協議。為了保證這5萬輛的銷量,特斯拉說不定還真的會再次降價。
這個時候有的人可能會說了,一個品牌頻繁調價,並且這一次降價的幅度還不小,對品牌形象和品牌價值是有一定損傷的。這句話只適用於燃油車或者說其他品牌,特斯拉就是來掙錢的,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已經讓特斯拉的生產成本做到了行業最低,即使賣這麼便宜,特斯拉每輛車的毛利率也不會低於25%。將來的技術進一步升級,特斯拉只會用銷量來證明這個品牌,而不是用價格來證明這個品牌。現在的特斯拉就像以前的蘋果,以前買個蘋果手機,在很多人來說是比較有面子的,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這種觀念了,蘋果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個得心應手,好用的手機而已。
無論是這一次的大降價,還是4680電池量產帶來的降本效果,對於國內的電動車廠家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衝擊。特斯拉單個品牌的銷量非常高,再加上先進的生產工藝,所以特斯拉各個零部件的採購或者說生產成本,價格都非常有優勢。而國產電動車在這一方面相對來說是處於劣勢的,有的電動車品牌一年也賣不了幾萬輛,它的生產成本根本就不可能低。
除了普通的零部件之外,電動車上最值錢的就是電池包。現在很多的國產車型都是採用寧德時代的鋰電池,又或者說國軒高科,豐巢能源等等。無論是哪一家的電池,它都是電池製造商,都需要向鋰礦企業購買原材料。電池的價格都是由這些鋰礦企業說了算,而不是由寧德時代這些生產電池的廠家說了算。現在國內鋰電池的原材料價格成本極高,註定廠家採購電池包的成本就低不了。由於特斯拉特有的技術加上裝機量大,松下給特斯拉生產的電池成本要遠低於國內。
總的來看,2023年對國內電動車品牌來說,是有不小挑戰的,想要在市場上生存,你端着是沒用的,降價是唯一的出路。關鍵是很多電動車現在也不掙錢,降價基本上都是賠本賣,所以說面臨的難題還是挺多的。對於特斯拉,你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