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能在零下50℃的環境下正常作業,無人駕駛工程機械引領行業技術發展方向,企業運用AI技術賦能醫學教育……十年來,柳州製造不斷發展,不止步於精工製作,正向柳州「智造」大步前進。
▲航拍柳州市區。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尹世斌攝
創新 極限實驗檢測機械性能
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的機械產品性能及質量享譽海內外。9月21日,記者隨採訪團走進柳工全球研發中心,看到其強悍設備的背後,有國家土方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極地科考工程機械實驗室等系列高端實驗室的強力支撐。
「這是柳工研發最核心的地方。」柳工工作人員說,這裡的高低溫實驗室溫度範圍為零下50℃至60℃,可模擬全球95%地區的環境溫度,用於測試柳工全系列產品極限工況,讓柳工機械實現沙漠酷熱地帶、南極嚴寒區域正常作業的強悍性能。
柳工還和「中國天眼」頗有淵源。原來,柳工旗下企業——柳州歐維姆機械股份公司,為這一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提供了世界最高應力幅拉索、橡膠支座、健康檢測系統及施工服務。
如今,柳工已在全球擁有5個研發中心,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7項、紅點產品設計大獎2項。
▲柳工工程機械存車場里即將外銷的整車設備。 黎寒池攝
除柳工外,柳州還擁有上汽通用五菱、柳鋼等一大批優秀企業。柳州市工業總量、工業效益居廣西各市首位,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85.51,連續5年保持廣西第一,居全國中上水平。柳工、東風柳汽高質量發展典型經驗,是國家級質量標杆。
創舉 引領行業技術發展方向
工人在室內吹着空調操作手柄,室外的機器就鏟起砂石……這是記者在柳工全球研發中心看到的一幕。目前,柳工5G智能遙控裝載機已實現正式商用。同時,柳工率先在行業發佈三款無人駕駛工程機械,引領行業技術發展方向。
「近十年來,柳工在智能化上做了很多努力。」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全球研發中心智能研究院院長蔡登勝說,一是產品本身的智能化,如自動分配機械功率,用協同零部件替代人工作精細操作等。二是運營管理模式的智能化,如使用大數據技術,採集大批量機器的工作狀態、健康情況作分析和預測,對聯網機器作運力調度、智能化管理等。
在柳州國軒電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記者看到一個長達600米的U型鋰電池電芯生產線,生產線恆溫、恆濕,屬十萬級無塵生產車間,生產智能化程度高。其中長70米的烘箱內,生產時,懸浮的銅箔將在箱體內飛馳而過完成自動烘乾。
▲柳州國軒電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尹世斌攝
國軒高科中國業務副總裁、柳州國軒董事長侯飛說,該公司擁有國際領先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發和產業化技術,具有鋰離子電池產品、製造工藝及設備的自主知識產權。生產車間的電芯產線,由目前世界最先進的工藝和設備組成。目前公司佔地面積968畝,已建成年產能10GWh的磷酸鐵鋰電池生產基地,很快將鏡像複製現有生產線擴大生產,以及建設柳州國軒研究院。
創意 人工智能賦能醫學教育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AI(人工智能)技術被用到柳州製造中。
在廣西英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內,一台急救科普培訓機器,通過傳感器可以反饋學員按壓力度、深度、頻率等信息。在海姆立克急救法(一種噎食急救法)培訓機前,人們將「嬰兒」仰躺、側身,機器影像都能準確同步「嬰兒」狀態。
▲工作人員在一台海姆立克急救法培訓機前演示。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尹世斌攝
該公司董事長蘭濤說,上述機器是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AED-CPR一體機。它通過運用AI技術、智能硬件、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圍繞心肺復蘇術和海姆立克急救法建設AI急救科普教育雲平台,改變了傳統的急救教育模式。目前,已有超30萬民眾通過AED-CPR一體機掌握了心肺復蘇急救技能。未來,英騰教育計劃用10年時間,為5億中國人培訓心肺復蘇急救技能。
英騰教育還運用AI技術賦能醫學教育。在大數據的驅動下,英騰教育開發的軟件精準定位用戶學習行為、學習狀態、學習結果等,實現最大程度地優化定製學習,形成擁有「數據+計算」核心能力的專業、高效、便捷的在線醫學教育平台。籍此,該公司在醫學職業在線教育領域取得領先地位,獲評為廣西瞪羚企業、廣西文化產業龍頭企業、廣西高新技術企業百強。
目前,柳州市的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已達到681家,約佔廣西總量的五分之一。其中,柳鋼被評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上汽通用五菱被認定為國家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此外,柳州市各創新平台總數位居全區前列。
點擊下方文字,查看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