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開始變了,這一次是關乎芯片架構,英特爾早早布局,蘋果,谷歌現如今也已經跟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拒絕高昂授權費,廠商們開始行動
自從美開始修改芯片規則之後,「自主」便被提及得越來越多。但是對於企業來說,「自主」其實在大多數時候並不符合短期發展利益。尤其是眾多美企。
雖然企業們並不一定要自主,但一定會想要擺脫高昂的授權費用,這是企業降本增效,實現更多收益的必經之路。
蘋果為什麼要擺脫對三星的依賴,研發A系列芯片?為什麼要和高通打多年官司,以此來降低授權費用?華為又為什麼要開創海思,自研麒麟,鯤鵬系列芯片?要說不是看中背後所帶來的龐大收益,筆者是不信的。
但是這些廠商無論怎麼在芯片上做文章,都沒辦法繞開英特爾和ARM,這兩個巨無霸聯手基本壟斷了芯片架構9成以上的市場。
華為之前所使用的自研芯片麒麟9000,用的就是arm架構,當時ARM公司每年的營收大概在20億美元左右,光華為就貢獻了其中的1/5左右,可見授權費之昂貴。就算華為如今被斷供,Mate 50用的是驍龍芯片,但購買高通芯片的花費裏面,肯定也有arm架構授權的一部分。
蘋果,使用的是A系列芯片,同樣是基於arm架構指令集。雖然說自研芯片確實為蘋果省了不少錢,但是購買ARM 授權這一塊,是一分錢也不能少的。
所以說,廠商們苦英特爾,ARM久矣!其實廠商們也不是沒想過擺脫英特爾和ARM的「割韭菜」,但奈何這兩經營架構已久,用專利築起了龐大的護城河,導致廠商們幾無下手之地。
不過,局面已經在悄然間開始慢慢改變了。
蘋果,谷歌已經跟上,中國院士賭對了
最近,蘋果被透露正在捨棄ARM,轉向RISC- V陣營。其在自家嵌入式芯片核心指令集中將ARM部分換成了RISC-V。
另一邊,谷歌也使用了SiFive公司的架構設計,用於TPU。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個SiFive,這是一家基於RISC-V架構的新興芯片設計企業,已經成為海外RISC-V陣營的有力競爭者。
蘋果和谷歌的動作說不得有多大,但卻代表着一個徵兆:RISC-V架構正在被全球頂級廠商所接受,並試圖利用這一架構擺脫「被割韭菜」的尷尬處境,創造更多的利潤。
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中國院士賭對了。倪光南院士,一直關注國內自主核心技術,對於芯片架構這一領域,他在很早的時候就表示,RISC-V是中國芯實現自主,掌握主動權的重要機遇。為此,倪光南院士一直專註於這一領域,為促進RISC-V在國內加速落地而努力。
現如今,在倪光南和國內一眾企業的努力下,我國RISC-V架構生態已經開始崛起。阿里發佈了全球首個RISC-V高性能芯片平台——無劍600,中科院也通過自研,將RISC-V處理器核「香山」推進到了「昆明湖」一代。
RISC-V國際基金會中,我國佔據了19個高級會員中的12個位置,和美國,歐洲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這意味着在RISC-V 這一新架構,我國沒有失去先機。
隨着英特爾,蘋果這樣的頂級企業入場,RISC-V之爭只會變得越來越激烈。對此,我們要建立自己的生態體系,形成內部自給自足,這需要國內的廠商們放下成見,共同努力。否則,有一天ARM和X86斷供,廠商們將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