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聽的歌:唱支山歌給黨聽

阪(ban)上走丸是一個漢語成語,阪:斜坡;丸:彈丸,指在斜坡上滾彈丸,比喻形勢發展迅速或工作進行順利。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班固《漢書·蒯通傳》:為君計者莫若以黃屋朱輪迎范陽令,使馳鶩於燕趙之郊,則邊城皆將相告曰"范陽令先下而身富貴,必相率而降猶如阪上走丸也。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阪上走丸"成語故事。

蒯通秦朝末年范陽(今河北省定興縣)人,是一個很有口才的辯士。秦朝末年在起義反秦的農民領袖陳勝率領的起義大軍里有一個勇猛的部將名叫武臣,他攻克原趙國都城邯鄲後便自立為趙王。有了名分便有了權威,他的勢力發展很快,接連攻克了原趙國的大部分地區,大軍已經逼近范陽。

蒯通對殘暴腐敗的秦朝早已不滿,聞聽義軍進逼范陽非常高興,他便想利用自己善辯的才能助義軍一臂之力。於是蒯通便獨自來到范陽縣衙,拜見了范陽縣令徐公,二人分賓主入座,對徐公說:我是一個普通老百姓叫蒯通,聽人說你快要死了因可憐而來弔唁你,但是還要祝賀你因為我而能活下來?

徐公晉聽忙問是驚這是怎麼回事的仇,蒯通答道:你身為縣令十幾年殺人之父孤人之子,得罪了許多人。以前慈父孝子之所以不敢將你殺死是怕秦朝的法律,現在天下大亂秦朝的政令行不通了,這些人就會聯合起來殺你報仇的。因此我來弔唁你。

徐公又問:那麼你為什麼又祝賀我?蒯通接著說:武臣要差人來我這兒請安,我想告訴他我有好計可讓你不戰而得地,不攻而占城,只要一紙公文就可定天下你用不用?他就會問我:"什麼計策?范陽令想守城而戰但怕死貪富貴,所以想投降你。倘若他投降了你而你不能給他好處,那麼別的城的守將就會相互轉告說范陽令投降而身死,所以就會堅守城池而這些城都是難以攻下的。依我之見不如用厚禮迎范陽令讓大家看到。

這樣那些守將們就會轉告說:范陽令投降後得到了富貴,所以便會相繼前來歸順如阪上走丸後一樣。這就是我說的一張公文定天下之計。徐公聽了蒯通這一番話,十分高興便備車馬把蒯通送到了武臣的地方。蒯通回去後武信君派來一百輛馬車,二百名騎兵帶着封侯的印迎接徐公。周圍的割據勢力知道後,很快就有三十多座城市相繼投降武臣。

成語寓意:范陽縣令順勢而為接受了蒯通的遊說,得到了封侯待遇一城之人免受戰火摧殘。武信君順勢而為接受了蒯通的遊說,且看不費六兵一卒得到了多座城池手中。《孟子·公孫丑上》曾說:"雖有智慧不如乘勢,與其有很高的智慧不如乘機藉助時勢,在阪上走丸的情況下逆勢而為無異於螳臂當車。

成語告訴人們雖然知難而進,逆流而上的氣人值得人們贊,但是看清楚時勢,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卻能獲得更大的利益。《中華成語故事讀本》選錄了很多這類故事,讀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