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大姑召集全家,商量給大伯養老的事,事後我悄悄去找大姑

父親活着時常念叨,我們陳姓家族來自洪洞大槐樹下,爺爺的爺爺們為了生存,在那灑淚告別家鄉帶着一大家族的妻兒老小遠走他鄉。

在他鄉,全族人擰成一股繩,同心協力,在我們現在居住的這片富饒土地上,安了家扎了根。

歷經多代繁衍,開枝散葉,即使後人又奔赴各地謀生,但骨子裡那不離不棄的親情血脈沒有變。


我父親兄弟姐妹7個,五個男丁里父親排行老二,上面有個大伯和大姑。

我叫陳廣輝,父親5年前去世,他臨走的時候最放心不下的人,不是母親、我和姐姐,而是大伯,我永遠記得父親拉着我的手,用懇求的眼光看着我,嘴裏喃喃念着「老大老大」,我明白父親的意思,流着淚讓他放心,大伯有我,父親才安詳離去。

我出身農村,父輩那一代孩子多,更是窮困,吃飯穿衣都是問題。大伯大姑和父親三個年齡相仿,從小他們就像大人一樣照顧下面的弟弟妹妹,家裡有口吃的都緊着幾個小的。

而他們三個里大伯又是犧牲最大的那一個,父親說他們三個沒得吃,就常常下河摸魚捉蝦,地里挖野菜,紅薯藤吃。

而即使這些大伯也都讓給大姑和父親吃,大伯拍着肚子說,自己早就偷偷吃飽了,讓他們趕快吃。


那時候爺爺在公社裡的大食堂做廚子,瞎眼的奶奶根本無法照顧全家,於是大伯三個半大的孩子成了家裡的頂樑柱,他們三個每天睜眼閉眼的事都是到哪兒刨食給弟弟妹妹們吃。

等到大伯和父親到了參軍當兵的年齡,他們兩個只能去一個,因為要留一個頂樑柱照顧一大家子小的。

大伯毫不猶豫的選擇留下,讓父親去,那時候當兵不僅是全家光榮的事,更可以填飽肚子,長見識,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而且對於貧困家庭的男丁來說,有了找老婆的資本。

大伯把這樣的機會讓給了父親,父親不同意,讓大伯去,因為大伯個子矮,身體單薄,父親想讓大伯去部隊上鍛煉鍛煉,鍍層金將來好討老婆。

弟兄兩個,推辭不下,最後是爺爺拍板,讓父親去當兵,爺爺說,大伯是家裡老大,老大就有責任照顧弟妹們。


父親參軍9年,複員後分配到公社裡畜牧部門,並且在當兵的時候與母親定了親。

留在老家的大伯,在大姑出嫁後,一個人頂起了全家,爺爺不想讓三叔四叔五叔和小姑上學,大伯不肯,說家裡有他一個人就夠了,他能養活全家,家裡越窮越要讀書,讀書才有出路,他要供養弟妹們過上好的生活。

不到1.7米的大伯,用他瘦小的肩膀,支撐着8口之家。他為了給弟妹們攢學費,大冬天裏砸冰摸魚,結果落下了病根,後來轉成肺病。

後來三叔四叔也去當了兵,和父親一樣轉業後都成了公家人,一個進了供銷社一個進了汽修廠。

三個當兵的兄弟複員回來,而且都有了結婚對象,蓋房安家迫在眉睫,可愁壞了只有三間泥坯房的爺爺奶奶,而大伯一句話沒說,半夜就開始上山背石頭,愣是一個月蓋起了9間石頭砌成的房子。

三個兄弟結婚都雙雙給大伯敬酒,父親更是抱着大伯哭個不停,而大伯則高興弟弟們有了幸福的家和體面的工作。


五叔和小姑讀書讀的好,趕上好時候不僅成為公家人,也成了城裡人。

唯有得了肺病的大伯,在弟妹們都過上了他希望的好日子後,仍是孤家寡人一個,住在爺爺奶奶的那個老屋裡。

大伯一輩子沒成家,年輕時因為家裡窮,有一大幫拖油瓶的弟妹,沒有姑娘敢嫁。待到弟妹們成家立業安穩了,大伯的年齡大了,身體垮了,寡婦也不願意嫁給他。

父親們不想讓大伯孤獨終老,為了大伯的親事,張羅了好多年,給大伯翻新了大瓦房,甚至幾兄妹出過高彩禮請媒婆幫大伯找過一任老婆,但是好景不長,大伯母和大伯過了沒幾年就偷偷走了,也沒留下一男半女,從那以後大伯不再讓弟妹們張羅婚事。

大伯說,弟妹們家的孩子,和他自己親生的一樣。而大伯也是這樣做的,我們幾個晚輩升學,結婚,買房,大伯都給錢。


我結婚買房裝修的時候,因為我上班沒空,都是大伯來幫我盯着的,那時候大伯上樓已經很費事了,我不讓他來,他還是偷偷的早上騎着電三輪車從老家過來,晚上再偷偷回去,一個60多歲的老人每天來回100多里路,就這樣跑了兩個多月,我知道後發誓一定要給大伯養老。

而患肺病的大伯能健康的活着,是因為父親叔叔和姑姑們,不停的給他找偏方,買保養品,常年調養他的身體。

大伯50多歲以後,父親和姑姑們就不許他幹活了,每個人每月爭相給他生活費。就是父親和叔叔們下崗以後,也堅持給大伯錢,母親和嬸嬸們都沒有意見,甚至從自己嘴裏省下錢,給大伯。

而這些錢大伯花的很少很少,他都攢着變相的給了我們這些晚輩,大伯說他一個人有田地,有糧食吃,葯營養品都是弟妹們給買,自己用不了那麼多錢。

後來村裡給大伯辦了五保戶,每月有了1000多塊錢的收入,大伯說啥不要弟妹們的錢,讓不用擔心他,留着多幫扶小輩們。


大伯70歲以後,那是父親還在的最後一個春節,幾個弟妹商量給大伯輪流養老,大伯不同意,說自己能動,一個人生活沒問題,不用麻煩大家,後來也就不了了之。

可是今年年前的那場大雪,清晨四叔去給大伯掃雪,發現大伯倒在雪地里,四叔慌了神,打電話給四叔家的妹夫,送去醫院,人雖搶救過來了,大伯卻生活不能自理了。

出院後,四叔把大伯直接從醫院接回了他家,除了不在的父親,家裡的無論老少都輪流去看望照顧大伯。

年三十,75歲的大姑回來看望大伯後,召集家裡的長輩們商量給大伯養老的事,因為是長輩們商量事,晚輩們不能參與,我家父親不在了,所以母親自己一個人去了。

母親沒一會兒就回來了,我問怎麼商量的,母親說三個叔叔和兩個姑姑,五家輪流接大伯回家養老,每家一個月,看病花錢的費用輪在誰家誰出。


我說,咱家呢?怎麼沒有咱家?母親哽咽着說,你姑姑和叔叔們說了,你父親已經去世,我年齡大了一個人也不容易,就不讓我辛苦了,讓我自己照顧好自己就行。

我急了,那怎麼行?!咱家還有我呢。母親說,我也和他們說來,讓你給大伯養老,你姑姑叔叔們不同意,說是他們這輩的事,不能拖累小輩們。

我立刻起身,要去找姑姑和叔叔們,母親說,兩個姑姑和三叔五叔已經回家過年了,年後再說吧。

大年夜吃過餃子,我把父輩們的故事說給妻子聽,妻子聽得淚流滿面,抱着我說,明天我和你一起去給大姑拜年,咱們也要給大伯養老,我們把南向的那個卧室讓給大伯住,聽了妻子的話,我感動、慶幸自己找了一個深明大義的另一半。


大年初一,我和妻子早早起床,沒告訴任何人悄悄去了大姑家,我要告訴大姑,我是父親的兒子,也是大伯的兒子,我要給大伯養老送終!

講述人:陳廣輝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