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知青劉小勇

1977年,知青劉小勇考上大學,準備出發去報到。農村女友紅着眼,緊張道:「你,你還會回來嗎?」劉小勇握緊她的手,堅定道:「乖,你在家等我,我大學畢業,一定回來娶你。」至此,女友天天在村口等待。

1968年,劉小勇被組織上分配到陝西省米脂縣一個小山村中,他與母親在火車站告別後,就踏上這一段未知的旅程。

剛到村中時,村長就與他們說了許多注意事項,還給他們分配了小組,囑咐好後就把他們帶到了村裡為知青準備的房子中。

這些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看到眼前破敗的屋子面面相覷,村長看出他們的不情願,也沒有說什麼,只是又把他們安排好後就離開了。

村中的房子並不多,能夠騰出這間房子給他們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而且他們下鄉也是來當農民的,那就是要與他們有一樣的條件,否則那還怎麼能夠叫下鄉呢?

知青們無可奈何,只能夠拎着自己的行李進到房子中,大家經過一天的趕路後,都十分疲憊,整理完床鋪後便都開始休息。

第二天一早,村長就來叫他們,準備分配任務,可是沒想到卻沒有一個人起床,村長有些發怒,可想着他們是第一天,需要有個適應過程,也就忍着怒火讓廚房給他們做早餐,吃完再去幹活。

做了一天工的知青們,腰酸背痛,每個人都是早早吃完飯就歇息。

有了前一天的勞作,知青們是睡的更香,根本沒有想起了昨天村長的警告,村長看到知青們仍舊這副樣子,氣不打一處來,把他們狠狠教訓一頓後就直接把他們趕去幹活。

知青們這才知道村長原來真的動了真格,下一天每個人都準時起床。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段時間後,卻又突然出現意外。

劉小勇跟着村裡人去挑糞的時候,一不小心踩空,掉進了洞里,當場就昏迷過去了。

村長知道後,這件事情可不得了了啊,要是知青在他這裡出了問題,他該怎麼交待?下一年的評比又該怎麼辦?

村長火急火燎的叫人把劉小勇抬到村醫王海林的家中,催促着他快點診斷。

王海林快速查看完,說劉小勇只是腿骨折,其他地方應該只是輕傷,並無大礙,只是這些天需要好好的休養,不能夠再去幹活,村長連聲應好。

可是劉小勇該去哪裡成了個問題,畢竟回到知青處大家都有工作,不可能丟下工作來照顧他,而且知青們來來往往的,也會吵到他休息。

在他們討論的時候,恰好王海林的女兒走進來,她提議:「要不,就把他留在我們家裡吧,我們家中正好有空房,我平日里也是在家中幫助我父親,也正好能夠照顧他。」

村長一聽,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可是王海林會同意嗎?村長滿心期待的看向王海林,只見他點了點頭。

自此,劉小勇便在王海林的家中住下,由王海林的女兒王愛娟照顧。

劉小勇躺在病床上實在是百無聊賴,經常抓住王愛娟就與她聊天,有時候打擾到王愛娟做事,她就會扔本書給他,在她家中,什麼都不多,多的只有醫書。

沒想到,這對其他人異常乏味的書籍,王海林卻看的津津有味,有時候甚至與王愛娟開始討論醫學。

王愛娟對劉小勇居然對醫學感興趣很驚訝,不過她也很高興能夠有這麼一個人能夠與自己聊這些東西。

很快,劉小勇的病好了,他也做出一個決定,他想要學習醫術,他把自己的想法與王海林說明,王海林很高興,自己的醫術能夠造福更多的人,於是就把劉小勇收為自己的徒弟。

劉小勇此後便是邊幹活邊學習醫術,慢慢的,也小有所成,成為村中另一個「醫生。」

1974年,王海林因病去世,把自己的女兒託付給劉小勇,劉小勇也承諾一定會好好照顧王愛娟,讓他放心,王海林這才安然閉上眼睛。

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制度,劉小勇也決定要繼續學業,他日以繼夜的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他考上北京醫科大學

得到錄取通知書後,王愛娟甚是忐忑,因為村中不乏知青回到城市後就拋下在鄉下的伴侶,她害怕自己也會被放棄。

王愛娟試探性的詢問着:「你還會回來嗎?」

劉小勇抱住王愛娟,承諾道:「我一定會回來的,你放心。」

此後,王愛娟日日在村口等候,盼望出現自己日思夜想的那抹身影。

作者:三摩地

參考資料:網易新聞、《知青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