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不寒而慄

意思是:栗,發抖;指的是不冷而發抖。形容內心非常恐懼。出自於《史記·酷吏列傳》其中記載「是日皆報殺四百餘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慄。」


相傳在西漢武帝時期,有個叫義殉的人,是個女醫生,因為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太后於是很寵愛她,義殉有個弟弟叫義縱,漢武帝聽說義殉醫治好了太后的病,愛屋及烏,也給義縱封了個官。

在當長安縣令時,他依法辦事,不講情面,使得當地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善,於是,漢武帝認為他很有才幹,升他為南陽太守。

當時,南陽城中有個管理稅收的都尉寧成,此人利用手中的權利橫行霸道,欺壓鄉里,魚肉百姓,百姓們都很害怕他。在聽說義縱要來南陽時,便帶領全家老小到城門口迎接,義縱知道他的為人,就故意沒有理睬。一上任就開始查處,凡是有罪的都被殺了,寧成也沒有逃脫。而當地有名的氏族,怕被查處,也都逃離了南陽。

之後。義縱又到定襄做太守,當時的定襄治安混亂,而義縱一到定襄就把監獄中的重刑犯全部處決。一些來到監獄探視的家屬也被處決。儘管,那時是炎熱的夏天,但住在定襄這個地區的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卻還是被嚇得渾身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