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則古代故事 飽含生活哲理

「馬虎」的來歷

相傳,北宋仁宗年間,京城有一位畫家,造詣很高,頗有聲望。但他愛喝酒,酒後常因草率辦事鬧笑話。

一次醉酒後,這畫家應友人之託畫老虎。剛畫好虎頭,另一人又請他畫匹馬,他便不假思索地在虎頭後面畫了一個馬身子。友人莫名其妙,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畫家回答說:「馬馬虎虎。」友人見他畫得不倫不類,不滿意地走了。而他卻把這幅畫掛在自家廳堂之上賞玩。


大兒子問他畫的是什麼,他說是虎。二兒子問他畫的是什麼,他說是馬。後來大兒子去狩獵,途中遇到一匹馬誤認為是虎,就一箭把馬射死了,結果賠償了馬主人的損失。二兒子在山上碰上了虎誤認為是馬,想去騎馬,結果被虎咬死。這畫家後悔莫及,痛心疾首,把那幅不倫不類的畫付之一炬,並吟詩一首:「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大兒依圖射死馬,二兒依圖餵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馬虎。」


這就是「馬虎」一詞的來歷,它告訴我們做事千萬不能馬虎,否則要吃大虧。從此之後,人們把這位畫家稱為「馬虎先生」。後人又把處事草率,粗心大意,辦事不認真統稱為馬虎,並沿用至今。


鄭板橋送賊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年輕時家裡很窮。因為無名無勢,儘管字畫很好,也賣不出好價錢。家裡什麼值錢的東西都沒有。


  一天,鄭板橋躺在床上,忽見窗紙上映出一個鬼鬼祟祟的人影,鄭板橋想:一定是小偷光臨了,我家有什麼值得你拿呢?便高聲吟起詩來:「大風起兮月正昏,有勞君子到寒門!詩書腹內藏千卷,錢串床頭沒半根。」

  小偷聽了,轉身就溜。鄭板橋又念了兩句詩送行:「出戶休驚黃尾犬,越牆莫礙綠花盆。」

小偷慌忙越牆逃走,不小心把幾塊牆磚碰落地上,鄭板橋家的黃狗直叫着追住小偷就咬。鄭板橋披衣出門,喝住黃狗,還把跌倒的小偷扶起來,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個揖,又吟送了兩句詩:「夜深費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善良,是做人之本,更是為人最高級的修養。善良是一米陽光,總能讓人看到未來與希望。一個人,心存善念才能福澤綿長。鄭板橋筆墨功夫了得,在詩書畫方面獨樹一幟,而他真誠待人、豁達幽默的種種言行更是在民間不斷流傳。


無過之「過」

晏子齊國宰相,他輔佐齊王把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繚的,為官三年,從沒做過什麼錯事,可是有一天,晏子卻把高繚給免職了。


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覺得晏子這樣做未免不合情理,於是,他們勸阻晏子。有的說:「高繚侍奉先生三年,對先生向來都是言聽計從,並沒出過什麼差錯呀。」有的說:「按常理,高繚做滿三年,又沒有過錯,先生理當給他一定的爵位才是,怎麼反而把他辭掉呢?這好像說不過去吧!」

  晏子對左右勸阻的人說:「我是一個有很多缺點的人,正如一塊彎彎曲曲的木料,必須用規矩來定方圓,要用斧子來削,用刨子來刨,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我手下的人,就應像這些規、矩、斧子、刨子,幫我去掉那些不能成器的地方,以利我更好地幫齊王治國。可是高繚和我一起做事已經整三年了,對於我的缺點、過錯,從來沒提出過任何批評意見,也沒作過任何糾正。我並非聖賢,平時工作中難免有失誤,可是高繚只是一味順從我、稱讚我,這對我更好地為齊王工作又有什麼好處呢?非但沒有,反而有害。所以我決定辭退高繚,原因就正是你們所說的『高繚無過』。」


  晏子真是一代賢相,他的用人標準是反對圓滑處世、一味討好上司。這個用人標準,對現在來講都很有啟發意義。無過無為這種思想肯定是極具局限性,有人也曾這麼說過,無過即是無為,無為即是無奈,無奈即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