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兒娶親(2)

建國初期,田園仍然在留在柳源河地方工作,主持着綠柳,杏樹兩村的黨支部的工作。此時當地的經濟剛剛起步,百姓還很貧困,缺衣少米的日子常有發生。但是在田園的帶領下,經過幾年的努力拚搏,人們的日子逐漸的好了起來。這時人們想到田園已經到了成家立業娶妻生子的年歲了。

在老人們的撮合下,一位知書達禮,溫良賢惠的項家女兒項姿走進了田園的生活,組建了溫暖的小家。一家五口其樂融融:大女兒田春柳;二女田春花。兩個女兒長的眉清目秀,都繼承了母親的溫良賢淑,聰明靈秀。三兒子田春桐,更是聰明伶俐,活潑好動,從小就乖巧孝順,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

與田園同村同齡苑生,二人從小一起長大,但是兩人的人生軌跡卻有很大的差別。田園大小就具有俠義胸懷,胸襟寬廣,外加接觸的都是進步的思想,所從事的是敵後和部隊的生活,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一心為黨和人民工作。

而且苑生,生性多疑,聰明不足,但是奸詐過人。他也參加過田園領導的支援前線的隊伍。老話說的好"真金不怕火煉",在苑生執行任務的時候,貪生怕死,畏手畏腳、牢騷滿腹的毛病自然顯現了出來,這樣的人會影響整個隊伍的氣勢,後來理所當然的被清除出了隊伍。自那以後,也就被作為落後的典型人物批評教育。

老話又說了:"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苑生娶的老婆是前村趙家的女兒月娥,也是生性多疑,尖酸刻薄。這樣一來,兩人趣味相投,到也能相安度日。他們生的兒子——苑五亮,和田家春花同齡,年長春桐兩歲。苑五亮繼承了父母的全部"優點"——多疑猜忌,攀比心特別的強烈!

那是在建國後的幾年中,由於日寇的燒殺搶掠,社會經濟匱乏。糧食物資彌足珍貴。但是當地的習俗不能改變,就是每個年節都會分發豬肉給村民,使每戶的人家都能快樂度日。

分發豬肉的時候是由後勤會計組織,每個家庭出來一個人抓鬮來排定順序,這樣更能公平,減少矛盾爭議的產生。發放的斤數是按每戶人口計算的,大家庭就會在重量上多些,這樣也是公平合理。

在發放結束後,田園書記看到苑生家的肉沒有自己的好,就讓會計調換了一下,並且把自己家的肉又切掉了一半,送給了村中的孤寡老人。

苑生的兒子苑五亮,把分得豬肉送回家中,並且對父母說 ,田書記把自家的肉與咱家的調換了。夫妻倆人頓時火冒三丈,以前對田園的單方面積怨統統的記上心頭。再加上老婆趙月娥的添油加醋,苑生感覺背負了天大的委屈,就要蹦腹出來。

那麼不僅使人產生疑問?,他對田園的積怨是從何而來呢?

主要是這幾點:第一是同齡的原因,苑生、田園二人從小一起長大,可是現實的處境缺天壤之別;第二是人脈方面的區別,田園襟懷坦蕩,為人和善,特別是經過長期黨的革命主義洗禮,心懷家國,所以無論是村中大人孩子都喜歡和他說長道短,親近非常;而苑生由於自身的性情,自然就會得到孤立,怨氣重生。

再說苑生,由於林林總總的原有,提起來豬肉,氣呼呼找到後勤會計老王理論:"田園書記利用權利,硬生生把群眾的好肉換下來據為己有,還有公正可言嗎?如果不向我認錯,馬上去縣裡向上級反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