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侄全縣第三名,沒錢讀高中,我姐想個辦法,有人助他考上了清華

2024年05月17日19:35:14 故事 1205

口述:王亞軍

聽說我們家祖上曾經出過秀才。

打我姐姐和記事開始,爸爸就天天翻騰着祖輩留下的那點家底,有一個黑皮的小箱子,還有個銹跡斑斑的小硯台。

他說這兩樣東西都是當年他的秀才爺爺留下來的財富。

我爸特意找木匠打了個大箱子,漆上猩紅的油漆,把他祖輩的遺物密封在裏面,只等着那天心情好了,帶着我和姐姐在旁邊瞻仰一番。

堂侄全縣第三名,沒錢讀高中,我姐想個辦法,有人助他考上了清華 - 天天要聞

爸爸期望我們姐弟兩人也能考上秀才,所以曾經無數次承諾,咱家不分男女,不管你倆誰,只要學習好,以後能考上秀才,那這祖傳的箱子和硯台就歸他了。

無奈何我和姐姐都屬於那種榆木疙瘩腦袋,九竅都通了,唯有一竅卻咋整也不通。

別說秀才了,光小學我姐都讀了八年,初中畢業後她說啥也不幹了。

我倒是勉勉強強讀了高中,拿了個高中畢業證就回家了。

爸爸的秀才夢在我們姐弟倆身上沒有得以實現,氣得他把手中的煙鍋子敲得山響,一個勁兒地跺腳朝祖宗們謝罪∶「秀才爺爺啊!都怪我育子無方,這兩個逆子沒有一個爭氣的,不過你們放心,我肯定會給咱老王家培養出一個秀才的,請祖宗一定要庇佑子孫後代吆!」

爸爸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他的堂孫,我的堂侄。

也就是我堂哥的兒子。

堂哥是我大伯的二兒子,先天性肺病,身體羸弱,常年卧病在床,婚後不過三年他就離世了。

年輕的堂嫂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丟下剛剛兩歲的兒子,在娘家人的幫助下,遠嫁他鄉再也沒有回來。

堂侄在孩提時期就成了沒爹沒娘的孤兒。

堂侄全縣第三名,沒錢讀高中,我姐想個辦法,有人助他考上了清華 - 天天要聞

家裡的親戚沒幾個能指得上的,這孩子一直跟着他爺爺一起生活。

他爺爺也就是我的親大伯,中年就成了鰥夫,後半輩子根本不考慮子孫後代的事,有點時間和精力全都奉獻給村裡的老少媳婦們了。

對於這個唯一的小孫子,他就像對待自己家散養的小雞,有吃的給扔上一把,大部分時間卻都是靠鄰居們施捨的。

其中我爸管的最多。

有一天,我爸突然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這個孩子好像特別聰明,跟其他孩子完全不一樣。

比方我爸拿着算盤教他數數,從一數到十,只教一遍,第二天去放羊的時候,他就會挨個兒數羊群∶一,二,三,四,五……。

有時候和大人們去田裡幹活,看到路邊的小樹,山間的小花,這孩子也會小嘴嘟嘟∶一二三四五地念叨個不停。

由此我爸就上心了,莫不是他才是我們老王家的小秀才!

堂侄全縣第三名,沒錢讀高中,我姐想個辦法,有人助他考上了清華 - 天天要聞

大伯連自己都養不起,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從村東頭逛到村西頭,挨家挨戶地混飯吃。

我爸就和他商量,說∶「你自己想咋混咋混,但是不要帶着孩子一起混,這個孩子我看挺靈性,別讓你的壞習性也傳給他了。」

大伯正不想管娃呢,這一聽,可好!找了個理由就把孩子推給我爸了。

我們家也窮,但是架不住我爸愛才,他就覺得我們家肯定會再出個秀才的,說不定小堂侄就是。

要是能從自己手裡再給家族培養一個秀才,那他這輩子也算是對老王家有功了。

堂侄就像我爸的跟屁蟲,我爸走哪兒他跟哪兒。

人老了愛顯擺,我爸見人就要炫耀自己的堂孫聰明,手裡拿着把小算盤,隨時隨地讓孩子表演數數給別人看。

沒多久,村裡人都知道俺家要出秀才了,後代中有個小神童,聰明絕頂,有過目不忘之功。

大家越傳越神,我爸宛如被架到了火上,由此更加用心地培養小堂侄。

這孩子一路成績都很好,尤其是數學,從小學到初中 ,幾乎把把滿分。

初中畢業升高中,總成績在縣裡排到第三名。

可是這時候我們家裡卻出了點事。

我媽因為常年被風濕病侵蝕,兩條腿嚴重變形扭曲,突然不能走路,只能以床為伴。

為了給我媽治病,家裡欠了不少外債,我和父親只能四處務工賺錢。

小堂侄是個懂事的孩子,看到我們家的這種情況,孩子就主動提出了退學,他對我爸說∶「二爺爺,反正以後上了學還是掙錢養家呵,還不如我現在就不上了,早點去掙錢幫二奶奶治病吧!」

我爸心裏難受。

這孩子天性聰穎,如果真的就這樣輟學了,那可真是虧大了。

但是繼續供吧!自己的能力確實有限!

那幾天把我爸愁得是茶飯不思,鋤地的時候都在盯着鋤眼,狠不得一鋤頭下去,能挖出半斤狗頭金來。

堂侄全縣第三名,沒錢讀高中,我姐想個辦法,有人助他考上了清華 - 天天要聞

說話間,就快到開學的時候了。

可是俺家小堂侄的學費還沒着落呢。

我姐姐愛聽歌,那時候的農村人流行點歌,比方誰誰過生日啊!誰誰結婚啊!朋友們為了表達自己的心意,都會給電視台打個電話,花上幾十塊錢,點一首喜歡的歌,然後再送上幾句美好的祝福語。

不認識的人也可以點,只要知道對方的名字或者聯繫方式就行。

有一天,我姐就是聽人家點歌的時候突然有了主意。

她說∶「要不咱們也花上幾十塊錢吧!給咱侄子點首歌,祝福他中考成績那麼好,然後再寫寫他現在遇到的困難,看會不會有人幫忙籌集點學費啊!」

開始的時候,我爸死活不同意。

在他認為,小堂侄可不是一般人,成績那麼好的小秀才,這麼大張旗鼓地說出自己困難,那不等於讓全縣人都知道他交不起學費嗎?多沒面子。

讀書人都是要面子的。

我爸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說我姐凈出餿主意。

不過堂侄卻不這麼認為,他說∶「二爺爺,我倒覺得可以試試,面子有什麼重要呢!只要能讓我繼續讀書,其他啥我都不在乎。」

然後這件事就開始實施了。

由我姐出面,寫了祝福詞,給電視台打了電話,付了款。

堂侄全縣第三名,沒錢讀高中,我姐想個辦法,有人助他考上了清華 - 天天要聞

就這樣一周後,我們家人的名字和地址都出現在了電視屏幕上,整個縣裡的人都知道了堂侄的事情。

就在臨開學前兩天,郵遞員送來了一張匯票,上面是2000塊錢,收款人是我父親的名字,但是後面卻沒有回款人的任何信息,名字不是真的,回款地址也很籠統。

我們只好讓電視台幫忙找人。

但是沒有任何的消息。

對方是匿名的,存心不願意接受回報,不想讓我們找到他。

有了這2000塊錢,堂侄如願去上了高中。

讓人意外的是,在堂侄讀高中的三年,每隔兩個月他都會收到2000塊錢,地址不停的變換,有時候是在本地,有時候卻又是在外地,名字永遠都不是真名。

我們家人想盡各種辦法,到底也不知道幫忙的人是誰。

高中三年,陌生人總共給我們家寄了36000,從不失約,每隔一個月後的10號,郵遞員就準時到我們家送匯款單。

堂侄全縣第三名,沒錢讀高中,我姐想個辦法,有人助他考上了清華 - 天天要聞

堂侄果然不負眾望,經過高中三年的奮力拚搏,成為全校唯一考上清華的大學生。

要不是好心人暗中相助,單憑我們一家的力量,絕對供不出來這樣的高才生。

堂侄拿到通知書的那天,我爸簡直要樂瘋了,賣了家裡養了兩年的大花豬,再加上賣小麥的錢,高高興興請半個村子的人吃了頓飯,然後再帶着他挨齊個兒地去給老王家的祖宗們磕頭。

最應該感謝的就是那位匿名的好心人。

無法當面致謝,堂侄只好自己又點了一首歌,寫了篇感謝詞,交給了電視台的主持人,讓她代為宣讀,以示自己的感恩之情。

堂侄全縣第三名,沒錢讀高中,我姐想個辦法,有人助他考上了清華 - 天天要聞

北京上大學的第一個星期,我爸竟然又收到了那個熟悉的匯款單,這次還外帶着一封信,大意是已經得知侄子考上了大學,很為他感到開心和驕傲,希望他在大學裏忌驕忌躁,學有所成。

好心人最後表示∶堂侄大學裏的學費和生活費皆由他來負責。

第一周給匯款了5000。

此後每個月依然是給2000的生活費。

那是千禧年初的時候,距離現在20多年了,當時的大學生每個月最多才300塊的生活費。

但是堂侄卻是別人的好幾倍了,他覺得這樣實在是太奢侈了。

後來又專程讓我姐姐找電視台點了一次歌,極其感謝好心人的幫助,但是現在自己已經考上大學,完全可以靠勤工儉學養活自己,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讓好心人把錢用到其他更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一月後,我爸再次收到回款單,好心人來信說∶「我既然承諾資助你到大學畢業,那就肯定會信守諾言,至於你拿這些資助做了什麼,卻和我沒有任何關係。」

堂侄瞬間明白了。

從大學二年級開始,他也以匿名的方式開始資助山區里的貧困孩子,有時候是以好心人的名義,有時候又是用我父親的名義,地址隨時更換。

堂侄全縣第三名,沒錢讀高中,我姐想個辦法,有人助他考上了清華 - 天天要聞

大學畢業後,他直接去了西部支教,本來是可以回來繼續深造的,但是堂侄卻選擇了紮根那裡,成了一位優秀的高中老師。

他說自己人生的前20 年都是在別人的幫助下成長的,後半輩子他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別人,回報這個有愛的社會。

幾十年了,堂侄現在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資助有困難的學生,默默無聞,從不談回報和名利。

周末無償地幫助家庭困難的孩子補課。

這一輩子都可能遇不到那個曾經幫助過他的好心人了。

那是他命中的貴人。

現如今,他和他的子孫後代也想成為這樣的貴人。

故事分類資訊推薦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聞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陳乾看着手裡的玉佩嘆了口氣,這是他當初送給未婚妻林可兒的定親信物,陳家敗落後,林家嫌棄他窮,退了婚事,這玉佩也送還了回來,他一直沒捨得典當,如今家裡就剩這麼一個值錢的物件,他打算典賣了作為趕考的路費。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聞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1.母親走的那天,天空灰濛濛的,像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紗布,壓抑得人喘不過氣。我跪在靈堂前,淚水模糊了視線,耳邊回蕩着親戚們斷斷續續的哭聲,心裏卻空蕩蕩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親走得很突然,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 天天要聞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張鴻蓄着一頭烏黑的短髮,眼神中帶着些許鬱鬱寡歡,他站在這座繁華都市的邊緣,獨自望着遠方林立的高樓。每一天,他就像無數城市裡的普通職員一樣,重複着簡單枯燥的工作內容。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時走進了那間已經有些陳舊的寫字樓,坐進自己格子間的角落。「張鴻,這份文件你檢查過了嗎?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 天天要聞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原創文章,全網首發,嚴禁搬運,搬運必維權。故事來源於生活,進行潤色、編輯處理,請理性閱讀。父親去世的消息像一顆重磅炸彈,震得我們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廳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絲,心裏一片凄涼。突然,門鈴響起,我打開門,只見大伯一家站在門外,臉上帶着勉強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 天天要聞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醫院外的疑云:當陪伴與疑惑交織在一個普通的周末,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客廳的地板上,本應是溫馨寧靜的午後,但對於小芸來說,卻是一場情感的風暴即將來臨的預兆。小芸的公公因為一場突發的疾病住進了醫院,作為孝順的兒媳,她毫不猶豫地請了長假,每日在醫院裏悉心照料。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 天天要聞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頭條改版後新增廣告解鎖,廣告開始5秒後用您發財的小手點擊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請理性閱讀,切勿對號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剛進入高中就讀,一入校門映入眼帘的是滿園漂亮的秋海棠,青紅相間,煞是好看,正當我四處張望時,一個清秀的女孩從我身邊走過,微風吹拂着她的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 天天要聞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的士的后座上,臉色蒼白,疲憊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滿心歡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兩個人憧憬着未來的美好生活。誰知這一年,幸福的生活卻出現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關的併發症,醫生告訴她必須儘快手術,以免對生命造成威脅。術後,她需要好好休養,心和身體都需要時間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