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名叫楊廣安的書生,他聽說京城有個名叫張元的大財主,慷慨解囊,資助了許多貧苦的讀書人,讓他們有機會參加科舉。楊廣安心動了,他想趁着這次機會,去京城一試身手,也許能夠中個進士,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天他聽說山裡有一條近路,可以節省一天的時間,便決定走這條路。他不知道這條路其實是一條死路,山裡藏着一群兇猛的山魈,常常襲擊過路的行人,搶走他們的財物,甚至吃掉他們的肉。這些山魈不但力大無窮,而且能夠說人話,喜歡戲弄和欺負人類。
楊廣安走進山裡,一開始還覺得風景秀麗,空氣清新,心情舒暢。但漸漸地,他發現四周越來越陰森,樹木越來越密,路越來越窄,彷彿進入了一個迷宮。他開始感到不安,想要回頭,卻已經找不到原來的路了。他只好硬着頭皮往前走,希望能夠找到出口。
就在這時,他聽到了一陣陣怪笑聲,像是有人在暗中窺視他,嘲笑他。他四處張望,卻看不到任何人影。他心裏更加害怕,快步走了起來,想要逃離這個可怕的地方。可是,他越走越迷茫,越走越深入,最後竟然走到了一個山洞的口子。
他一看,洞里黑漆漆的,不知道通向哪裡,他不敢進去,便想往回走。可是,他剛轉身,就看到洞口被一群長着藍色臉孔,紅色鼻子,橙色鬍鬚的怪物堵住了。他一看,嚇得魂飛魄散,原來這些怪物就是傳說中的山魈。
山魈們見到楊廣安,都哈哈大笑起來,一個個露出尖銳的牙齒,惡狠狠地盯着他。其中一個身材最高大,面色最鮮艷的山魈,走到楊廣安的面前,用人話說道:「喲,這不是一個書生嗎?你是從哪裡來的?想去哪裡?」
楊廣安被嚇得渾身發抖,結結巴巴地說道:「我……我是從……從鄉下來的,想去……去京城……參加……科舉……」
山魈們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說道:「科舉?你也配參加科舉?你不知道我們山魈最討厭書生了嗎?你們書生整天讀些沒用的書,自以為是,不把我們放在眼裡,還想做官,壓迫我們。你今天走錯了路,進了我們的地盤,就別想再出去了。我們要把你吃掉,讓你嘗嘗我們的厲害。」
楊廣安聽了,心中一片絕望,他知道自己今天是死定了,但他還是不甘心,他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自己的學生,想起了自己的理想,他覺得自己不能就這樣死去,他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他還有很多話沒有說。他鼓起勇氣,對那個領頭的山魈說道:「你們既然能說人話,就說明你們也有智慧,也有感情,也有良心。你們為什麼要殺人呢?你們不怕遭報應嗎?你們不知道天道輪迴,善惡有報嗎?」
山魈們聽了,都不屑地嗤之以鼻,說道:「報應?輪迴?我們從來不信這些東西。我們只信強者為王,弱者為食。我們只知道吃飽肚子,過好日子。你們人類才是最殘忍,最貪婪,最無恥的動物。你們為了權利,為了金錢,為了美色,不惜互相殘殺,不惜破壞自然,不惜欺壓我們。你們才是應該受到報應的,你們才是應該下地獄的。」
楊廣安聽了,無言以對,他知道這些山魈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人類確實有許多罪惡,但他也不認為人類就該被山魈吃掉,他覺得人類和山魈應該和平共處,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他想了想,又對那個領頭的山魈說道:「你們既然能說人話,就說明你們也有學習的能力,也有求知的慾望,也有文化的需求。你們為什麼不學習一些有用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增強自己的能力,而要滿足於這種野蠻的生活呢?你們不想開闊自己的眼界,不想豐富自己的心靈,不想提升自己的境界嗎?」
山魈們聽了,都感到很奇怪,他們不明白楊廣安在說什麼,他們覺得他在胡言亂語,他們覺得他在糊弄他們,他們覺得他在拖延時間。
那個領頭的山魈,聽了楊廣安的話,心中一動,他覺得這個書生說的話有些道理,他也有些好奇,想知道他所說的知識,素質,能力,眼界,心靈,境界是什麼意思。
他想了想,對楊廣安說道:「你既然是個書生,就應該有些本事,你能不能給我們講講你所說的這些東西呢?如果你能讓我們聽得開心,聽得有趣,聽得有用,我們就放你一條生路,如果你讓我們聽得不耐煩,聽得無聊,聽得無益,我們就把你吃掉,你敢不敢接受這個挑戰呢?」
楊廣安一聽,心中一喜,他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想,只要能夠打動這些山魈,讓他們改變對人類的看法,也許就能夠救自己的性命,也許就能夠為人類和山魈之間建立一座友誼的橋樑。他毫不猶豫地說道:「我敢,我願意接受你的挑戰,我願意給你們講講我所知道的一些有用的知識,提高你們的素質,增強你們的能力,開闊你們的眼界,豐富你們的心靈,提升你們的境界。」
山魈們聽了,都感到很好笑,他們覺得這個書生太自大,太天真,太可笑了,他們不相信他能夠做到他所說的,他們覺得他只是在自找死路,他們覺得他只是在給自己找借口,他們覺得他只是在給自己找台階。他們都說道:「好,好,好,那就讓我們聽聽你的本事吧,我們要看看你能不能讓我們滿意,我們要看看你能不能讓我們改變,我們要看看你能不能讓我們敬佩。」
楊廣安看到山魈們的反應,心中不禁一沉,他知道自己面臨的是一個艱難的任務,他知道自己要說服的是一群固執的對手,他知道自己要打動的是一顆冷漠的心。他暗暗鼓勵自己,他想,只要有一線希望,就不能放棄,只要有一絲機會,就不能錯過,只要有一點可能,就不能放棄。
他深吸一口氣,從懷裡拿出一本書,對山魈們說道:「這本書,是我最珍愛的書,它叫做《論語》,它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最博學的先生,最仁義的聖人,孔子的言行錄。它包含了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教誨,孔子的品德,孔子的風範。它教導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處事,如何為人師表。
它是我人生的指南,是我學習的榜樣,是我品德的基石,是我境界的目標。我想給你們講講這本書的一些內容,讓你們了解一下孔子的思想,也許你們會對人類有一些新的認識,也許你們會對自己有一些新的要求,也許你們會對生活有一些新的追求。」
山魈們聽了,都感到很奇怪,他們不知道這本書是什麼,他們不知道孔子是誰,他們不知道楊廣安為什麼對這本書這麼重視,他們不知道楊廣安為什麼對孔子這麼崇拜,他們不知道楊廣安為什麼對這些東西這麼熱衷。他們都說道:「好吧,既然你這麼說,那就讓我們聽聽你的書吧,讓我們看看你的孔子吧,讓我們知道你的思想吧,讓我們看看你能不能讓我們改變吧。」
楊廣安便開始給山魈們講《論語》,山魈們聽了,開始還是不以為然,還是不感興趣,還是不認同,還是不尊重。但漸漸地,他們被楊廣安的話所吸引,被楊廣安的情感所感染,被楊廣安的理論所說服,被楊廣安的人格所敬佩。
就這樣,楊廣安給山魈們講了三天三夜,沒有停歇,沒有休息,沒有吃飯,沒有喝水,只是一心一意地講述着孔子的思想,傳播着孔子的文化,影響着山魈的心靈,改變着山魈的命運。山魈們也聽了三天三夜,沒有打斷,沒有打盹,沒有吵鬧,沒有離開,只是全神貫注地聽着楊廣安的話,學習着楊廣安的知識,接受着楊廣安的教育,提升着自己的境界。
三天三夜後,楊廣安終於講完了《論語》,他累得筋疲力盡,口乾舌燥,眼含淚水,他對山魈們說道:「我已經把我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訴了你們,我已經盡了我作為一個書生,作為一個人類,作為一個教師的責任。
現在,你們可以隨意處置我,我無怨無悔,我只希望你們能夠記住我所說的話,能夠遵循孔子的教導,能夠做一個有知識,有素質,有能力,有眼界,有心靈,有境界的山魈,能夠和人類和平相處,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共創美好的未來。」
山魈們聽了,都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們對楊廣安的話深信不疑,對楊廣安的人格深表敬仰,對楊廣安的精神深受感染,對楊廣安的命運深表同情。他們都說道:「楊廣安,你是一個了不起的書生,你是一個偉大的人類,你是一個卓越的教師。你用你的智慧,你的情感,你的理論,你的人格,打動了我們,改變了我們,提高了我們,教育了我們。
我們不會忘記你,我們不會背叛你,我們不會辜負你,我們不會吃掉你。我們要把你放走,讓你去京城參加科舉,讓你實現你的理想,讓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讓你為人類,為山魈,為天下,做出更大的貢獻。」
說完,他們便把楊廣安送出了山洞,送出了山林,送到了京城的大門。他們還給了楊廣安一些財物,讓他在京城有個安身之處,有個備用之資。他們還給了楊廣安一些書籍,讓他在京城有個學習之源,有個增長之道。他們還給了楊廣安一些信物,讓他在京城有個思念之物,有個聯絡之方。他們還給了楊廣安一個承諾,讓他在京城有個期待之心,有個回報之義。
他們說:「楊廣安,你是我們的後代,你是我們的老師,你是我們的親人。我們要求你,當你三年後中了進士,當你三年後做了官,當你三年後有了權力,有了地位,有了聲望,你一定要回來看我們,一定要回來教我們,一定要回來幫助我們,一定要回來領導我們。
你一定要把你所學的,所得的,所做的,都用來造福人類,造福山魈,造福天下。你一定要把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文化,孔子的精神,傳播到每一個角落,影響到每一個生靈,讓天下太平,讓萬民幸福,讓天道昭彰,讓善惡有報。」
楊廣安聽了,感動得泣不成聲,他對山魈們說道:「你們放心,我一定會做到的,我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期望,我一定不會忘記你們的恩情,我一定不會違背你們的承諾,我一定會回來看你們,我一定會回來教你們,我一定會回來幫助你們,我一定會回來領導你們。
我一定會把我所學的,所得的,所做的,都用來造福人類,造福山魈,造福天下。我一定會把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文化,孔子的精神,傳播到每一個角落,影響到每一個生靈,讓天下太平,讓萬民幸福,讓天道昭彰,讓善惡有報。」
說完,他們便相互擁抱,相互祝福,相互告別,相互期盼。楊廣安走進了京城,參加了科舉,果然中了進士,做了官,成了名,實現了理想,兌現了承諾。山魈們回到了山裡,繼續了學習,也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