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東趙村有個叫趙大壯的啞巴,雖然他不會說話,但是他能聽見。趙大壯的父親早喪,有個妹妹遠嫁了,家中只有一老母與他相依為命。
趙大壯35歲那年,家鄉鬧了旱災,家裡又沒有餘糧。實在是吃不上飯了,他便徵得母親的同意,去縣城投奔一個遠房親戚,尋找活計。
誰知這一去就是十幾年沒有音訊。他的老母親經過多方打聽,才知道趙大壯跟着那個遠房親戚一家去了浙江。
趙大壯是個死腦筋的老實人,十幾年裡勤勤懇懇地給親戚幹活兒,親戚沒說讓他回家,他就一直沒有回家。但也積攢了不少銀錢。
某一天晚上,趙大壯夢見自己的老母親去世了。雖然只是一個夢,但是他非常傷心,嗚嗚地哭了起來。他給親戚打着手勢說了這個夢,並且說要回家。
親戚說:十幾年了,是該回家看看了。若不是路途遙遠,回家一趟不容易,我也不至於霸着你,十幾年不讓你回家。來回一趟,起碼得有個一年半載的。
親戚還安慰他說夢都是反的,讓他不要難過。
趙大壯打着手勢對親戚說,自己年歲大了,這一去便不再回來。不管老母親在不在,他都要在老家待着。
親戚只好給他結算了所有的銀錢。再加上他自己十幾年積攢的,足足有300兩。餘生不用為錢發愁了。
趙大壯一路翻山越嶺,曉行夜宿,輾轉兩月有餘,終於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鄉。
他到家的時候是大年三十的傍晚,正是全家團圓的時候。
他雖然口不能言,但心裏卻很傷感。因為他緊趕慢趕,終於趕在大年三十到了家,卻不知道母親還在不在,在的話也有六十多歲了。
村子裏像是剛剛下過一場大雪。他背着行囊,邁着沉重的步子走到了自家門口。
等到了門口,他驚喜地發現,自家門口貼着嶄新火紅的春聯兒,地上的雪也打掃的乾乾淨淨。他欣喜若狂,這說明母親還健在。
他小心翼翼地推開柴門,院子里和房頂上的雪都打掃的乾乾淨淨。他腦海里想像着母親做了一桌好吃的年夜飯。
但是進到屋裡卻發現是冷鍋冷灶,而母親也不在屋裡。但屋裡的擺設跟十幾年前沒有太大變化。
母親去了哪裡呢?他走到隔壁鄰居家去打聽。隔壁鄰居見到他先是很驚訝,因為他們都老了,後來認出他來了,便熱情地把他讓進屋裡。
這時候趙大壯看見一個瘦小的老太太,佝僂着背,坐在鄰居家的飯桌前。那個人正是他的母親。
趙大壯撲通一聲給老母親跪下了。他不會說話,只是嗚嗚地哭,哭自己的想念,自己的不孝。
鄰居將他攙扶起來,說大過年的不要哭哭啼啼。老太太不是好好的嗎?鄰居又叫妻子給趙大壯拿了一付碗筷,招呼他坐下一起吃年夜飯。
趙大壯不明白怎麼回事,也很想知道十幾年來家裡的情況。在飯桌上,他的鄰居和他的母親告訴了他。
原來趙大壯走後,他的母親就病倒了。不但沒人照顧,還無錢醫治。鄰居知道後,鄰居夫妻二人就輪流給趙大壯的母親拿葯看病,還給她打掃庭院、送飯送菜。
趙大壯的母親病好以後,鄰居一家還是很照顧他的母親,就像照顧自己的老人一樣。時不時的幫老太太幹活兒:劈柴、掃雪、背重物什麼的。老太太也幫鄰居家做些針線活什麼的。
近幾年隨着老太太年歲不斷增長,她逐漸直不起腰,總是佝僂着背。每年過年的時候,鄰居夫妻二人就把老太太接到自己家裡吃年飯。
老太太說,閨女嫁的遠,不能常來,這十幾年全賴趙大壯一家照顧自己。
趙大壯憨厚,口也不能言,只是握着鄰居的手一個勁兒地掉眼淚。
飯後,趙大壯回家取了一百兩銀子送給鄰居。鄰居說啥也不要。
鄰居說,當年自己家蓋房子的時候,十來個堂兄堂弟都不願意來幫忙,只有趙大壯每天給他幹活。他非常感激趙大壯,所以他幫趙大壯照顧母親也是應該的。趙大壯一個勁兒地搖頭。
鄰居不要銀子,而且又嫌銀子太多,說一輩子沒見過這麼多銀子。趙大壯就把銀子扔到鄰居的炕上,鄰居又追出來,他再放回去。這樣禮讓了很多遭,鄰居終於不好意思的收下了。
從此以後兩家關係更親近了,而且都過上了不愁吃穿的日子。
古人說,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尊敬的各位看官,您說是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