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門行動記 藏「肉肉」的啞女

2022年11月03日18:18:03 故事 1245

認識荊瓊花緣於我們機關黨員幹部下沉社區,開展「敲門行動」中。

那天,當我和同事一行幾人敲開我們包抓的那幢樓層的一戶人家時,開門的是位面帶微笑的年輕女人。我還沒來得及看她,就被客廳里迎面而來的滑梯吸引住了,滑梯下面鋪着五顏六色的地毯,地上還扔着各種兒童玩具。瞬間,我懂了,這家人肯定是辦託管班的。

敲門行動記 藏「肉肉」的啞女 - 天天要聞

「你們收了幾個孩子?」我問女人。只見女人一句話也不說,只是望着我笑。這時,裡屋走出一位五、六歲的小女孩,她睜大圓溜溜的大眼睛說:「阿姨,我們家就我和妹妹兩個孩子!」從孩子有一句沒一句的問話中,才得知,女人原來是個啞巴。

「哦!」我深吸了一口氣,跟着女人進了客廳。還沒落座,又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只見客廳里擺滿了大大小小的多肉植物,形似仙人掌的,有大一點的帶刺的,還有像星星一樣小小的,紅色的,綠色的,還有泛白的,各種各樣的「肉肉」看得我眼花繚亂,亂了腳步,不由自主,我們好奇地看遍了她家的各個角落。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就連陽台上也擺放着一個長方形的花架子,架子上有序擺放的也是多肉植物,無論是瓷花盆,還是五彩塑料花盆,全栽培的是同一種名字的花。也許是為了節省空間吧,我發現兩個卧室的牆角、床頭全是「肉肉」,還有一沓沓的塑料花盆,不用說,這些全是為新來的花準備地。

敲門行動記 藏「肉肉」的啞女 - 天天要聞

「哇塞,這哪裡是家啊?分明就是植物園,多肉世界!她肯定是開花店地!」有年輕的同事好奇地說。也有同事說,家裡還有孩子呢,不怕上面的刺扎壞了孩子的屁股?

這時,女人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搖搖頭,望着我們,依然咧開嘴笑。她的笑臉就像陽光下盛開的向日葵,清澈、純凈、向陽。這時,我才仔細看了看她。30歲出頭,個子不高,長得小巧玲瓏,有種說不出的精緻、溫柔之美。如果不是孩子說,誰能想到她是個不會說話的啞巴呢。

再看看家裡「稀奇古怪」的擺設時,我也感到好笑。有人家裡藏書,是為了讀書方便,讓濃濃的書香氣,給生活帶來溫馨和美好;有人藏石,是為了愛好,希望石頭能給人帶來一種堅強的精神力量,難道她藏這麼多看起來肉嘟嘟,捏起來軟軟的,看一眼都能讓整顆心瞬間都被萌化的植物莫非也是種愛好吧?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想想眼前藏「肉肉」的啞巴女人也夠酷,夠個性地。

孩子告訴我們,她們的媽媽能聽清話,內心什麼都懂,就是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後來,當我們費了很大勁,努力比划著我們來自哪裡,主要工作是為挨家挨戶摸清疫情防控底子,並告訴她,讓把戶口本拿出來讓我們登記信息時。剛才還興沖沖的女人卻不高興了,她頭搖得像個撥浪鼓,很緊張的樣子,用手將我們幾個往門外推。

敲門行動記 藏「肉肉」的啞女 - 天天要聞

同事們面面相覷,不得而知。就在大家把整幢樓的幾十戶人家摸排完畢,準備再次去社區協調啞巴女人家的情況時,有人提供了女人老公的手機號碼。他還說:「那女人雖然不會說話,但是,會在手機上發微信交流,和她老公親熱得很啊!」

按照提供的電話號碼,我立即撥通了電話說明了來意,想不到,男人什麼都知道了。他說:「你們說是機關黨員幹部,我媳婦就能信?她不會說話,但是心裏亮的像鏡子,她憑什麼相信你?」群眾的不信任,不理解,頓時讓我們的心涼了半截。

心直口快的李姐說,給我點時間,啞巴的工作還是交我吧。

第二天早上剛上班,我看到有陌生人加我微信。通過後,她發來一句話:「對不起,我錯了!」就在我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時,看了看微信名「餘生請多指教」,頭像竟然是一盆水汪汪的「肉肉」植物。我明白了,她就是啞巴女人荊瓊花。

果不其然,啞巴女人在微信中向我道歉,說,你們機關幹部舍小家顧大家,為了給我們做核酸,廢寢忘食,我還這樣不禮貌的對待你們,真的不應該,對不起!看着女人連發三個「對不起」,我噗嗤一聲笑了。

好看的皮囊千千萬,有趣的靈魂三兩隻。忽然間,我對藏「肉肉」啞巴女人肅然起敬。在無聲的世界裏,有自己特殊的品味與愛好,她靜看世事如棋,任歲月流雲,靜靜的不說一句話,心裏卻裝着美好、努力,奮鬥,還有童心和愛情,幸福且快樂着,活得如此活色生香。

敲門行動記 藏「肉肉」的啞女 - 天天要聞

在深秋里踱步

秋風翩躚,陽光杲杲。秋天踩着鏗鏘的鼓點,澎湃着激情飛揚的旋律,就這樣以一種優美的姿勢出現在日子的交錯更替中,像徐徐拉開的五彩畫卷,田野里的莊稼走完了最後一程,樹葉黃了,辣椒紅了,一切變得五彩斑斕。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是忙碌的季節。秋天裏要幹得事情很多,可是,在今年的秋天裏,對於我們來說,秋天裏不光迎來了黨的二十大盛會的勝利召開,最棘手、最重要的事情還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我們機關幹部每天的工作已成固定的模式,中心工作打好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攻堅戰。到小區摸排、執勤,核酸掃碼,敲門行動,核酸數據統計上報等,這些紛紛擾擾的事情讓人糾結着。就像一位同事說的那樣,最近核酸做的人彷彿神經了一樣,凌晨四、五點鐘不自覺的就醒來了,睜開眼,頭腦里想,今天是否全域核酸?還是要去小區敲門?或者核酸點掃碼輪到我們了?這次是不是挨自己穿防護服了?就這樣,所有與疫情防控有關的事兒,就像過電影一樣,默默在心裏盤算下。晚上,臨睡前記着上好鬧鈴,想着早點入睡,保持旺盛的精力,按時起床,可是,人,躺在床上,還想着包抓的小區哪家孩子上學走了?哪家外出打工的人回家了?什麼時候從哪裡回來的?不知給社區報備了嗎?想着想着,卻失眠了,連續幾日的失眠讓多少人無法自拔,感覺自己陷入了一個深深的漩渦,越陷越深。同事說得太形象了,事實也是如此。

那天,我去包抓的小區執勤,看到幾個女人在不大的院子里慢悠悠地從東走到西,又從西走到東,她們邊說邊笑,無所事事的模樣。而想到自己,手頭要報的報表,催要的材料,一沓沓的工作像座山一樣擺在案頭,等着我忙完去干。

看看手機,交接班的時間是不是快到了?回辦公室第一件事情是填今天的核酸報表?還是寫催要的彙報?我越想,心裏越着急。

於是,再也坐不住了。起身,學着那幾個女人的樣子,我也在那個院子里開始獨自踱步。從A家屬院走到B家屬院,也許,地盤就這麼小,只能在有限的方寸之間走走。

深秋的風已經有些薄涼了,貼着地面,冷颼颼地直灌人的衣領。單薄的我時不時打個冷顫。想想,我們在這裡執勤,已經有些日子了,從炎炎夏日到累累的秋天,眼看着到冬天了,多少個颳風下雨、赤日炎炎的日子,同事們輪流在這裡堅守,沒有一個人喊累、喊苦,沒有絲毫懈怠過。

我知道,那幾個女人散步是太悠閑,心太閑,是在鍛煉身體,而我心裏太焦急。看似踱步,其實,心裏在思考,或為完成某項工作在打腹稿,或為一篇文章構思構架,或在想點什麼……

我在想,人,風風雨雨奔波究竟是為了尋找什麼?只為幾兩碎銀?或者是為了遇見更美好的自己?說大一點,是為了實現自我人生價值,俗氣一點,就是為了生存。人如螻蟻,命如草芥。其實,在這個薄涼的世界中,世間每個人都艱難地活着,堅強地活着。

小區院子里一樹柿子熟透了,紅彤彤的柿子掛在枝頭,迎風搖曳,煞是好看,我想到了一個詞:柿柿(事事)如意。

我在心裏默念着,希望從明天開始,新冠肺炎疫情能滾出世界,還我們事事如意、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吧。

門口的紙條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很多記憶猶新的人和事,他們就像一面閃光的鏡子,折射出這個時代真實,溫暖的瞬間。對於我來說,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兩位老人家門口的紙條。

一位老人是老梁。他是我們包抓小區的業主,80歲左右,滿頭白髮,我知道,他的老伴失明,癱瘓在床很多年了,為了照顧方便,兒女特意把房子給他們買在一樓。

我們在院子里執勤,時間長了也和老人熟悉了,有時也會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聊天,說點家長里短,有時,我們的執勤點需要打掃衛生了,就去他家借工具,總之,在我們眼裡,老人是位熱心的長輩。

後來,疫情緊張的時候,我們做核酸的時間調整到凌晨5點多,為了讓小區群眾及時做核酸,大家準時去挨家挨戶敲門,叫醒他們。剛開始時,老人還很配合,即使他還在美夢中,但是,只要聽到敲門聲,或者外面喇叭喊:「下樓做核酸了」的聲音時,他大聲就回應着:「馬上去做!」有幾次,不用我們叫,他也會提前去做。和大家邂逅時,他還呵呵笑着說:「這麼冷的天,看把你們這些兔崽子凍得,來家裡暖暖!」明知我們不會去,但是,老人依然很熱情的招呼大家,不由讓人心裏暖暖地。

因為老人的老伴屬於特殊人群,醫護人員要上門給她做核酸。有一次,老人做完核酸外出,將門鎖了,醫護人員怎麼也敲不開門。得知情況後,我們幾個同事輪流打電話讓他趕快回家時,想不到,老人火冒三丈:「不做了,這個女人怎麼不死呢,這輩子把我就害慘了!你們也不要再接二連三的給我打電話騷擾了!」那次雖然老人的老伴做了核酸,但是,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不是滋味。

第二天核酸時,剛好輪到我們敲門,走到他家門口,想起昨天老人說的話,雖然看見房間里的燈亮着,早已起床,大家卻遲疑了。於是,小李從隨身攜帶的包里掏出一張紙,在上面寫下這樣一句話: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願時光不老,願你們共赴一世情長!珍惜幸福生活,善待你的愛人!然後,小李輕輕從門縫裡將紙條塞進去,才默默地離開。

過了一會兒,老人出門做核酸時,回頭看了看我們,眼神里滿含着愧疚。

另外一個老人是王阿姨。60多歲的她看起來要比實際年輕很多,精幹利落。我們摸排家裡情況時,王阿姨正在廚房裡包餃子,聽到我們的敲門聲,老人開門後,簡單的交談完畢,當我們登記家庭情況的時候,老人卻不肯給戶口本,原來還又說又笑的臉頓時消失了,她說:「你們肯定是詐騙犯,我兒子說,不能隨便把我家的信息透漏給陌生人!」大家被老人的話惹笑了。

「不是的阿姨,我們是機關幹部!」同事解釋說。

「什麼啊,工作證拿出來看看。」看來,老人的警惕性真得高,可是,我們出門沒帶證件,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了。接下來,與其我們怎麼解釋,也無濟於事,老人依然不依不饒。

無奈,我們帶着失望走出了她的家門,可是,按照疫情防控全面排查、全域覆蓋,應檢盡檢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的要求,我們必須採用「線上線下、分線作戰」的形式才行啊,還是打電話吧,但是那個電話永遠沒人接聽。

最後,實在沒辦法了,想到小李那天留紙條的方法,我同樣就給她家寫了一張紙條,並留下了我的電話號碼。

在疫情防控中,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對於小區的群眾來說,家門口的紙條就是最溫馨的愛和希望,那深藏在紙條里的溫暖,是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

(文雪梅)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故事分類資訊推薦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聞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陳乾看着手裡的玉佩嘆了口氣,這是他當初送給未婚妻林可兒的定親信物,陳家敗落後,林家嫌棄他窮,退了婚事,這玉佩也送還了回來,他一直沒捨得典當,如今家裡就剩這麼一個值錢的物件,他打算典賣了作為趕考的路費。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聞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1.母親走的那天,天空灰濛濛的,像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紗布,壓抑得人喘不過氣。我跪在靈堂前,淚水模糊了視線,耳邊回蕩着親戚們斷斷續續的哭聲,心裏卻空蕩蕩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親走得很突然,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 天天要聞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張鴻蓄着一頭烏黑的短髮,眼神中帶着些許鬱鬱寡歡,他站在這座繁華都市的邊緣,獨自望着遠方林立的高樓。每一天,他就像無數城市裡的普通職員一樣,重複着簡單枯燥的工作內容。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時走進了那間已經有些陳舊的寫字樓,坐進自己格子間的角落。「張鴻,這份文件你檢查過了嗎?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 天天要聞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原創文章,全網首發,嚴禁搬運,搬運必維權。故事來源於生活,進行潤色、編輯處理,請理性閱讀。父親去世的消息像一顆重磅炸彈,震得我們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廳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絲,心裏一片凄涼。突然,門鈴響起,我打開門,只見大伯一家站在門外,臉上帶着勉強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 天天要聞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醫院外的疑云:當陪伴與疑惑交織在一個普通的周末,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客廳的地板上,本應是溫馨寧靜的午後,但對於小芸來說,卻是一場情感的風暴即將來臨的預兆。小芸的公公因為一場突發的疾病住進了醫院,作為孝順的兒媳,她毫不猶豫地請了長假,每日在醫院裏悉心照料。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 天天要聞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頭條改版後新增廣告解鎖,廣告開始5秒後用您發財的小手點擊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請理性閱讀,切勿對號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剛進入高中就讀,一入校門映入眼帘的是滿園漂亮的秋海棠,青紅相間,煞是好看,正當我四處張望時,一個清秀的女孩從我身邊走過,微風吹拂着她的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 天天要聞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的士的后座上,臉色蒼白,疲憊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滿心歡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兩個人憧憬着未來的美好生活。誰知這一年,幸福的生活卻出現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關的併發症,醫生告訴她必須儘快手術,以免對生命造成威脅。術後,她需要好好休養,心和身體都需要時間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