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照片是樓主第二次乘高鐵去陽新時拍的
到陽新後,樓主打了一輛三輪來到興國鎮。到了興國鎮,卻忘了要去尋拜的湖北吳氏始祖良材公陵園的名字,打聽三輪車師傅卻說不知道,下車問別人都不知道。最後阿域到宗親群里提問,一個宗親很快回了,原來太祖的園陵名叫萬春公園,剛建不久,當地外姓人一般都不知道。
陽新縣萬春公園
此為萬春公園,實乃良才公及其他吳氏先祖墓園。樓主到那時正碰到在此修建陵園的一位宗親,說明來意後,他說會長剛走。隨後他便幫樓主聯繫會長,並約樓主去找另一位宗親查找宗譜。樓主來到林峰路附近,見到那位約見的宗親,年齡與樓主相仿。樓主拿出自己寫的考證文章給那宗親看,那宗親也認可了樓主的考證。隨後便幫樓主查找起湖北吳氏總譜,在查找過程中又來了一位宗親,過一會會長也過來了。樓主第一見到年尊的會長,很有親切感,他年齡與樓主的父親相仿,和藹而熱情相助。
永興吳氏開基始祖吳良才墓
後來那位宗親與樓主的下倉始祖出生地的宗親聯繫,讓他們一起幫忙查找當地族譜,果然找到下倉始祖後續十幾世的世系,但還缺失有四、五世的世系連接不上。這時的樓主感覺到自身身世更加糊塗了,因為無法與家譜中上面世系連接,無法證明自己來自哪裡。樓主更加懷疑家譜的錯誤,以至家譜中的始祖與他的關係也無法證明。
第三天,樓主從陽新坐火車到武漢,到武漢後又乘公交,一度坐過站,把自己丟失。後來,天黑了,樓主找到一個長途客運站附近的賓館準備住下,翌日再去下一站新州區倉埠。
倉埠車站
次日,樓主坐區內長途班車先到新州區,然後又在新洲換乘去倉埠的車,好不容易找到這個叫倉埠的地方。樓主之所以來到這裡,首先是其名字與樓主家譜中始祖遷入地叫下倉埠,名字何其相似?據說這個倉埠鎮與下倉埠在明朝時期,都是朝廷糧倉,都在湖邊上連接着長江,過去交通主要靠船隻,可想其相似的名稱,也許有某種未知的「奇蹟」。
後來,樓主打聽到,這裡也有吳氏家族居住,但具體人數不知,以致離這不遠的邾城原來就是吳氏聚居地。清康熙進士陳大章題《新洲二首》,起句云:「新洲曾是古邾城。遺事空傳故扯平。」詩言遺事,指的是漢高元年(公元前206年)「項羽封吳芮為衡山王,都邾。」漢高元年吳芮都此。這些歷史太久遠,又怎能去講清?
樓主當日下午找到一家賓館住下後,問服務員當地有啥地可玩的,服務員說:「紫薇花田」。樓主走了一段,發現還是很遠,此時天也不早了,便又返回往酒店的路,想第二天再去。
倉埠賦
樓主決定單獨花就一天時間去紫薇田園玩是對的。這個田園綜合體的規劃設計還是很超前、很有創意的,對於鄉村旅遊做出一個較好的樣板。
從紫薇田園回到街上,樓主找到一家土菜館吃飯,點了一個菜後,看到酒柜上的酒隨便問了下價格而沒要,沒想到老闆拿出沒喝完的半瓶同品牌的酒給樓主說:「送你喝了,不要錢」。樓主來不及拒絕,吃飯時把這小半瓶酒都喝完了。結賬時,樓主主動讓老闆加上酒錢,老闆也沒推辭也就加了五元還是十快已不記得了。
在倉埠第三天早上,樓主退了賓館後來到路邊,看到有輛班車正要開,一問是去紅安的,就徑直上了車,心想到紅安再換別的車回老家去。客車到紅安後,樓主走出車站來到附近一家沙縣小吃,要了一碗什麼面加蛋,吃完後又去車站換乘,上了紅安去黃岡的車子。坐上的車子開出車站很遠,樓主才想起剛才吃飯還沒給錢,現在回去已經來不及了。難道繞道而來紅安就為吃個霸王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