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城的夜晚從十點開始就漸漸安靜下來,凌晨時分,黎山走到紡織廠門口,看到那三個已經在等着他了,見到黎山走過來,三人都點頭喊:「三哥。」黎山「嗯」了一聲,也不多廢話,馬上吩咐張定軍說:「大軍,把你家的三輪車騎出來。」張定軍點點頭轉身去了。這時張福與姚光華湊近過來問黎山道:「三哥,咱們今晚去幹什麼啊?」黎山抽口煙道:「我們去碼頭村弄點土特產。」兩人一聽碼頭村,臉色變得有點不自然了。張福微微沉吟了一下,對黎山說:「三,三哥,這個碼頭村聽說有點邪門,年年都有人死的,這麼晚了我有點怕。」黎山抬腳踢了他一腳沒好氣地說道:「沒膽狗!」轉頭對姚光華帶點激將的語氣說「華子,你也怕嗎?要是你也怕那咱們就不去了。」華子一聽這話,一仰脖子鼻孔朝天地大聲說道:「靠,老子天不怕地不怕。」黎山和張福都給他翻了個白眼。這時大軍騎着三輪車到了,黎山招呼一聲全部坐上車,大軍回過頭問黎山:「三哥,我們去哪?」黎山正式對他們說道:「去碼頭村,接點土特產回來,然後我告訴你們怎麼賣。以後我們不敢說發大財,但最起碼煙錢是不缺了。」三人一聽都有點小激動起來。他們自打初中畢業後都沒正經做過事,家裡人也因為下崗了自己都沒着落呢。所以這三人就整天遊手好閒,也不是好吃懶做,而是沒人管他們也不知道做什麼好,還都學會了抽煙,整天到門衛大爺那抽卷煙絲,煙絲是門衛大爺自已在鄉下種的煙葉,割下來後晒乾摺疊平整放床板下壓七天,壓扁平整後用把小。菜刀切成絲,就可以用煙紙捲來抽了,雖說沒什麼成本,但他們三人還是有點良心的,所以平時也幫門衛大爺掃掃地之類的。
- 走了差不多四十分鐘,終於到碼頭村口了。碼頭村村口臨江,從清朝時就建有水運碼頭,七十年代初加以擴建,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村民改做生意或外出打工,田地慢慢荒蕪了,碼頭也漸漸失去作用,平時就只有一條渡船在運行。江對岸還有兩個村子,雖說潯江建有大橋了,但路途有點繞遠,這兩個村民進縣城還是大部分坐渡船過江,能省不少時間。渡費不算貴,一人帶單車一元,摩托車加一元。平時渡船到晚上十點半停渡。
- 這時黎山四人騎車經過碼頭,已經是十二點多快零晨一點了,那渡船船頭上還蹲着一個穿白衣服的人。騎車的大軍笑着對那人喊道:「喂,老頭,這麼晚還要過渡嗎?」那人卻一動不動,彷彿沒聽見一樣。這時黎山眼睛一眯,他看到船尾還有個穿黑衣服的人,也是蹲着在那抽旱煙,他像是聽到大軍的話了,慢慢轉頭看過來。雖說今天已經是初十了,可今晚月色忽明忽暗的,也看不清這兩人面容。這時黎山心裏響起一個聲音:趕緊走!心聲響起時黎山嘴裏有點着急地低說:「大軍,別廢話,快走,快走。」大軍「哦」了一聲,站起來用力蹬三輪車,緩緩地開動往村裡騎進去。走出幾十米遠後黎山回頭看,只見那兩人站起來了。黎山猛的心跳加速,馬上對張福與華子喝道:「下車下車,一起推着走。」三人跳下車一起推着車跑,一溜煙跑出兩公里,胖子張福首先累趴了,停下來彎腰擺手,上氣不接下氣地說:「跑不動了,累死我了。」黎山他們也停下來,看看後面已經看不見渡船了。黎山也跑不動了,坐在了地上,華子直接躺在車上了,大軍下車撤尿。黎山拿出煙每人扔了一支,一邊大口喘氣一邊向四周看了看,見路邊是一片玉米地,一排排筆直的成熟玉米像是等待檢閱的軍隊一樣。
大軍尿完回來問有點疑惑地問黎山:「三哥,咱們跑什麼啊?」聽到問這話張福與華子也抬起頭看向黎山等他的回答。黎山搖搖頭嘆息道:「一兩句話說不清楚,先幹活。」說完就跳進玉米地掰玉米,招呼大軍拿袋子來裝。黎山嘴裏叼着煙一邊幹活一邊說:「掰滿四袋玉米再去挖四袋番薯。」(縣城人不管「紅薯、白薯、紫薯」,統稱做「番薯」)。等他們轉移到番薯地挖番薯時,突然遠處傳來幾聲夜咕雀的叫聲。(夜咕雀:即是:貓頭鷹)跟着不遠處也傳來幾聲叫聲,這兩隻夜咕雀此起彼伏地叫着。四人不約而同地停下來,四人相互對看一眼,剛剛遠處村子裏還有兩家燈亮的現在也熄滅了,偶爾的幾聲狗叫現在也靜悄悄了,草叢裡的小蟲子叫聲也沒有了,彷彿天地間除了這兩隻夜咕雀叫聲,其它的全靜墨了,空氣都像變得沉重起來。民間傳聞夜裡只要聽到夜咕雀叫,附近就要死人了。張福已經慢慢地向黎山身邊挪動過來。叫聲越來越近,誰也沒注意到什麼時候路邊的幾棵樹上停了不下幾十隻夜咕,只是這幾十隻夜咕雀卻不叫,只是在樹上靜靜地看着黎山他們。當黎山他們四處找那叫聲越來越近的夜咕雀時,抬頭才猛地看到樹上的情況,頓時四人寒毛豎起,頭皮發麻手腳冰涼,全身僵硬動彈不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