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時,有個漁家女名叫李雙蓮。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她出生那一日,家中池塘里正有一株並蒂蓮花盛開。
這樣的蓮花可不常見,在民間傳說中並蒂蓮寓意着夫妻恩愛,好運連連。李德安和妻子劉氏給女兒取這個名字,自然是希望她以後能過得幸福美滿。
等到了成婚的年紀,李雙蓮也如蓮花一樣長得清新脫俗,成了十里八鄉有名的美人。
一家有女百家求,何況是這樣美麗聰慧的姑娘。接連有媒人上門來提親,可李雙蓮的父母都沒有答應。
女兒年歲到了,提親人家的條件也不差,為何他們卻不肯嫁女兒呢?有了疑惑的眾人不由得議論了起來。有的說姑娘長得貌美,爹媽想把他嫁給富人家去享福。
有那刻薄一些的人,則說這姑娘莫不是有什麼隱疾?因此才遲遲不敢出嫁。這樣的閑言碎語多了,李德安夫妻又如何會聽不見。
夫妻倆為此常常相視着苦笑,他們也想嫁女兒,可以一想到惠明法師的批語,決定還是等到女兒19歲後再說。
話說李雙蓮四歲那年附近遭受了水災,不光是鄉民遭了殃,有一些寺廟也漸漸斷了糧,逼得廟中的和尚們不得不出門來化緣。
大家都困難,於是許多人家看到和尚後便緊閉門戶,假裝沒有人在家。
李德安是個善心之人,看那個和尚實在可憐,便把留給女兒的一個饅頭送給了他。那和尚法號慧明,在相面一道上頗有道行,他得了饅頭後便開口說道:
「多謝兩位施主的善心,方才你家女兒在門口玩耍,貧僧觀察面相後發現,她晚一些成婚可以榮華富貴一生,反之則可能會遭受磨難。」
和尚這樣說是為了報答李家的施捨之恩,李德安夫妻聽後卻嚇壞了,連忙向他請教破解的辦法。
和尚面有愧色地道:
「貧僧修行不到家,只隱隱約約窺到一絲天機,恐怕不能給施主出謀劃策了。不過小姑娘六歲那年恐有一次劫難,還需小心看顧,不能讓她遠離身邊才好。」
送走和尚後,看着還有兩年就滿6歲的女兒,夫妻倆決定每日都把她帶在身邊,以便防患於未然。
可人算不如天算,無論他們如何防備,就在李雙蓮6歲生日那天,該來的劫難終歸還是來了。
當天中午李德安正在殺魚,準備晚上熬魚湯給女兒喝。就在這時,村中傳來了一陣陣貨郎的叫賣聲。
平日來村中賣貨的貨郎都是固定那兩個,村民們都認識。今日這貨郎的聲音卻有些陌生,莫非是外鄉過來的不成?
就在他疑惑的時候,就見女兒走了過來,「爹爹,今天是孩兒的生辰,我能不能出去買幾塊糕點來吃。」
夫妻倆並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兒子女兒一樣對待。今天又是女兒的生辰,李德安便拿出5個錢來讓她去買東西。
當爹的又哪裡會想到,女兒一出去就差點回不來了。經過這一番遭遇後,他們對和尚的話語再也不敢等閑視之。
只說李雙蓮小跑着來到貨郎跟前要買糕點,貨郎看到這孩子長得漂亮,臉上不由露出了笑容來。
特地又多送了她一個,說讓小姑娘幫他試一試看好不好吃。李雙蓮謝過了貨郎,就把那塊糕點吃了下去。就在她轉身準備回家的時候,身子卻突然倒在了地上。
貨郎看到人被迷暈後,連忙把孩子裝到籮筐中挑着就往村外快步而去。
也是李雙蓮走了霉運,平日里都有人在村口走動,因為今天太陽太大,大家都躲在屋中不出來,這可怕的一幕也就沒有被人發現了。離村莊不遠有一條小河,貨郎挑着孩子就要往河邊的小船而去。
就在這危急關頭,在家中心神不寧的李德安放下殺了一半的魚追出來,當他沒看到貨郎和女兒後就知道糟糕了。
李德安趕忙進了附近一戶人家,讓他通知村民們幫忙找尋。
小河邊,剛準備上船的貨郎被追趕來的村民怒吼聲嚇了一大跳。意識到自己的詭計被識破後連忙丟下籮筐,腳步不停地就往小船跳了上去,划著船就像離弦的箭一般往下游而去。
附近大多是漁民,很快也把船划了出去追趕起來。這一追就追到五里之外,和下游的幾個漁民前後攔截,最終把那貨郎扭到了官府去。
經過縣令一審問,貨郎原來是一個人販子假扮的,看到李雙蓮長得漂亮能賣出一個好價錢,當時便起了歹心。
拐賣孩子的人最是可惡,害了多少家庭破碎,留下一生無法彌補的創傷。李德安看着清醒過來的女兒慶幸不已,幸虧他突然想到和尚的批語出門查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呀。
如今好歹六歲的劫難已經過去,只要以後按照和尚的吩咐19歲後再結婚,應該不會出什麼大錯才對。
這件事情,爹媽在李雙蓮15歲的時候就把原因告知於她,一來是想讓女兒提高警戒心,二來也是免於女兒誤會。
這一番拳拳愛女之心,李雙蓮又如何感受不到?從此在聽到別人誤會他們一家的時候,也就不怎麼把一些閑言碎語放在心上,一家人仍舊和和睦睦地過着自己的小日子。
隨着時間的流逝,又是幾年過去了,眼看着李雙蓮就要到了19歲的生辰,全家人又不由得緊張了起來。
李家夫妻暗自祈禱,希望老天爺讓女兒平平順順的,可不要再起波瀾才好。
俗話說得好: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不能早日成婚的李雙蓮,最終在19歲那年迎來了自己的機緣。
這一日,李雙蓮又早早的划著小船出去打魚,突然河面上的異樣引起了她的注意,前方的湖面竟然升起了陣陣白霧。
隨着白霧的瀰漫開來,附近的水面漸漸被遮掩起來望不見人影,湖中卻傳來了噼里啪啦的響聲。
打漁人家有經驗,一聽就知道這是魚群拍水的聲音。想到這兒李雙蓮心中一喜,當下也顧不得白霧出現得詭異,划著小船就往響水處而去。
當她進入濃霧深處的時候,卻發現裏面視線清晰,白霧在四周環繞形成一個中空圓圈,彷彿在刻意遮擋着什麼東西。
當她看清眼前的情形時不由得驚呆了,只見在爭先恐後的魚群中,一條一丈多長的黃鱔正靜悄悄的浮在水上。
不知為何,這條黃鱔的模樣讓李雙蓮腦海中不由生出了一種美麗的感覺。它的身上發出黃燦燦的光芒,和平常在泥溝中所見的凡物大為不同。
不過此刻黃鱔身受重傷,傷口處不停的有血水流出。黃鱔能長得這樣大,想必年歲也不少了,說不定已經成精了呢。就在念頭轉動間,李雙蓮把小船划了過去,嘗試着開口問道:
「我是附近的打漁女,黃善啊,你若有靈必能聽懂我的話語,不知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嗎?」
黃鱔聽到這話後艱難地抬起頭來,隨即一道優美的女聲響了起來。
「多謝姑娘好心相助,我是被同類精怪所傷,一時半刻是好不了的,所以拼着最後的力氣施展法術,在湖面升起白霧遮掩行蹤,避免被貪心的人撿了去。」
隨着黃善精的訴說,李雙蓮終於知道有一大群魚在這兒的原因了。原來黃善精身上流出的血水,對這些魚類是大補之物。
黃鱔精也能藉著魚群的氣味掩蓋自身的氣息,以便躲過其他精怪的禍害。原本它還想着過一會兒就離開,誰知道恰好李雙蓮闖進了白霧之中。
修行之人最講究緣分,這黃鱔精已有1000多年的道行,隨後就化為一個貌美的女子跳到了船上,準備在李雙蓮家住上幾日養傷。
李家都是善心之人,黃善精養傷的這幾日每天都用好飯好菜招待着,幫助它渡過難關。
自古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黃善精對此非常感激,決定要報答他們一家。可當它拿出銀錢的時候,李德安夫妻卻拒絕了。
兩人對視一眼後同時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請黃鱔精幫女兒看一看姻緣。
黃鱔精先前還沒在意,等聽他們說完老和尚的批語之後,就拿着李雙蓮的生辰八字測算了起來。
它的道行比老和尚高,已能測算出婚姻波折所謂何事。這件事情若是處理好,也是一樁好姻緣,否則以李雙蓮的身份是很難嫁入官宦之家的。既然已經知道原委,那麼應對的辦法也就有了。
黃鱔精讓李德安取一罐鹽過來,隨後對着鹽罐子施了一通法術,這一罐普通的鹽也就變成了法鹽。若有道行淺薄的精怪被鹽灑到,很快就會被逼出原形來。
得知法鹽的用途之後,李家眾人也知道這是難得的寶物。可他們只是平凡人家,難道女兒的婚事還會遇到什麼精怪搗亂不成?
黃膳精自然能猜出他們的心思,便對着愁眉苦臉的一家人安慰說:
「你們無需憂心,到了雙蓮姑娘成親那一日。我會偷偷隱身守護的,保管讓婚事出不了錯。」
它的一番勸解終於讓李家夫妻安下心來,也知道精怪的事情與他們家沒有關係,有關係的則是未來女婿家。
當天晚上,黃鱔精把李雙蓮以後的夫家告知,又定下計策後就告辭離去。它的傷如今已好了大半,便準備回到自家洞府再休養,等李雙蓮結婚那天再來助她一臂之力。
黃善精走了5個月之後,李雙蓮迎來了自己19歲的生辰。就在過完生辰的第2日一大早,李家院中飛來了幾隻喜鵲嘰嘰喳喳地叫喚着。
劉氏看後還笑道,「哎喲,這喜鵲難得上門,難道咱們家今日有喜事不成?」
劉氏隨口說後也沒有放在心上,卻沒想到下午時分,家中竟然還真迎來了一樁喜事,王縣令家請媒婆為他們的二兒子提親來了。
富貴人家娶親大都講究一個門當戶對,一個是飽讀詩書的官宦公子,一個是打漁女,兩家的門第怎麼看都不般配。
因此這件事情傳開之後,自然又引起了別人的議論之聲,大多人都覺得李雙蓮肯定是被娶過去沖喜的,否則這樣的好事哪裡會輪得到她。
外面的人如何猜測,李德安夫妻也管不着,兩家總歸是定下了婚事,王家那邊催得急,決定五日後就辦婚禮。
事情的發展正按照黃善精的預測往前走去,為了女兒的幸福,夫妻兩人也顧不得門不當戶不對了。既然命中注定有一劫,那就不需要再過於逃避。
因為兩人答應得脆,媒婆還對李雙蓮有些同情起來,這富貴可不是那麼好享受的,王二公子那情況可真是讓人一言難盡呀。
王縣令的後院除了正妻之外還有三個小妾,二公子取名王世安。
其中大公子和二公子都是正妻趙夫人所生,剩下的兩個兒子則是李姨娘所生。這人生在世大多離不開利益兩字,小妾若想在後院過得好,必須得到老爺的寵愛。
有了兒子後為了兒子的前程,更得爭一爭了,李姨娘是王縣令的表妹,平日持寵而驕之下時常和夫人對着干。
在王縣令看來兩個都是他的女人,一個是夫人,一個是表妹,幫着哪一方出頭都不好,於是便常常和稀泥打混過去哪邊也不偏幫。
李姨娘卻不肯善罷甘休,一心只想着讓兩個兒子壓過大房一頭,最好讓兩個嫡子名聲敗壞,老爺心灰意懶之下把家產分給她的兒子。
在利益的誘惑之下,李姨娘終於對趙夫人的孩子下手。不過她這手段非常隱蔽,鬧了幾個迂迴才完成的。她先讓身邊的僕人去外面找神婆悄悄扎小人詛咒二公子,最好讓他一病不起。
可神婆卻不想親自動手,就又找了一個邪道人幫忙。去河中請了一隻有300年道行的泥鰍精過來,讓它附身到二公子的身上,一個月後妖氣入體,二公子自然也就一命嗚呼。
李姨娘聽到這個計策之後歡喜不已,前幾日讓人悄悄把泥鰍精放到了後花園的水塘中,好方便它附身。
王世安原本是一個飽讀詩書,風度翩翩的俊俏公子哥。可不知為何,在一個大雨磅礴的夜晚過後性子就變了一個樣。
從此貪花好色,也不再勤學苦讀;有時候還生吃小魚,好好的房間不睡,非得跑到後院的水池邊睡覺。說那裡水汽豐沛,人躺在那兒很舒服。
看着不聽勸告,我行我素的兒子,趙夫人可謂是操碎了心。在和心腹嬤嬤商議一番後,就決定去附近寺廟把慧明法師請過來,讓他看一看自家兒子是否被不幹凈的東西衝撞了。
說來也巧,慧明法師正是幫李雙蓮批過命的人。法師暗中觀察一番後,很快在王世安的身上感受到一股妖氣。
慧明法師也不敢當面點破,以免引起妖怪的警覺,只因他為法力低微鬥不過,唯恐害了王世安的性命。只得悄悄告知王縣令夫妻,他家兒子是被泥鰍精迷惑了心神,才做出有違本性的事情來。
兩人聽後大吃一驚,趙夫人更是流着眼淚道:「我先前的猜測果然沒有錯,兒子果然是被不幹凈的東西纏上了。慧明法師啊,還望你千萬想個法子救一救我的兒子吧。」
法師雙手合起念了一聲佛號,說道:
「老衲雖然不能收服妖怪,不過先前我用二公子的生辰八字推算的時候,卻發現他成婚後會逢凶化吉。新娘子有大機緣可克制泥鰍精,只不過那姑娘小門小戶的和王家門第有些不相配。」
王縣令和夫人聽後忙追問姑娘是何人?只要能把那害人的泥鰍精趕跑,未來的二兒媳就是他們的家的救命恩人,他們又有什麼資格嫌棄人家姑娘門戶低呢?
慧明法師看到兩人都是誠心誠意,也知道縣令是個愛民的好官,便把李雙連的過往說出,讓他們趕快提親去吧。
於是就有了之前媒婆上李雙蓮家提親的那一幕。李雙蓮不久就風風光光地坐上花轎,嫁到了王家。
王家張燈結綵,人來人往的好不熱鬧,不過讓人覺得有些不對勁的是,新郎官不停的被親戚們勸酒,那酒還是烈酒來着,直把人灌得醉醺醺的才罷休。
有的同窗和朋友看後還打趣道,新郎喝醉了怎麼洞房呀?可不要被新娘踢下床來才好。
他們哪裡知道?其實這一切都是王縣令讓親戚們故意為之,醉酒可以降低妖怪的警戒心,如此也方便新娘子驅妖。
洞房中紅燭高照,李玉蓮此刻並沒有一般新娘嬌羞的模樣,在她寬廣的袖子下面,雙手正緊緊的握着一袋鹽。
等到新郎官醉醺醺的走進門,摟着她就要上床的時候。李雙蓮卻開口道:「相公,你不如先喝一些醒酒湯吧,否則明日睡起來會頭痛的。」
醒酒湯就擺在旁邊的桌子上,泥鰍精聽後也不反對,端着那碗醒酒湯咕嚕幾口就喝了下去。
這湯地一下肚,附身在王世安身上的泥鰍精就覺得不對勁,只覺得腹中火燒火燎的痛,於是整個人不由得捂着肚子翻滾了起來。
劇痛使得醉酒等泥鰍精也清醒了幾分,它惡狠狠的問道:「你在醒酒湯里放了什麼東西?為何我喝了會腹痛?」
醒酒湯中被放入了法鹽,因為王家事先已經告知,李雙蓮也知道這是泥鰍精在作怪,否則這鹽對人體是無害的。
她當下也不答話,趁着泥鰍精虛弱的時刻,連忙拿出那袋法鹽不停的往王世安身上撒去。
隨着鹽越灑越多,王世安的嘴中發出了一種古怪的叫聲,接着一條泥鰍的虛影從他身體上飄了出來。
就在泥鰍精要破窗飛遁而去時,只見窗邊突然出現了一個貌美的女子,伸出右手一抓,泥鰍的虛影就被她牢牢的抓在手中動彈不得。
這姑娘正是護送李雙蓮出嫁的黃鱔精,李家的救命之恩她也算是報答完,以後就可以安心的閉關修鍊去了。
黃鱔精又拿出靈草送給李雙蓮讓他幫丈夫調養身子。接連吃上半個月,先前被妖怪附身的邪氣就可以清除乾淨,也不會輕易的生病了。
她這樣做也是為了讓李雙蓮在公婆面前有臉面,否則讓王世安身體變好,自然還是有別的法子的。
李雙蓮是一個聰慧的姑娘,猜到她的用意後心中感動不已,沒想到自己當時一時的善心竟然換來了這樣大的福報。
黃鱔精離去後,李雙蓮則打開房門,讓家丁把昏迷的丈夫扶到床上去。
自己則拿着法鹽和靈草找到了公婆,告訴他們妖怪已離去,自己機緣之下得到的靈草可以治好丈夫的身體。
王縣令夫妻聽後歡喜不已,這樣的救命靈草連皇宮都不見得有幾棵,兒媳婦竟然願意全部拿出來救治兒子,李雙蓮也因此得了丈夫一家的敬重。
至於李姨娘在事情敗露後,看在兩個兒子的份上,王縣令把人送到偏僻的莊子上不許回來。
又把她的所做所為告知兩個庶子,讓兩人引以為戒,可不要為了利益做出同室操戈的事情來。
李姨娘自己惡毒,對孩子卻是嚴格管教,兩人也沒沾上壞毛病。他們在得知生母的所作所為後都很愧疚,這也讓王縣令感到欣慰,家和才能萬事興啊!
多年後的李雙蓮看著兒孫滿堂,不由得想到了多年前她在打魚時遇到的黃鱔精,還有災荒之年,得了她家一個饅頭慧明法師。
兩次小善舉換來了她的一生富貴榮華,娘家也能跟着沾光享福,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想來也莫過於如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