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在某地有一位黃姓人家,夫婦倆育有一子,取名黃大王。黃大王生下來就喜歡水,看到屋裡屋外有水,就要嬉戲一番。如果碰到下雨天,他就更高興了,經常在雨中玩耍,父母屢禁不止。
三歲的時候,黃大王父親去世了,母親獨自撫養他。為了生活,母親就幫人洗衣服、縫補衣服,掙點錢補貼家用。
有一回,母親要去洗衣服,正好黃大王睡醒了,放在家裡她不放心,就帶着去了。到了井邊,母親從井裡打水,黃大王在一邊玩耍。忽然,他看到井裡自己的影子,覺得有趣,馬上跳到井裡去了。
母親一看嚇壞了,馬上喊救命,左右鄰居聽到後,都趕過來幫忙。結果,他們看向井裡時,頓時驚呆了,只見這孩子坐在水面上,不斷拍打身邊的水,快樂極了。他居然不會沉到水下,真是太神奇了,大家都覺得奇怪,有人甚至覺得他是神仙轉世了。
母親又驚又喜,哄了又哄,這才讓兒子抓着籃子,然後把他提上來了。
七八歲的時候,黃大王母親因為操勞過度,不幸染病去世。眼瞅着他成了孤兒,還好他姑姑雖然成家,但是沒有孩子,於是很高興,把哥哥的孩子抱回家,當成親生兒子一樣看待。
姑姑和姑父都是漁人,常年生活在船上,這一下,黃大王更快樂了,每天都要在船上玩水。姑父不知道他會水性,因此經常告誡他,不要下水,不然會被淹死。但黃大王不聽,經常偷偷在船上玩水,或者乾脆下水玩。
時間久了,姑父慢慢厭惡他了。
這一天,姑父在船頭躺着,準備過會兒出船捕魚。黃大王也在船頭,不斷用腳拍打水,濺起來的水花,幾次落在姑父身上,弄濕了姑父的衣服。姑父說了幾句,黃大王不聽,依舊玩水。姑父大怒,一腳把他踹水裡去了。
水面上風浪不小,黃大王很快被水流沖走了。
姑姑本來在船艙里,聽到外面動靜後,出來一看,孩子都被水流沖遠了。她又氣又急,對着丈夫怒喊:「為什麼要害死我的兒子啊!你這麼做,不僅讓我們黃家絕後,還讓我們以後老無所依啊!」
說完後,姑姑放聲大哭。
姑父不以為然,說:「這孩子太調皮了,也沒什麼用,養他做什麼?留着不僅浪費米飯,將來說不定給我們惹禍,所以淹死了也好。」
姑姑氣得大哭,不再搭理丈夫,打算撐船去救黃大王。但是,姑父不同意,姑姑就在那裡搶船槳,兩人爭執不下。
過了一會兒,下游來了一位船夫,看到兩人吵架,就問怎麼回事。姑姑哭着把事情說了,還說要去救孩子。
那船夫聽到後,笑了,說:「你不要擔心了,我看到了那孩子,就在下游十里處。他還在水裡玩兒呢,我看他可高興了,一點事也沒有,怎麼會淹死呢?你們不要吵了,快去看看吧。」
姑父一聽,也覺得奇怪,這麼大的水,沖走了十里路遠,居然沒把他淹死。他趕緊划船,帶着妻子到下游。果然,他們看到了這個孩子,小傢伙不但在水裡沒沉下去,反而抱着一條大魚,正在浪花里開心地笑着呢。
姑姑一看,頓時開心地擦了擦眼淚,然後下河把孩子抱上船了。
從那以後,姑姑也知道,自己的丈夫容不下這個孩子,可能因為不是親生兒子吧,這似乎也不能怪他。但是,這孩子不能再靠近水了,不然又會惹怒丈夫,於是她考慮了一下,讓黃大王去給人家放牛了。
放牛的時候,黃大王路過一片地方,那是村裡孩子讀書的地方。他帶着好奇,聽了一會兒,覺得很有趣,於是每天都來聽。他天資聰穎,又很用心,因此學習領悟很快。
私塾先生每次出屋進屋的時候,都能看到黃大王。有一天他忍不住問黃大王:「孩子,你能聽懂我說的文章嗎?」
黃大王馬上背誦出了先生說過的文章,還把大概意思說了一下,完全沒錯。先生覺得這孩子不錯,問了一下他的情況,得知其父母去世,姑姑撫養他還和姑父吵架時,先生便不再尋求其姑姑,而是找到了僱傭他的主人,表示希望能讓這孩子讀書,
主人很爽快,答應了私塾先生。
於是,每天黃大王除了放牛,便可以安心在屋裡讀書學習了,幾年之後,他就成了童生,到了縣裡學堂,繼續讀書。這幾年來,黃大王的姑姑和姑父也相繼去世了,他徹底成了孤家寡人。
後來,主人看到黃大王是個人才,又沒了親人,於是把女兒許配給他了。從此,黃大王娶妻成家,讀書立志,比以前更勤奮刻苦了。不過,因為沒了生計,所以他也只能開設私塾,教授兒童讀書,以此為生。
因為黃大王讀了許多書,博聞強識,能講明詩詞文章中的深意和道理,又和小孩兒玩得來,因此大家都很喜歡他,都把孩子送到他那裡讀書。慢慢地,他的名氣越來越大,在河南的一位藩王,也就是周王,聽說了他之後,就把他招到府中,讓他做文書工作。
那時候,正值明朝末年,大明王朝不僅內部很亂,外面也很糟糕,有起義的闖王李自成,有清軍等等,所以天下很亂。
在周王府里幾年後,正好闖王的兵打了過來,圍困了河南。黃大王預料到了後面的事,託故離開後,買了幾十艘大小船隻,然後順着黃河而上。果然,沒多久李自成開始決口黃河,試圖淹沒河南城。
此時,黃大王的船隊正好來了,他連忙救了周王等人,大小船隻都上滿了人,足足有上千人。
李自成的大軍追來,要活捉周王。但是快追上來的時候,黃大王居然召喚出濃霧,覆蓋了方圓五里的範圍,這樣及時阻止了李自成的大軍。周王因此逃到了嵩山深處,人跡罕至的地方。而黃大王又很快布置了房間等,讓周王隱居此地。至於一應供給等,則黃大王也都安排好了,足夠他們吃喝多年。
周王謝過了黃大王,問他到底是什麼人,為何能召喚大霧,為何能瞬間就布置好了房屋,那些糧食又為何憑空出現。但是,黃大王不肯說。
安頓好周王后,黃大王依舊回家教書。當時,四處都有強盜、士兵、劫匪等,但是,他們看到黃大王的村子時,總是能看到村裡有許多將士,時隱時現,他們懷疑裏面有伏兵,更懷疑是有神兵相助,因此不敢侵犯。
一些人逃難到這裡,都會找黃大王,黃大王也為他們安排食宿之處。
後來,周王親自派兵來招黃大王回去,但是黃大王卻說自己還有要事,不能跟隨周王,因此他沒有去。如此,他還是繼續在村裡讀書、教書。
那會兒,順治帝已經入主中原,清朝定鼎中原。順治帝得知黃大王后,專門派人去請他出山,治理黃河。原來,李自成開決黃河之後,就沒再管黃河的事,但是,黃河決口不能不治理,可是大臣們也沒啥好辦法,只好求黃大王。
黃大王並不拒絕,馬上出山,他指揮別人築造堤岸,疏導河水,做得有條不紊,很快,黃河就差最後一步了,把大壩最後一個口子圍住就行。
黃大王選了四個健卒,讓他們抱着大椿樹,然後到黃河中把口子堵上就行。但是,四個健卒卻不敢,因為黃河水流很洶湧,他們怕淹死。
看出了他們的心思後,黃大王說:「你們四個人,註定要做這件大事,立下大功勞,然後受到世人的追捧,後人的祭祀。如果不下河的話,那麼非但不能受到人們祭祀,而且還要處死。與其違令被殺,不如立功揚名!」
四個健卒一聽,覺得很有道理,吃了三斤肉,喝了三大碗酒,然後抱着大椿樹就到了黃河中,在黃大王的指揮下,四人成功把大椿樹放在缺口處,堵住了黃河,大功告成。附近老百姓以及黃河下游的老百姓得知後,紛紛對着黃大王磕頭,對着四位健卒磕頭。他們果然供奉這些人,畢竟堵住了黃河,他們就不會被淹了,這是大功德一件。
事成之後,幾個官員說要上奏皇帝,讓皇帝給黃大王封官。
黃大王拒絕了,說:「我是明朝的書生,生是明朝人,死了也是明朝的鬼。我沒有選擇自殺,為國盡忠,已經不對了,如果再去做你們的官,豈不是很無恥嗎?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書生賣國,但也有很多書生對朝廷盡忠。你們不要說了,我之所以願意幫忙,也是考慮黃河下游的老百姓,不是為了功名。」
說完後,黃大王就離去了。
一段時間過後,黃河水退去,河沙上漲,以前用來運糧食的河被河沙給淹沒了,朝廷徵用成千上萬的人去開通河中的黃沙,但是都沒用。因為黃沙太多了,還很沉重,不好運送,最主要的是,黃河水裡的黃沙太多,挖不完。許多老百姓活活累死了,屍積如山,依然沒有用。
朝廷無奈,讓負責黃河的河督去請黃大王,但是黃大王卻不肯來。河督親自去請了三次,黃大王也不肯來。最後,河督派老百姓去請他,黃大王不忍心,只好再次出山。
來到運糧河前,黃大王看了看,大致看到了運糧河的輪廓、形勢,然後說:「十五日之後,我會親自動工,不過,你要讓方圓百里的百姓,都搬出去,等運糧河修好後,他們再搬回來。不需要其他人幫忙,我自己就行。」
十五日之後,方圓百里的老百姓都搬走了,那一天,足足有上萬人來圍觀。他們都很好奇,幾萬人都開不了的運糧河,黃大王一個人怎麼能搞定。
過了午時,黃大王看了看天空,默誦着什麼,本來晴朗的天空,忽然間烏雲密布,風雨雷電交加,雲霧之中,大家都看到了,有幾條黑色的巨龍從天上下來。黃大王又念誦幾句後,那幾條巨龍紛紛下來,到了黃河水上方,然後從嘴裏噴水。
龍口裡的水如同一條瀑布一樣,水量大,速度快,但是範圍小,四條龍的龍口並排,差不多有黃河寬。
隨着龍口中噴出水來,天地震動,山崩地裂,兩邊遠處觀看的人,都被震跌倒了。喧騰之聲,如黃流倒瀉,一發不可收拾,又像是勁敵鏖兵,激烈戰鬥。很快,黃河底下的那些黃沙,都被沖走了。
四條巨龍一刻不閑着,繼續往下走,一邊噴水一邊沖黃河,一直噴了三晝夜,黃河裡的黃沙才都被衝散。
河沙解決後,河督去找黃大王,發現他已經不見了。聽老百姓說,他已經累得吐血身亡了。但是沒人知道,黃大王本就是天上的河神,死了只是重回天界罷了。
河督上奏朝廷,封黃大王為河神,之前的抱大椿樹的四位健卒,也都受封,做了河神的四位天將。朝廷又撥款,在黃河邊上修建河神廟,供奉他們。
後來,附近的老百姓說,只要黃河有事,他們就能看到黃大王出沒在黃河中,前面則有四位健將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