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記者偶遇跛腳老漢,看到家中合照:這不是彭德懷和賀龍嗎?

2022年06月22日11:40:13 故事 1787

前言

1986年,四川省萬縣的小村莊中來了兩個背着照相機,手持筆記本的中年男子,兩個人一路走走停停,反覆尋找着什麼,直到他們走到一間破舊的小屋時,才停住了腳步。

「啪啪~」一個男人敲了敲門,隨後喊道:「老人家,我們是軍事博物館的記者,想過來拍一些照片,能到你家喝口水嗎?」

這時,門緩緩地打開,一個跛腳老漢走了出來,並將他們帶到了屋內喝水。

記者走入屋內,發現這裡十分地簡陋,只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以及一個破破爛爛,充滿了灰塵的手電筒在那裡散發著一點點的光芒。

仔細看去,老漢左腿好像有些問題,而他的右手手指也只剩下了四根,但依然將一壺水提了過來,並遞給了他們。

1986年記者偶遇跛腳老漢,看到家中合照:這不是彭德懷和賀龍嗎? - 天天要聞

陳仁華

出於記者的本能,他們感覺到這個老人的身份絕對不一般,於是他們四處望了望,便看到土牆上有一幅合照,裏面除了一個身穿軍裝的年輕人,還有開國元帥彭德懷和賀龍。

記者瞠目結舌地問道:「老人家,這不是彭德懷元帥和賀龍元帥嗎?和他們合照的人不會就是你吧!」

老漢點了點頭,順手就將牆上的合照拿到了手中,一臉自豪地說道:「沒錯,這就是我啊,沒想到這麼快就過去了三十年啊……」

老漢的言語很快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們經過交談得知,老漢的名字叫做陳仁華,是一名志願軍的老兵,可當他們問及老人蔘軍生涯時,陳仁華的臉色便僵硬了起來。

面對着記者的催促,陳仁華卻傷心地說道:

「我是去過朝鮮,但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這件事就不要再提了……」

陳仁華究竟經歷了什麼?他為何能和開國元帥彭德懷與賀龍相互合照?他的身上又存在着什麼秘密?讓我們追隨着書生的筆尖慢慢細看。

朝鮮戰火初燃

1929年,陳仁華出生於四川省萬縣的小村莊之中,他的父母不過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貧窮農民,但他們一家卻從不抱怨,一心一意地經營着自己的小家庭。

但由於錢財問題,父母無法將陳仁華送到學校讀書認字,可一向孝順的陳仁華卻並沒有因此抱怨,反而十分體貼地幫助父母勞作,餵豬、放羊、種地、澆水,他都干過。

抗日時期,八路軍來到此處時,陳仁華便想參軍報國,浴血沙場,可是因為當時的陳仁華年紀太小,父母並沒有同意他的請求。

1986年記者偶遇跛腳老漢,看到家中合照:這不是彭德懷和賀龍嗎? - 天天要聞

美軍

然而時光飛逝,1950年的陳仁華已經成為了一個21歲的小夥子了,此時的國際形勢也發生了巨變。

1950年9月,美軍越過了三八線,將朝鮮戰場的戰火傳染到了中國,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中國政府立即組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戰場作戰。

聽說志願軍要招兵,陳仁華立即報名參加了軍隊,並在一眾新兵中脫穎而出,得到了部隊領導的高度讚揚:

「陳仁華雖然是新兵,但以後肯定是前線殺敵的好苗子。」

1986年記者偶遇跛腳老漢,看到家中合照:這不是彭德懷和賀龍嗎? - 天天要聞

志願軍

在新兵集訓之後,陳仁華被分配到了志願軍第67軍第200師第600團第5連當一名普通士兵,並跟隨大部隊登上了安東的火車,踏上了朝鮮半島的征途。

當時的戰況緊急,新兵的作戰經驗也十分不足,但陳仁華卻是好像是做足了準備,面對戰友的犧牲,陳仁華從懷中拿起了破舊的三八步槍成功擊斃了一名美國大兵,繳獲了一把嶄新的美式槍械。

作為一個入伍幾個月的新兵,能將槍械對準敵人已經是來之不易了,他也因此榮獲了三等功,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志願軍戰士。

1952年8月,志願軍在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展開了激戰,雙方在戰場之上打得水深火熱,場面陷入了僵局

因為志願軍是進攻方,長時間的僵持只會帶來無畏的犧牲,因此組織決定成立一個爆破小隊,要對美軍進行突襲。

1986年記者偶遇跛腳老漢,看到家中合照:這不是彭德懷和賀龍嗎? - 天天要聞

志願軍戰士

這時候,陳仁華自告奮勇地加入了小隊,並帶着三個新兵悄悄地靠到了敵軍陣營面前。每當有敵人發覺他們時,陳仁華便能敏銳地察覺出對方的方位,隨後送上致命的一槍。

他們四人從側翼突襲,最終擊斃了三人、俘虜了一人,還繳獲了一挺機槍,而陳仁華也因此榮立了二等功,並成為了軍中響噹噹的「名人」。

入伍兩年,便能立下兩次軍功,這樣的功績在任何年代都值得人民讚揚,可更為難得的是,陳仁華並沒有因此驕傲自滿,然而繼續向革命前輩請教作戰技能不敢有任何馬虎。

其實,剛剛立下戰功的陳仁華也曾有過驕傲的一面,他幻想着衣錦還鄉,受到父母的誇讚,但日漸嚴峻的戰鬥還是讓他「清醒」了過來。

十字架山反攻戰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關鍵時期,因為美國在談判桌上的無理取鬧,導致停戰工作陷入了僵局,為了迫使美國停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夏季反攻戰鬥。

在夏季反攻戰中,有一次戰鬥十分著名,那便是「十字架山」戰鬥。

十字架山位於朝鮮金城地區的一座山丘,一共有十個山頭,並由於長期被美軍佔領,他們在此處布置了一個團的兵力,修建了多處防禦工事和碉堡暗哨,巡邏的士兵更是不計其數,志願軍要想將此處拿下來,可謂是困難重重。

1986年記者偶遇跛腳老漢,看到家中合照:這不是彭德懷和賀龍嗎? - 天天要聞

鄭維山

鄭維山將軍希望在敵人附近安插一支3000人的小隊,等待戰鬥展開時突襲敵人,將其一舉殲滅。

陳仁華所在的5連正是這3000小隊中的一支,而陳仁華還親自寫下血書,希望能擔任最為危險的爆破手。

1953年6月12日戰鬥正式打響,面對着志願軍的猛烈進攻,敵人也是憑藉著先進的戰鬥武器進行着頑強的反攻。

陳仁華望着天空中盤旋的轟炸機、一枚枚降落的炸彈,自己的內心也出現了動搖——我究竟能不能戰勝他們。

1986年記者偶遇跛腳老漢,看到家中合照:這不是彭德懷和賀龍嗎? - 天天要聞

拿着炸藥包的戰士

可還沒有等他反應過,「砰」的一聲巨響傳到了自己耳中,陳仁華被巨浪掀翻在地,等他強行睜開眼睛之時,自己的戰友已經倒在了土坡之上,再也沒有站起……

直到此刻,陳仁華才真正地清醒了過來,他們面對危險從未後退,只為保護祖國的平民百姓,這些捨生赴死的戰友,才是自己的榜樣。

隨着他的「清醒」,陳仁華的目光也注視到了主峰上的火力點上。

於是,正在排長任志明着急地思考如何端掉敵方的火力點時,陳仁華已經悄悄地帶上了隊友,向著山崖爬去。

因為視角問題,從山崖上去自然是最安全的地方,但這條道路充滿了危險,隨時都有可能犧牲在此。

萬幸的是,陳仁華的手腳十分地靈活,他仔細觀察出敵人的射擊規律後,手腳並用地爬到了敵人的碉堡附近,並從後背中摸出一個炸藥包。

1986年記者偶遇跛腳老漢,看到家中合照:這不是彭德懷和賀龍嗎? - 天天要聞

志願軍衝鋒

他看了看頭上的碉堡,一隻手抓着石頭,另一隻手拿着炸藥包,隨後用嘴拉開導火索,將其塞到了機槍口後迅速地離去。

「轟隆……」這爆炸威力可不小,碉堡內的敵人被殺死了之外,躲在一旁的陳仁華也被兇猛的氣浪所炸飛。

遠處的排長任志明聽到爆炸聲後驚喜異常,他激動地喊道:「不愧是我的兵,沒有一個慫的,好小子啊!」

可任志明正準備讓陳仁華回來休整之時,陳仁華卻又拿起了一個炸藥包,向著第二個火力點飛奔而去。

陳仁華一轉身便翻越到了一個坑道之內,隨後在敵方火力遲緩之際猛然跳出,雙手將炸藥包甩了出去,用牙齒咬掉了導火線,第二個碉堡也應聲倒塌。

看着遠處飄灑的灰塵,陳仁華決定乘亂跑到第三個火力點進行爆破,可這個碉堡是在一塊岩壁上面,難度也比之前的高上不少。

因為是居高臨下,敵人的視野也更加的寬闊,陳仁華匍匐前進之時,左腿突然感受到一股劇痛,並能清晰地感覺到,有什麼東西流在了地上。

但此刻停下就是送命,陳仁華忍着巨痛向前爬行,終於到了第三個碉堡之下。

1986年記者偶遇跛腳老漢,看到家中合照:這不是彭德懷和賀龍嗎? - 天天要聞

身背手榴彈的志願軍

欣喜的陳仁華摸了摸後背,這才發現炸藥包早已用完,只是腿上的疼痛轉移了他的注意力,讓他沒有察覺。

面對這種危局,陳仁華先是將全部的手榴彈收集到了一起,隨後把他們綁在一起當作炸藥包使用。

隨着一聲巨響,第三座堡壘也轟然倒塌,可是因為手榴彈的引信較短,他的腿部也遭受重創,陳仁華根本沒有時間逃離此處。

衝擊波的推力之下,陳仁華摔落到了五米之外的岩石之上,眼睛也在紅色的血液中緩緩地閉上。

大家都以為陳仁華犧牲了,但為了戰友們還是不願意放棄最後一絲機會,便將他送到了戰地醫院搶救治療。

1986年記者偶遇跛腳老漢,看到家中合照:這不是彭德懷和賀龍嗎? - 天天要聞

軍功章

三天之後,陳仁華緩緩地醒了過來,可隨着他睜開了雙眼,一種劇烈的疼痛也席捲而來,等他仔細觀察,這才發現自己的右手指已經被削去了一根,而他的左腳也少了一半,落下了殘疾。

因為在十字架山戰役中的突出貢獻,陳仁華被授予了「二級戰鬥英雄」稱號,榮獲了特等功一次。

1953年10月彭德懷和賀龍來到了67軍慰問陳仁華,賀龍見到他後還打趣地說道:「我們解放軍跑來和志願軍的英雄照個相,這也是光榮的嘛。」

隨即,陳仁華和兩位開國元帥合照留念,這便是多年之後,記者們所看到的那張合影。

1986年記者偶遇跛腳老漢,看到家中合照:這不是彭德懷和賀龍嗎? - 天天要聞

賀龍元帥

次年秋天,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領導人金日成來到了平壤,接見了包括陳仁華在內的志願軍戰士。

會場之上,金日成將一枚「二級英雄獎章」佩戴到了陳仁華的胸前,並輕聲地說道:「英雄,我們要感謝您,就是您在為我們服務啊!」

在平壤的這段時間,陳仁華看到了很多和自己一樣的人,有穿梭在槍林彈雨之間的護士、有受傷無法行走的情報員、有年紀輕輕便失去光明的小戰士……

1986年記者偶遇跛腳老漢,看到家中合照:這不是彭德懷和賀龍嗎? - 天天要聞

金日成

看到這裡,陳仁華的眼淚再也忍不住地流了下來,他哽咽地說道:

「很多戰士都缺胳膊少腿的,我和他們相比實在是算不了什麼。」

其實相比之下,陳仁華可以在戰場中活下來已經是幸運的了,而且他也獲得了一次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接見的機會。

回國之後,陳仁華被評為67軍的代表,將要接受人民領袖毛主席的檢閱,可得知消息的陳仁華太過興奮,以至於引發了腦震蕩的後遺症,昏迷了十多天。

此次昏迷,自然錯過了與毛主席相見的機會,無奈之下的陳仁華只能來到嫩江雙城醫院接受治療。

1986年記者偶遇跛腳老漢,看到家中合照:這不是彭德懷和賀龍嗎? - 天天要聞

毛主席

醫院之中的陳仁華很是難受,不光是因為沒有見到毛主席而沮喪,更因為自己現在的身體而痛心,於是他找到醫生,詢問道:

「大夫,我這傷還能好嗎?我還能不能當兵?」

看着陳仁華消瘦的臉龐,醫生不知如何回應,片刻之後,他才搖了搖頭說:「現在還不清楚,我們會積極治療的。」

其實在醫生沉默之時,陳仁華已經有了答案,他將目光從醫生之上看向了自己的殘缺的腳掌,隨後嘆了口氣……

回歸家鄉

在醫院治療不久之後,陳仁華就向組織提交了複員申請,跟着一批複員軍人回到了家鄉,可

部隊考慮到陳仁華的功績與傷情便給了他一張三等乙級殘廢證,並安排了工作。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陳仁華卻將三等乙級殘廢證捐了出去,並且來到了萬縣的一個村莊中當上了民兵隊長。

1972年,陳仁華又被調到了鎮辦煤礦,擔任此地的副礦長,負責生產的安全工作。這個活可不是好乾的,為了不讓工人受傷,陳仁華只能每日去工地查看,而他的腳也因此遭受磨難。

但也正是陳仁華的認真負責,在他的任職期間,煤礦從未發生過一起安全事故,工人們也直誇他是「部隊的尖子、工人的榜樣」

1986年記者偶遇跛腳老漢,看到家中合照:這不是彭德懷和賀龍嗎? - 天天要聞

陳仁華老人

直到1985年陳仁華身患重病,自知無法工作的他辭去了煤礦的工作,和老伴回到了家鄉,過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生活。

在四川老家的他過着難以想像的清貧生活,一張床、一張桌子,以及一個破破爛爛,充滿了灰塵的手電筒便是他的全部家當,而他也因為戰後的傷痛成了跛腳老漢。

志願軍的二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為什麼會因此貧苦呢?

原來,自從陳仁華回到家鄉後便對自己的事迹閉口不言了,就連他的孩子都不知道父親曾經有着如此光輝的歷程。

更遺憾的是,因為陳仁華的退伍檔案在1971年的一場洪水中遺失,他所在的省、市、縣級單位中,都沒有他是特等功臣的記載。

而在1975年時,部隊曾經尋找過他,但陳仁華卻顧及煤礦生產而推掉了這次機會,至此,他與部隊的聯繫也徹底斷絕了。

但英雄怎麼會被人遺忘?

1986年,軍事博物館的兩名記者陳福明和陳雪楓來到了四川萬縣,在討水的時候遇到了陳仁華老人,一開始他們並沒有感受到老人的不同,直到看到了那張合照。

陳福明難以置信地問道:「老人家,這不是彭德懷元帥和賀龍元帥嗎?和他們合照的人不會就是你吧!」

在得到老人的承認之後,兩位記者立即對他的過往有了興趣,但老人卻說:

「我是去過朝鮮,但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這件事就不要再提了……」

看着老人孤寂的神色,陳福明和陳雪楓反倒耐心地勸說道:「陳老,您先不要拒絕我們,如果您不說的話,這段歷史就將成為空白,我們的後人也無法感受到戰場的殘酷,我們將如何珍惜現在的生活?」

聽聞此言,陳仁華才將自己的朝鮮戰場的經歷說了出來。

兩位記者在離開陳仁華的家之後立即查閱了朝鮮戰爭的文件資料,可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英雄模範名錄》《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等功及英雄名冊》等書籍中依然沒有看到記載。

1986年記者偶遇跛腳老漢,看到家中合照:這不是彭德懷和賀龍嗎? - 天天要聞

人民日報

但他們並沒有放棄,終於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了一張有着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模範和特等功臣的名單,並在上面找到了陳仁華的名字。

與此同時,他們還找到了67軍的駐地,見到了陳仁華在字架山戰鬥時的排長任志明。

在得知陳仁明的現狀之後,部隊領導立即將陳仁明的檔案資料進行了備份處理,將其有關的證明材料寄了過去,並在材料上寫道:

「陳仁華同志,1953年6月在著名的十字架山戰鬥中,一人連續炸毀敵人五個主要火力點,將勝利的紅旗插上主峰,身體受傷致殘,榮立特等功,54年在平壤被金日成將軍授予二級戰鬥英雄勳章,並親手給戴上。他還受到了彭德懷司令員和賀龍同志的接見,後被送至嫩江雙城醫院治療未愈,被評為三等乙級殘廢后,組織動員退伍,當時該同志考慮到國家困難,自願將殘疾證捐獻給了國家……」

材料內容與陳仁明所述完全一樣,至此,我們志願軍的英雄終於回到了人民的視野之中。

1986年記者偶遇跛腳老漢,看到家中合照:這不是彭德懷和賀龍嗎? - 天天要聞

英雄的67軍

縣政府得知此事後,專門幫他翻修了房子,給他置辦了家境,陳仁華的生活情況才煥然一新,而軍區的首長也會時常拜訪老英雄,詢問他有什麼需要。

可每當這時,陳仁明便會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我們軍人的天職,相比於那些犧牲在異國他鄉的戰友,我已經很幸運、很幸福了……」

故事分類資訊推薦

好聽的歌:唱支山歌給黨聽 - 天天要聞

好聽的歌:唱支山歌給黨聽

阪(ban)上走丸是一個漢語成語,阪:斜坡;丸:彈丸,指在斜坡上滾彈丸,比喻形勢發展迅速或工作進行順利。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班固《漢書·蒯通傳》:為君計者莫若以黃屋朱輪迎范陽令,使馳鶩於燕趙之郊,則邊城皆將相告曰"范陽令先下而身富貴,必相率而降猶如阪上走丸也。
堂哥突然來我家,什麼事,說就是大伯父的養老沒去處 - 天天要聞

堂哥突然來我家,什麼事,說就是大伯父的養老沒去處

在山東的一個小城市裡,有這樣一戶人家,家裡住着張阿姨和她的老伴。張阿姨是一名退休的小學老師,老伴則是個老實巴交的工廠工人。老兩口的生活平淡而安穩,直到一個周末的午後,堂哥突然造訪,打破了這份寧靜。 「張阿姨,不好了,大伯父的養老院突然倒閉了,他現在沒地方去了。
公司聚會,女同事誤以為我在桌底碰她,讓我送她回家,我將錯就錯 - 天天要聞

公司聚會,女同事誤以為我在桌底碰她,讓我送她回家,我將錯就錯

情感故事匯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晚上團建,吃飯+唱歌,地點我等一下發群里!」經理突然宣布這條消息!我們都興奮不已,雖然都是老三樣,不過我們公司特別好的一點就是,團建沒有領導講話,純粹放鬆娛樂!所以大家都期待這種機會。而且晚餐竟然是自助西餐廳,人均三百的標準,不算孬了。
多年前我和姐姐去大舅家借50元錢,大舅給20斤麥子,回家母親哭了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我和姐姐去大舅家借50元錢,大舅給20斤麥子,回家母親哭了

我出生在60年代,如今已經退休5年了。我從小生活的年代是一個貧窮的年代,無論大人小孩穿着打補丁的衣服,吃不飽飯,是常有的事。那個年代,家裡孩子多的人家日子就越艱難,但是,孩子還是一個接一個的生。我家裡有6個兄弟姐妹,三個姐妹,三個兄弟,我在家排行老小。
生不齣兒子就還錢!賭下20萬彩禮逼妻生子,妻子怒離結局大反轉! - 天天要聞

生不齣兒子就還錢!賭下20萬彩禮逼妻生子,妻子怒離結局大反轉!

本故事為虛構小說,請勿對號入座0127歲的王芳是一家外企的銷售經理,工作獨立,收入可觀。然而私人生活卻不如意,與相戀多年的男友李浩因彩禮問題陷入僵局。這天下班後,王芳像往常一樣給李浩打電話,想約他周末看電影。電話那頭,李浩卻顯得非常局促。"芳芳,我們談談吧。"李浩的聲音透着疲憊。
老領導退休請5位副職吃飯,我咬牙結賬反被舉報,見到檢查組愣了 - 天天要聞

老領導退休請5位副職吃飯,我咬牙結賬反被舉報,見到檢查組愣了

我叫王夢真,這個故事發生在我即將離開老東家的前夕。那天,老領導突然宣布退休,決定請我們這幾個副職吃飯,算是個告別宴吧。老領導是個德高望重的人,對我們都挺好的,所以大家都挺有感情的。飯局定在了市中心那家最有名的酒店,我心裏咯噔一下,這可不是一般的地方,一頓飯下來得小一筆錢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