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清出車禍了。」黃萍湊到我耳邊小聲地說:「昨天晚上十二點下班,她騎電瓶車在星澤大道那個路口跟一輛小貨車撞上了,牙齒掉了三顆,下巴縫了六針。」
黃萍一邊說一邊搖頭,「哎,公司怕影響不好,都不敢聲張。她估計要躺一個月了,這拚命加班賺的錢,就這樣都送給醫院了。」
王清是我們公司包裝組的打包員,老家是安徽的。因為沒錢上學,初中畢業就輟學了,20歲相親結婚,之後陸續生了兩個孩子。
現在孩子都在老家上學,爺爺奶奶照顧着,她跟着老公來了上海打工。
她老公是開叉車的,不在我們公司,她是老鄉介紹過來的。
我對她印象挺深的,因為她肉肉的臉上總是掛着笑,還有兩個小梨渦。
公司食堂有冰箱和微波爐,她每天都帶飯,到吃飯的時間,她就從冰箱拿出來,放微波爐熱下吃。
有幾次我也帶了飯,排在她後面等熱飯,我們就從飯聊了起來。
她問我的飯都是早上準備好的嗎,我說是的,她說她的飯都是前天晚上做的,早上起不來。
都知道長期吃隔夜飯不好,但是我沒有說這些站着不腰疼的話,我知道他們包裝組本來上班就比我們早一個小時,平時加班也多。
我問她飯都是她老公準備的吧,她立馬一臉幸福地點頭問我怎麼知道的,我說都寫在臉上呢,她笑個不停。
之後她每次看到我,隔老遠就跟我打招呼。受她的影響,我每天比平時早起一個小時,準備中午要吃的飯菜帶到公司去。
~2~
知道她出車禍了,我準備去醫院看她,她說她已經出院了。
我很驚訝地問她:「傷得這麼重,怎麼這麼快就出院了。」她說:「沒多嚴重,住院好貴,再說在醫院也沒人照顧。」我說:「撞你的人沒賠錢嗎?」她說:「我自己迷糊撞人家車上了,是我自己倒霉,人家能賠點醫藥費就不錯了。」
她說明天她老公要把她送回老家了,等傷養好了回來上班。我不好再說什麼,就跟她說安心休息,等傷養好了回來。
我看了王清上個月的考勤,基本沒有休息。每天她都申請加班,最晚的時候加班到凌晨2點。就周末加班下得早一點,下午5點下班。
她領導看她踏實肯干,有意把她調到辦公室跟單,她也去了,但是幹了一個星期,她自己死活要回去打包。
她說自己沒什麼文化,從來沒有碰過Excel,Word,更別說什麼ERP系統操作,只要一涉及到電腦操作就很慌,頭疼,她學不來,她說她喜歡打包。
但是她日復一日拚命加班,拿到手的工資也只不過比從不加班,天天準點下班的跟單員多四五百塊而已。
說實話,我有點恨鐵不成鋼的無奈,但是僅此而已,因為這是她的選擇。
~3~
雖說要知足常樂,但是也要居安思危。
如果一直這樣平平淡淡,有家庭,有工作,沒有大病大災,知足常樂過一輩子,也不錯。
但是意外和明天哪個先到來,誰也不知道。
靠體力和耗費大量時間賺的是不增值的錢,是短期利益,而靠知識是可以增值的,是長遠利益。
體力活是要在現場操作的,不說別的突發事故了,就現在新冠疫情還沒有完全消除,要是遇到疫情這樣的突髮狀況,住的地方被封,你沒法來公司就沒法上班。公司還會給你全額發工資嗎?
但是腦力活可能就不一樣了,可以藉助電腦和網絡在家辦公,釘釘打卡,遠程辦公。
我並不是說體力活不好,對於沒有條件的人來說,體力活或許就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明明有條件選擇更好的,卻畏難而放棄是我所惋惜的。
王清做打包工作,工資並不高,這次出事故,因為捨不得錢,忍着痛提前出院了。
因為沒錢,她還要舟車勞頓從上海回安徽老家養傷,不知道會不會影響傷口癒合。
如果她多多努力下,做跟單員的工作,或許就不用帶着傷回老家了吧。
畏難的心理,幾乎每個人都有,我們都想簡單的工作,都想簡單躺平,但是不迎難而上,永遠不知道過了這個關卡的沙發有多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