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姥姥一家人近百年的生活史:生活就是雨打芭蕉(31)

2021年08月27日22:26:06 故事 1722

此文並非完全紀實,有一部分虛構情節,只為娛樂大眾,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三舅來到姐姐家,在飯桌上聊起土窯鍊鋼的事,良子姨夫苦笑着說,「沒本難取利,我們現在主要缺的就是資金。」

「貸款吶!這可不是我瞎說,靠貸款弄好了的有名有姓,就是借我車的這個大鵬子,你知道他朝銀行貸款多少?」三舅向姐夫伸出五根手指。

「五萬?」

「啥五萬,五十萬!」

這個數讓良子姨夫有點嘖舌,要知道當時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才三四百塊錢。

看姐夫這個表情,三舅放下酒杯給他分析了現下的國家政策——80年代後期、90年代初期,國家為了刺激經濟增長,開始扶持個人貸款,當地的銀行為了完成貸款名額,會主動找到熟人提供貸款業務。

不過那時做個體經營的很膽小,怕承擔貸款不能如期償還的風險,而且如果借錢,可能不用擔負利息,但是貸款卻要付出一部分利潤支付銀行作為貸款利息。


姑姥姥一家人近百年的生活史:生活就是雨打芭蕉(31) - 天天要聞

當時我們這些農民子弟除了農業,要發展農村副業都是瞎子過河——全憑感覺。有些嗅覺不靈敏的經商者,都是通過前輩摸索出來的經驗才敢跟在別人屁股後面上馬 。

為了打消姐夫的顧慮,三舅又說,「咱們可以多找幾個人,一起把這個土窯鍊鋼搞起來,人多風險分散,即便有個風吹草動的咱們也不會有太大閃失。」

良子姨夫點點頭,「按照入股的模式也可以,不過人多了也不好,人多嘴雜,當家的人多了,雞一嘴鴨一嘴的容易產生分歧;更要看人品,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叫做親兄弟明算賬,有些道理必須提前講清楚。

凡是涉及到利益關係,就很容易失了本心,所謂親戚莫交財,交財兩不來,真到那份上,就不如不搞這個事兒。」

「這個你放心,如果要搞這事兒就是咱自家人,二哥應該可以算一股,他比較有眼光,也很跟得上潮流。」三舅放下酒杯頓了頓又說,「不然再算二姐夫一股?」

聽到三舅提起二姐夫,良子姨夫拿筷子的手在虛空擺了擺,「最好別跟他提,二姐夫這人你又不是不知道,耿直倔強,再加上他對錢財看得比較重,很容易和咱們這些大大咧咧的人搞分裂,你聽我一句,別提。」

聽到三女婿這樣評價二女婿,在一旁吃飯的姑姥姥有點吃味,她抽着煙眨巴着眼睛很為二女婿打報不平,這樣一個忠厚老實的人,到他們嘴裏咋就成了弊端呢?

但是生意上的事,姑姥姥不懂,所以她也不想摻和,只能默默地開解自己。

「那好吧,就咱哥幾個也能搞起來,這樣,咱先看看咱們能攢兌多少錢,大體有個眉目,實在不行再去信用社找小董貸款。」

「小董?哪個小董?」

「我們村的,基金會的主任,我問問他怎麼辦。」

農村合作基金會是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一個特定的歷史遺留,在人民公社解體後,國家出台了一個政策就是清理公社解體後財產,如果有欠公社錢的,就改成是貸款,當時叫做清財收欠,以欠轉貸。

但那時因為都是地方人員在管理,循私舞弊很正常,因此出現很多漏洞,後來這個機構因為虧空而取締了。

姑姥姥一家人近百年的生活史:生活就是雨打芭蕉(31) - 天天要聞

「中,你先跟你們村那個基金會打個招呼,不中的話,我再找找我們這兒信用社(銀行)的小許。」

哥倆商定好這件事之後,飯也吃的差不多了。

三舅先送鳴子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憋了半天的姑姥姥問三舅,「你三姐夫咋對你二姐夫那麼大的意見呢?」

「對他有啥意見?」母親的話讓三舅莫明其妙。

「你們都發財了,就把他一個人撂下好嗎?」姑姥姥說出心裏的擔憂。

「媽,不是我說您老,該您操心的您操心,不該您操心的您少管,我三姐夫說的也是實情,打比方說,我們哥幾個要貸款,這是要承擔風險的,你問問我二姐夫,他有那個膽量嗎?

再說,我二姐夫老實厚道,他不會撒謊啊,這做買賣講究的就是虛虛實實,不會撒謊他很容易就把老底透露給對方了,這樣能做買賣嗎?

當然,小打小鬧的買賣他能行,童叟無欺嘛,但稍微有點兒大動靜(規模)的就不行了。」

老兒子跟她解釋完,姑姥姥不說了,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叫做人各有命,富貴在天,你先天的秉賦左右你這輩子的命運呢。

姑姥爺出院這天正是四姨最煎熬的時候。那天,趁着有人代替她去醫院陪床的時候,四姨曾找過鳴子。

他不在家,這已經讓四姨鬱悶不已,但更讓四姨鬱悶的是鳴子媽媽的態度問題。

姑姥姥一家人近百年的生活史:生活就是雨打芭蕉(31) - 天天要聞

不知道到為啥,四姨覺得鳴子媽眼裡含着一種厭惡情緒,它像一根刺扎進四姨的心裏。

「這是鳴子給你開得工資,你算一算對嗎?」鳴子媽拿出幾張人民幣遞給四姨。

四姨猶豫了一下沒有接,比較疑惑地問,「大姨,鳴子哥呢?咋是您老給我這錢?」

「誰給你的錢不都一樣嗎?鳴子給你的錢就香,我給你的錢就臭?」

「……」聽着鳴子媽用這種夾槍帶棒的語氣說話,四姨的心就像憑空被誰錘了一拳似的,她想放下錢就走,但自尊又不允許她這樣。

她盡量讓自己的表情自然一點兒,「其實鳴子哥給不給錢都無所謂,我跟他說過,就是純粹的幫忙,再說,他也沒掙到啥錢,幹嘛死氣白咧地給我錢?」

「一碼歸一碼,這錢你拿着,以後就不用過來了,鳴子這兒現在是真的不缺人,你看外甥女你幹活麻利,上哪兒不比這兒掙得錢多?別怪大姨說話不中聽,我們這小廟擱不了你這大神。」

「……?」四姨不知道這話從何說起,可讓她對一個長輩咄咄逼人她又沒有那個修為。

見四姨直眉瞪眼地有些不知所措,鳴子媽冷笑一聲,「那外甥女你要有事兒你就先忙去吧,我還得下地幹活呢。」說著鳴子媽拿起鎖頭跟鑰匙,那意思人家下逐客令了。

四姨異常屈辱地從椅子上站起來,她不明白,前幾天還好好的兩個人,咋這麼幾天就風雲突變,成了陌生人?

四姨在前面走,想和鳴子媽說說話,但見這個中年婦女緊抿雙唇,布滿皺紋的額頭豎起一個大大的川字,所有的話都咽進喉嚨里。

姑姥姥一家人近百年的生活史:生活就是雨打芭蕉(31) - 天天要聞

走出鳴子家的大門,四姨還在禮貌地想要討好鳴子媽,她客氣地說,「那大姨,我走了。」

「嗯。」鳴子媽說完話,手也出去了,「哐當」一聲使勁關上大門,她關上大門,並沒有像她說的那樣下地幹活走出家門,而是關上門順手把大門插上了,也就是說鳴子媽明目張胆地把四姨轟出來了。

四姨望着那緊緊關閉的、已經斑駁的大門,她咬着嘴唇,使勁壓抑着自己的情緒,但眼淚還是不爭氣的流下來……

鳴子媽有這樣的態度是有原因的——那天鳴子被三舅送回家時,她媽問他咋這麼晚回來?

鳴子說在小楠的姐夫家吃的飯,鳴子媽一聽喜出望外,沒想到他們發展的這麼快,居然去姐姐家認門了,她想着趁熱打鐵,就勢把兒子的婚事定下來。

「不然我托托媒人把你倆的事兒先定下來,就找你姥姥隔壁的林子媽,她對咱們兩家都知根知底,是最好的人選。」

聽他媽說這事兒鳴子條件反射似的頂撞到,「媽您老別這兒裹亂行嗎?托啥媒人,不嫌丟人?」

鳴子一說這話,給他媽說楞住了,「啥意思?」

鳴子說完就後悔了,他原打算先不跟他媽說的,但現在也只能實話實說了。

「人家我二妗子不願意,那天我去給二舅過生日就跟我攤牌了。」

鳴子媽楞了幾秒鐘,忽然就跟身體上完彈簧,到了頂點要鬆開似的抖着手說,「她有啥不願意的?就好像她閨女有多高奔(優秀)似的,我兒子論人品論長像哪兒點兒拿不出手,她還挑咱們,咱們不挑她就夠意思了,不願意拉倒!」鳴子媽尖着嗓子跟鳴子嚷道。

鳴子苦笑一下,不想跟他媽做過多解釋,躲開他媽進了自己屋。

但鳴子媽卻越想越氣,恨不得馬上找到姑姥姥干一架,好容易這幾天按耐住自己,趕上四姨來找鳴子,鳴子媽哪會有好話說給她聽?

四姨這邊呢,沒見到鳴子,心裏總有一股勁兒,她想弄清楚,為啥自己一片痴心換來這麼大大侮辱?她到底做錯啥了。

有些事兒就是前趕後錯,鳴子所在村子有一個四姨的中學同學,那天趕集兩個人碰了頭,一見面兩個人就聊起上學的時候那些有趣兒的事,不過四姨心裏有事兒,聊着聊着就拐彎抹角地聊起鳴子來了。

說起鳴子,四姨的同學輕哼一聲,「看着鳴子挺高傲的一個人,選另一半的眼光不咋地。」

四姨心裏一跳,但她還是笑笑地瞅着對方等待下文。

姑姥姥一家人近百年的生活史:生活就是雨打芭蕉(31) - 天天要聞

「那天我看着鳴子領着一個女的,那個女的一點兒也不好看,長的黢黑,個還矬,也虧得鳴子能領出來。」同學桀桀地笑着,一臉不屑。

「馭馭馭!」一輛馬車忽然在她們不遠處停下,「幹啥呢?站在道中間?活夠了咋地?」

四姨楞神的工夫差點兒被馬踩到,那同學見四姨魂不守舍的樣子,沒了八卦別人私生活的興頭,轉身跟四姨說有空再聊,人家騎上單車走了。

四姨渾渾噩噩地回到家,正好趕上三哥要去醫院接父親回家……

(欲知後事,下回分解)



我是大風吹梧桐,一個喜歡講述真情實感原創故事的頭條號寫作者,您的關注和每一次點贊都是對我的鼓勵,謝謝朋友們捧場。

故事分類資訊推薦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聞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陳乾看着手裡的玉佩嘆了口氣,這是他當初送給未婚妻林可兒的定親信物,陳家敗落後,林家嫌棄他窮,退了婚事,這玉佩也送還了回來,他一直沒捨得典當,如今家裡就剩這麼一個值錢的物件,他打算典賣了作為趕考的路費。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聞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1.母親走的那天,天空灰濛濛的,像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紗布,壓抑得人喘不過氣。我跪在靈堂前,淚水模糊了視線,耳邊回蕩着親戚們斷斷續續的哭聲,心裏卻空蕩蕩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親走得很突然,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 天天要聞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張鴻蓄着一頭烏黑的短髮,眼神中帶着些許鬱鬱寡歡,他站在這座繁華都市的邊緣,獨自望着遠方林立的高樓。每一天,他就像無數城市裡的普通職員一樣,重複着簡單枯燥的工作內容。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時走進了那間已經有些陳舊的寫字樓,坐進自己格子間的角落。「張鴻,這份文件你檢查過了嗎?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 天天要聞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原創文章,全網首發,嚴禁搬運,搬運必維權。故事來源於生活,進行潤色、編輯處理,請理性閱讀。父親去世的消息像一顆重磅炸彈,震得我們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廳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絲,心裏一片凄涼。突然,門鈴響起,我打開門,只見大伯一家站在門外,臉上帶着勉強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 天天要聞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醫院外的疑云:當陪伴與疑惑交織在一個普通的周末,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客廳的地板上,本應是溫馨寧靜的午後,但對於小芸來說,卻是一場情感的風暴即將來臨的預兆。小芸的公公因為一場突發的疾病住進了醫院,作為孝順的兒媳,她毫不猶豫地請了長假,每日在醫院裏悉心照料。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 天天要聞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頭條改版後新增廣告解鎖,廣告開始5秒後用您發財的小手點擊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請理性閱讀,切勿對號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剛進入高中就讀,一入校門映入眼帘的是滿園漂亮的秋海棠,青紅相間,煞是好看,正當我四處張望時,一個清秀的女孩從我身邊走過,微風吹拂着她的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 天天要聞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的士的后座上,臉色蒼白,疲憊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滿心歡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兩個人憧憬着未來的美好生活。誰知這一年,幸福的生活卻出現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關的併發症,醫生告訴她必須儘快手術,以免對生命造成威脅。術後,她需要好好休養,心和身體都需要時間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