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典園林遇上世界級「鐵人」,當江南水鄉的清波與現代都市的天際線交相輝映,以「競馳長三角 無界新篇章」為主題的2025年長三角國際鐵人三項賽,今天(5月18日)在上海青浦區金澤鎮大觀園及周邊區域圓滿落幕。
作為上海「3+3+3+x」自主賽事品牌體系的新成員,長三角國際鐵人三項賽不僅填補了區域國際級鐵三賽事的空白,也成為長三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的生動註腳,獨特的賽事路線串聯起區域歷史文脈與綠色發展成果,世界各地參賽者通過比賽體會長三角綠色示範區的生態與人文之美。來看市體育局以及解放日報的介紹↓
奧運名將與業餘選手同台「打鐵」
2025年長三角國際鐵人三項賽是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a+賽事,也是國內最高級別賽事,共設置奧運標準距離個人精英組和奧運標準距離個人分齡組兩個組別,吸引了來自全球的500餘名運動員參加,精準匹配不同選手的競技水平。
競賽內容涵蓋游泳1.5公里、騎車40公里、跑步10公里,總長51.5公里。精英組參賽陣容星光璀璨,包括巴黎奧運會女子銀牌得主、本屆賽事的精英組女子第一名朱莉·德隆(julie derron);東京奧運會男子第九名、本屆賽事的精英組男子第一名馬克思·施泰德(max studer);以及苗浩、馮竟爽、於姝君、徐麟等中國鐵三明星運動員。分齡組吸引了來自中國、美國、意大利、南非、日本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00位業餘選手參與。
精英組女子第一名,瑞士選手朱莉·德隆(julie derron)
精英組男子第一名,瑞士選手馬克思·施泰德(max studer)
中國男子選手苗浩和女子選手王斯玉表現不俗,最終獲得男子精英組第6和女子精英組第7
在體育競技中見證區域共治成果
國內外名將雲集,迎接他們的賽道也亮點紛呈。秉持「跨界一體、綠色共生」的理念,依託「一環、六灣、多點」的生態格局,此次長三角國際鐵人三項賽巧妙串聯起元盪湖、大觀園、金澤古鎮等滬蘇交界地標,將生態修復成果、古典園林文化與江南水鄉風情完美融入賽道設計之中,兼具挑戰性與觀賞性,為運動員和觀眾營造了一場融自然人文於一體的沉浸式賽事體驗,也成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建設成果的一次生動呈現。
主會場設在青浦大觀園花神廣場,這片古典園林以「十二金釵」為主題,巧妙融合詩詞鋪裝與花神鵰塑,營造出濃郁的紅樓文化氛圍。
橫跨上海與江蘇的元盪湖是游泳賽道所在地,這片「長三角生態標杆湖泊」與遠處飛馳而過的滬蘇湖高鐵一起,見證各國選手劈波斬浪的英姿。
騎行賽道位於今年最熱門的元盪湖岸線,途經示範區水鄉客廳,這裡可以一覽長三角跨域共治建設成果。多條跨省公路、鄉村小道與城市幹道串聯成景。路過金澤古鎮,一轉眼就看到古橋、青石板路;再往前又是鬱鬱蔥蔥的村莊。這片土地不僅有城市的繁華,還有寧靜的水鄉之美。
跑步路線從大觀園出發,穿越金澤古鎮,最終抵達長三角原點方廳水院。這條10公里的線路可以讓選手收穫「十分鐘跨越三地」的獨特體驗,深度感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長三角人文脈絡和示範區「生態修復+城鄉共生」的創新實踐。
針對鐵人三項運動「多環節轉換」的特殊性,青浦區在醫療保障、交通疏導、水域安全等方面進行了周密部署,從公開水域賽前試游到全程監測水質氣象,從貫穿賽道沿線的20餘個醫療站點到專業機動的志願者團隊,東道主堅持安全保障、綠色辦賽,從細節處提升品質,為運動員打造最佳參賽體驗。
勾勒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嶄新畫卷
作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標杆賽事,這場國際體育盛事不僅吸引了全球鐵人三項的頂尖力量,更以「體育+」的澎湃活力引領了一場覆蓋兩省一市的文旅商體展融合盛宴,強勢助力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
賽事前夕,青浦區為各國選手和各地遊客備好了「鐵三嘉年華+文旅地圖+商業優惠」的立體體驗菜單。在蟠龍天地,各具特色的咖啡集市、鐵三裝備展、非遺文化互動體驗,為市民遊客提供觀賽休閑的新選擇。
聚焦外地來滬的觀眾,東道主貼心規劃練塘古鎮、金澤古鎮、青西郊野公園等騎行打卡地圖以及獨具特色的「青浦鄉村振興騎行路線」。賽事獎牌將鐵人三項與中國古典文化相融合,採用《紅樓夢》「通靈寶玉」輪廓,表面浮雕大觀園經典園林紋樣,讓各國選手把賽事記憶和江南之美帶回家。
本次賽事不僅是一場競技體育的較量,更是展示城市軟實力的重要窗口。短短兩天的比拼背後,體育與文化、旅遊、商業、會展相互賦能,在速度與激情中勾勒出長三角一體化的嶄新畫卷,這不僅是一次體能的挑戰,更是一次對區域協同發展成果的深度檢閱。
本次賽事作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標杆賽事,既在地理上橫跨滬蘇浙,為區域合作拓展了更深的維度,也在文化上匯聚了海納百川的上海城市精神。
再通過一組照片
感受長三角國際鐵人三項賽展現的
「人文+生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