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個人獎項而言,常規賽MVP(最有價值球員)基本上可以說是最高檔次的個人獎項,拿到MVP榮譽的NBA球星基本保底檔次就等於【巨星】等級;此外,從名人堂的評選來看,只要是拿過MVP的球員,在退役之後都很快就入選了名人堂,這也是MVP榮譽含金量的側面認證。
每一個賽季只會誕生一位MVP,這意味着頂級戰力之間每個賽季都會進行激烈競爭,無可避免地有不少實力強勁的NBA巨星在自己的生涯內始終無緣拿下MVP。在本文之中,筆者將綜合結合球員生涯的MVP排名、最佳陣容次數、最接近MVP賽季的表現等維度,盤點出無緣常規賽MVP的十大NBA巨星之列,以供參考。受篇幅所限,若有商榷之處或遺珠之選,歡迎諸位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1. 傑里·韋斯特(Jerry West)
- MVP排名:4次MVP第二(1966、1970、1971、1972),生涯從未登頂。
- 最佳陣容次數:10次一陣,2次二陣,2次一防。
- 最接近的賽季:1969-70賽季場均31.2分4.6籃板7.5助攻,但MVP輸給威利斯·里德(尼克斯團隊沒湖人豪華,里德表現突出)。
- 分析:韋斯特是「Logo男」原型,攻防一體,但生不逢時,巔峰期與張伯倫、拉塞爾、賈巴爾重疊,團隊榮譽(僅1冠)和媒體投票傾向性限制了他。
2. 埃爾金·貝勒(Elgin Baylor)
- MVP排名:3次MVP第二(1961-1963),8次總亞軍。
- 最佳陣容次數:10次一陣。
- 最接近的賽季:1962-63賽季場均34分14.3籃板4.8助攻,但MVP被比爾·拉塞爾拿走。
- 分析:史上最悲情巨星之一,個人數據爆炸卻因球隊屢敗於凱爾特人,當時MVP評選更看重團隊成功。
3. 克里斯·保羅(Chris Paul)
- MVP排名:2次MVP第二(2008、2022),4次MVP前五。
- 最佳陣容次數:4次一陣,5次二陣,2次三陣。
- 最接近的賽季:2007-08賽季帶領黃蜂豪取56勝,場均21.1分11.6助攻2.7搶斷,但MVP輸給科比(湖人西部第一+情懷加成+賽季末段直接對決保羅敗北)。
- 分析:控衛之神,巔峰期球隊配置不足,後期控球後衛風向變化,被「魔球理論」和哈登、庫里壓制。
4. 德維恩·韋德(Dwyane Wade)
- MVP排名:1次MVP第三(2009),3次MVP前五。
- 最佳陣容次數:2次一陣,3次二陣,3次三陣。
- 最接近的賽季:2008-09賽季場均30.2分5.0籃板7.5助攻2.2搶斷,單核熱火43勝,但MVP被詹姆斯(騎士66勝)碾壓。
- 分析:巔峰期與詹科重疊,早期犧牲數據換冠軍(2006年FMVP),後期因傷病和組三巨頭失去MVP競爭力。
5. 約翰·哈夫利切克(John Havlicek)
- MVP排名:4次MVP前五(1971-1974),最高排名第四。
- 最佳陣容次數:4次一陣,7次二陣,8次全明星。
- 最接近的賽季:1970-71賽季場均28.9分9.0籃板7.5助攻,但凱爾特人處於重建期,MVP被賈巴爾(雄鹿奪冠)包攬。
- 分析:綠軍王朝過渡期核心,全能前鋒卻因團隊光環分散,個人榮譽被低估。
6. 帕特里克·尤因(Patrick Ewing)
- MVP排名:2次MVP第二(1990、1993),4次MVP前五。
- 最佳陣容次數:1次一陣,6次二陣,3次三陣。
- 最接近的賽季:1989-90賽季場均28.6分10.9籃板4.0蓋帽,尼克斯45勝,MVP輸給魔術師(湖人63勝)。
- 分析:90年代四大中鋒排名墊底,但算得上超巨守門員,喬丹時代犧牲品,尼克斯始終差一口氣。
7. 賈森·基德(Jason Kidd)
- MVP排名:1次MVP第二(2002),最高得票率僅19.3%。
- 最佳陣容次數:5次一陣,1次二陣。
- 最接近的賽季:2001-02賽季帶領籃網從26勝飆升至52勝,場均14.7分9.9助攻7.3籃板,但MVP被鄧肯(馬刺58勝)奪走。
- 分析:傳統控衛巔峰代表之一,數據不搶眼+進攻短板致評委傾向全能型巨星。
8. 多米尼克·威爾金斯(Dominique Wilkins)
- MVP排名:1次MVP第三(1986),4次MVP前七。
- 最佳陣容次數:1次一陣,4次二陣,2次三陣。
- 最接近的賽季:1985-86賽季場均30.3分7.9籃板,老鷹50勝,MVP被伯德(凱爾特人67勝)拿走。
- 分析:「人類電影精華」數據華麗但長年效力老鷹,團隊上限低,80年代小市場球隊難獲青睞。
9. 德懷特·霍華德(Dwight Howard)
- MVP排名:1次MVP第二(2011),4次MVP前五。
- 最佳陣容次數:5次一陣,1次二陣,2次三陣。
- 最接近的賽季:2010-11賽季場均22.9分14.1籃板2.4蓋帽,魔術52勝,MVP被羅斯(公牛62勝+新生代敘事)奪走。
- 分析:最後一位傳統中鋒MVP競爭者,因性格爭議和「小球時代」來臨被邊緣化。
10. 克萊德·德雷克斯勒(Clyde Drexler)
- MVP排名:1次MVP第二(1992),3次MVP前六。
- 最佳陣容次數:1次一陣,2次二陣,2次三陣。
- 最接近的賽季:1991-92賽季場均25.0分6.6籃板6.7助攻,開拓者57勝,但喬丹(公牛67勝+場均30.1分)無可撼動。
- 分析:「滑翔機喬丹之外同時代最好的得分後衛,但中上強度的巨星和最強超巨的差距明顯存在,」生逢喬丹時代,數據和戰績均被壓制,轉投火箭才圓夢冠軍。
總結:MVP的「錯過」邏輯
- 時代王者壓制:喬丹、詹姆斯、賈巴爾等超巨壟斷投票。
- 團隊成績短板:個人數據爆炸但球隊戰績不足(如韋斯特、威爾金斯)。
- 位置與風格偏見:傳統控衛(基德、保羅)和內線(霍華德)在評選中處於劣勢。
- 敘事與情懷:媒體更傾向「革新者」(如羅斯2011年)或「王朝奠基人」。
這些巨星雖無MVP,但憑藉巔峰高度和生涯長度,仍是歷史級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