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野釣3字秘訣,釣魚老手經驗之談,助你多上魚

春季通常會被分為三個階段,三個階段氣候條件不同,魚情完全不同。過了清明節氣,就算進入了晚春階段了,氣候上的特點是氣溫平穩上升,很難再有較大幅度降溫的天氣出現了。魚情的變化大致是這樣的,鯽魚的魚情基本已經過了,到了釣大魚的好時候。鯽魚一般會在清明前後進入繁殖期,繁殖期過後魚情天壤之別,雖然鯽魚依然可釣,但是大的很難碰到。

一、時

時機很重要,其中包括節氣、天氣、時段等多個因素。民間有這樣一句釣魚諺語,叫做清明到穀雨,越釣越歡喜,這個階段為何大魚好釣?原因主要有這樣幾條。首先來說大水面升溫更慢一些,魚情來的稍晚一些,大魚的耐寒能力不如鯽魚,所以這個階段是大魚相對好釣的時候。其次是大魚的繁殖期遠比鯽魚晚很多,這是不少大魚繁殖期前後,所以有較大的覓食量,在淺水停留的時間比較長。一般來說大體型魚類中鯉魚的繁殖期比較早,然後是青魚鯿魚等耐寒的魚類,鰱鱅草魚、翹嘴等魚類基本是在初夏階段。

從時間段的角度來說,晚春是適合釣全天的季節,從早到晚基本都會有口。這是因為氣溫回升,水溫緩慢上升,整個晚春階段都屬於水溫不冷不熱的階段,這是魚類覓食旺盛的一個關鍵因素。中午前後氣溫較高,可能存在短時間停口的現象,但是跟夏季比停口時間會短很多。比較建議玩玩夜釣,這是因為晚春階段的晚上不冷不熱、蚊蟲不多,魚情比白天還要好。至於天氣的選擇也很重要,更適合的天氣大魚的覓食時間會更長一些。建議小雨天出門,陰天出門,晴天有風。

二 、位

釣位的選擇是有步驟的,雖然有好釣位地形必定異於周圍的說法,但是不能光看地形。比如說同樣是鏵尖地形,逆風位置和避風位置的鏵尖魚情是完全不同的。到了晚春階段時,溶氧是需要考慮的一大因素,所以如果風力不大時,最好是選擇逆風的位置。下風口位置有高溶氧的特點,同時也有渾水的特點,渾水會讓大魚更加敢進入淺水區域。地形的選擇魚道地形優於魚窩地形,這是因為晚春以及初夏都是大魚覓食較為旺盛的階段,只要覓食就會有較大的覓食範圍,那麼就會更加容易經過魚道地形。關於深淺的選擇也很關鍵,相對於夏秋季節要更淺一些,這跟食物分佈在淺水,大魚的覓食旺盛有很大的關係。

三、釣

釣大魚跟釣小魚是不同的,需要有合適的釣組才行,釣組的搭配在野釣大魚的時候往往比較糾結。粗線大鉤雖然結實,但是容易出現擋口的現象,所謂擋口就是釣組太硬導致異物感過於強烈,從而導致大魚不敢進食。如果細線的話釣到大魚肯定會斷線,所以說搭配釣組時要麼取捨,就是釣大魚就專門釣大魚,拉小魚就專門了小魚,想要通殺大小基本很難。不過有方法可以兼顧中大體型的目標魚,比如單鉤通線釣組,比如有輪子的磯竿滑漂等等。在用餌上比較靈活,建議使用面餌,這是因為面餌有更好的適口性,味型上以微酸、酒香、香甜等為主,基本能夠通殺常見的目標魚。

在野釣大魚時一定要注意窩料的配比要粗顆粒成分更多一些,並且採用重窩的方式聚魚,非常不建議沒口就補窩。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