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卻不中魚?浮漂有動作總是空竿?從這幾點找原因,提高中魚率

我們在作釣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種情況,明明浮漂出現了頓口、黑漂、頂漂、點漂等漂相,可就是提竿無魚,有口打不到。這讓很多釣友都十分困惑,特別是新手釣友,那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呢?下面就和大家分析一下空竿的可能原因。

抓口不準

在垂釣的時候,有時浮漂雖然有動作,漂相卻緩慢無力。抓口不準,過早提竿或者過晚提竿,都會導致提竿不中魚。可以嘗試晚點提竿,如果還是空竿,可以提前2秒提竿,直到中魚為止。

這種情況在垂釣猾魚,輕口魚時比較常見,我們在觀察浮漂時要注意小頓口,只要漂有力量的下頓或者是快速的上頂就抬竿。浮漂下頓或者是上頂的目數可能比較少,半目,不仔細觀察很難看出。

小魚鬧窩

有口不上魚還有另外的一種情況,小魚鬧窩。因為小魚嘴小,咬不到鉤,吃起食來肆無忌憚,會讓浮漂產生很多假信號,抬竿也是空竿的多。

有些頓口和黑漂動作速度非常快,但是動作無力,這樣的漂相一般都是小魚在啄餌,此時起竿必定空竿,要學會分辨小魚鬧鉤和大魚吃餌時的浮漂動作,適當放口,抓有力的頓口,這樣勢必會減少空竿的幾率。

遇到小魚鬧窩,要注意減少餌料霧化,讓餌料變硬或者換餌料,使得小魚不容易搗碎;還可以改用滑鉛釣法,或者將浮漂釣鈍些,也能濾掉一部分小魚鬧窩的信號。

魚蹭線

有魚蹭線是釣魚時有口卻空竿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釣鯽魚時,魚聞到餌的味道游到窩裡,常常會碰到魚線,造成浮漂下頓或黑漂、空竿。有些釣友會大量打窩,魚吃的多了,可能就不喜歡了。

其次因為魚餌里混合的各種小藥味道過於濃烈,使魚驚恐受刺激,遊動速度加快,在窩子里來回穿梭,體現在浮漂上就是一個大黑漂,導致空竿。

還有就是魚自身的原因不想進食,或者曾經被釣到過,受過傷,有些魚塘由於經常釣放,魚口很狡猾,有時候大頓口都很難中魚。

遇到魚蹭線空竿的情況,可以減少餌料的霧化,先釣一部分魚,再誘魚。當外掛魚身體時,也可以試試釣離底。

魚鉤大小不匹配

魚鉤也很關鍵,會直接影響上魚,如果魚鉤過大,魚吃餌料時進不了嘴,提竿空竿的機會大。當魚鉤過小時,釣到魚大時鉤不穿魚嘴,也容易中途脫鉤。選擇合適的魚鉤很重要,只有魚鉤合適魚才容易吸進嘴裏。

解決方法也很簡單,可以先根據目標魚選鉤。用小號魚鉤釣,當中魚後出現脫鉤,再換大一號的鉤。換到合適的時候為止。如果魚鉤的鉤尖太鈍應及時更換,粗子線用大號一點的魚鉤,細子線的魚鉤一定也得相應的用小一點的。

線組過大

線組使用不當,假如線組使用號數太大,魚吃口較輕時信號傳遞遲滯,起竿的時候魚有可能把吃進口的餌吐出來了。如果子線過長過粗,魚吃餌傳遞到浮漂的信號也會滯後,形成空竿。

比如黑坑釣鯽魚,草魚青魚這些類型的魚,建議放小口抓頓口,主線用1.2號,子線不要超過0.6號的。

在作釣的時候應該根據水域魚體的大小合理選擇釣線的線號,別老是因為害怕碰上大魚切線而選擇過大的線號作釣。

餌料狀態不對

餌料的狀態不對,比重過大或者餌料太硬的時候,作釣的對象魚不大或者吃口較輕的季節會造成魚想吃餌又吃不進去,這時候浮漂也會出現明顯的動作,但是實際上魚並沒有把餌吃進嘴裏。

還有餌團過大,同樣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作釣時候一定得根據季節和作釣的目標魚來決定餌料的狀態和餌團的大小。

溫度較高的夏季和秋季,作釣大體型的鯉魚、草魚時餌團可以用的大一點,小魚鬧窩厲害時還可以把餌料開硬一點,這個季節的魚吃口較猛,再加上魚的體型大,都不太會出現擋口的情況。

浮漂調釣不合理

浮漂調釣的過靈亦或是過鈍,都有可能導致空竿。浮漂調釣太靈敏,雙鉤在水底的狀態有可能是一餌觸底一餌懸浮,很小的魚碰餌動作或是魚遊動的水流,都會顯現在浮漂上,造成假信號。

調釣得過於鈍,雙子線能過於躺底,魚正常的吃口無法顯現出來,浮漂的動作可能是因為魚蹭線造成的,也是假信號。

一般來說,如果是短時間內頻繁的空竿,那麼調釣過靈的發生概率大一些。需要將浮漂調釣得鈍一些,可以調目不變,增加釣目,也可以減少調目加鉛皮,或者換大一號的浮漂。會過濾掉浮漂的大部分虛假動作,直至出現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