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雖然純電車是大趨勢,但由於電池技術的限制和出於安全考慮,在續航和充電上一直還有很大上升空間,否則很難對燃油車形成優勢。這些問題不是某個品牌或者某個車型,而是整個行業都這樣。
但隨着電池技術取得一定成績,這段時間很多車企扎堆宣布了自己的1000公里續航技術。而在這樣的趨勢下卻有人發出不同的聲音,那就是蔚來CEO。蔚來CEO總裁前段時間針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引起了軒然大波。蔚來汽車李斌回應1000公里續航里程問題:不是電池不行,是車主體力不行。
對於車主來說,影響自己買新能源車的一大因素恐怕就是續航問題,畢竟充一次電麻煩,要是續航短,就意味着要經常充電,如果續航長一點,讓用車頻繁的車主可以一個星期充一次,那就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如果有車企能做到讓車主半個月才充一次電,相信一定會受到眾多車友歡迎的。
另外如果續航短了,導致車主經常充電,那麼還會導致電池衰減得更快。充放1000次的電池肯定衰減得比充放100次的電池厲害,或許充放100次的電池充滿電以後還有新電池的80%,而充放1000次的電池就算充滿電,沒準也就剩新電池的40%續航了。因此在咱們一般人的想法里,肯定是續航越長越好,續航長,充電次數少,電池衰減的速度就會變慢,這些都是很淺顯的道理。而眾多車企扎堆宣布自己的1000公里續航,其實也就是從這方面寬車主的心,完全沒問題。
而蔚來CEO李斌則公開表示做1000公里續航沒必要,他說當一個人連續開車開到1000公里的時候,對他最大的影響不是續航沒了,而是體力跟不上了。因此與其把研發方向放到續航1000公里大關,還不如研究如何讓冬季電池續航衰減的更少,以及充電速度更快,這兩個問題解決了,就算沒有1000公里續航也無妨。
其實這種說法乍一看上去是很有道理的,就是李斌說出來感覺說服力不強。要知道前些天發佈的蔚來ET7,就有150KW版本,續航達到1000公里,而且蔚來還是率先發佈。也就是說李斌先發佈了1000公里續航,標榜自己的優勢,看到別的車企發佈,又說這個技術沒必要,前後或許還是有點說不通的。
其實攻克電池冬季衰減、充電速度的難關,與攻克續航的難關並不衝突,個人認為還是要放在新材料的方向上來。畢竟就算電池在冬季衰減的問題能夠得到改善,就算充電速度變快了,車主還是不喜歡把車停放在原地長時間充電,有的車主連充電樁都沒有,只能去外面充電,這些都是買電動車額外的時間成本,能夠給車主們節約下來也是很好的,你們覺得呢?